APP下载

浅谈教师对学生的“管教”

2015-04-21曹树忠

关键词:管教学校教育方法

曹树忠

摘 要:笔者通过结合日本、韩国的一些教育状况以及自身在新课程理念下的经历和感受,通过学习教育名家的思想,针对“本真教育理念”、“人本教育理念”浅显地对“管”和“教”进行了一些剖析,并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阐述了自己对“管”和“教”的理解和做法。

关键词:学校教育;抓手与辅助;方法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3-033-1

管理,只有在尊重的基础上,才能使被管理者信服,也才能真正有效。曾经有一天,笔者送孩子去学校,在校园门口笔者接着在家说他某个方面没做好的话题希望他有所改进,他招招手让笔者低下头,对笔者说,老爸,这里人太多,没人的时候你再说吧。当时笔者很震惊,原来这么小的孩子已经有了很强的自尊心,而笔者竟然没有注意到这点,笔者向她道了歉,女儿很高兴,觉得老爸很尊重她而且有错就改,她也表示自己会更好地表现。

学生也是这样,他们毕竟是未成年人,会犯错,会有诸多在我们成年人看来幼稚的举动与毛病,但换个角度看,我们也是从年少轻狂走过来的,为什么不多给他们一些宽容呢?在尊重与理解的基础上,我们慢慢地给学生渗透责任、义务、爱、自强不息等等的教育,笔者想他们会慢慢地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在此,针对教育中的“管”和“教”笔者想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洗脑洗心,更新教育理念和思想

1.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经常审视自己的言行并能自觉地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审视和体察学生的不良行为,不要为学生的过失或错误发脾气,而是耐心地寻找学生过失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良行为。在这一点上,陶行知先生“四个糖果”的故事就是一个典范。

2.在工作中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师生之间,不要埋怨学生太难教,要常常思考我们的方法太少。多改变一下自己,多寻找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始终坚信“虽然我们不能选择学生,但我们总可以改变学生”的观念。

3.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与学生一起建设班集体。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关心集体、参与改革。总之,只要我们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感受学生的精神世界,理解、尊重、感染学生,这样学生也会取得令人欣慰的进步。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经常为痛苦的学生说一句安慰的话;为孤独的学生说一句温暖的话;为怯懦的学生说一句壮胆的话;为委屈的学生说一句理解的话;为自卑的学生说一句自豪的话;为迷惘的学生说一句开导的话;为沮丧的学生说一句鼓励的话;为受窘的学生说一句解围的话;为偏激的学生说一句冷静的话;为懒惰的学生说一句鞭策的话。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还应做到“爱、严、恒”的统一。师爱是育才的根本,师严则是育才的保障,严于律己,严于待生,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结合起来,使老师提出的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恒,则是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有实干到底的意志品质。

二、潜入学生心灵,让“管”变成“关”

简单的管教是机械的、乏味的、难以被接受的。让“管”变成“关”,一种带有一定约束和威慑力的关爱,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威严,但内心对老师又是敬畏的,当然教师要把好尺度,切不可让学生失去本真的天性、拓展的思维。

笔者是一名体育老师,从教以来,笔者一直认为不关心学生的老师不是好老师。关心学生首先要从认识了解学生着手,笔者给自己下了目标:一个月左右时间能叫出班级所有同学的名字。虽然看起来是很小的事,可当笔者叫出一个不起眼的学生名字时,从他的眼神笔者可以读到他的意外和内心触动:老师原来也关心我!正因为老师在意他,从此他也会在意老师的言行,相信情感的交流和触动是相互的。此外,利用室内课笔者还让学生写一份自我介绍给笔者,这样笔者会尽快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这样做既可以加深师生的情感交流又可以便于今后的因材施教,所以笔者一直坚持,笔者的学生一直惊叹我这个外表粗犷而内心细腻的老师,因此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比较顺利。

三、润物细无声,让“教”变成“导”

当今形势下,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形式的创新不断掀起教育改革的浪潮,魏书生的教育,“洋思模式”、“杜郎口”模式在我们教育者的内心激起了层层涟漪,在笔者感叹他们的业绩的同时,笔者不禁会思索:自己该怎么做?

面对新的思想,笔者的思绪不禁有些混乱,像一种自我疗伤,舔舐心灵、梳理思绪是每位教师都体验过的经历。传统的说教已经成为历史舞台,人本主义的本真民主教育掀起了序幕,其实这已经是教育改革的一次回归。李镇西认为,真正的民主教育,要用心灵去赢得心灵;民主不只是教育的条件,更是教育本身。所以,他觉得真正尊重学生个性的教育,是不以分数论英雄的教育。尤其对待一些“后进学生”,更要从每一个人独特的精神需要入手。

实践中,教师的讲解力求精炼,示范准确、优美,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比如篮球行进间上篮教学,教师讲解示范完,就可以分组组织学生练习,引导学生灵活、创新运用行进间上篮的步伐,教师巡回指导,关注个体,并且及时集中展示评价,评价时多使用肯定的语言,学生再练习,半场比赛中运用。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更容易接受、掌握动作要领。

其实对于每一个技术要领的学练,教师都可以在如何“引导”学生学习上动脑筋,引导学生带着思考去练习,教师只需把握好集中反馈评价的时机和方法就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导学”实际上就是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最好体现。很多东西不必要手把手地去教,只需要我们有效地加以引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技术要领。

总之,教师对学生的“管教”不是那种权威性的“严格”,教育教学中的“管”是带有一定约束力和情感、魅力因素的综合教育手段,“教”是一种引导、一种启迪、一种方法的创新,是教师智慧的结晶;“管”和“教”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不断地去反思、去探索、去发现。

猜你喜欢

管教学校教育方法
坚持“五结合”,创新学校安全管教模式
本科课堂中的正面管教策略研究
管教权,让教育更有力
可能是方法不对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学校教育的新挑战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红色歌曲与高校主流文化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