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015-04-21钱瑞芬

关键词:数学化数学思考经验

钱瑞芬

摘 要: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中,要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使得日常生活经验“数学化”,将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让学生在将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经验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运用这些丰富的数学经验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数学化”经验;经验再构建;数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3-031-2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增设了“实践与综合应用研究”,这种新的学习内容和形式,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也是数学课程的一个亮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以数学学科为依据,注重数学学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它强调的是学生亲身经历,关注的是多样化实践性学习,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以现实生活为载体,积累“数学化”经验

数学“经验”看不见、摸不着,而且还难以用直观的语言加以表述,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将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让学生亲身经历将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活动经验的过程,使学生充分积累“数学化”的活动经验。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数字与信息》教学片断

(一)提问激趣,引出课题。

下面这些数字组成的号码各是什么电话号码?

课件出示下面这些号码,让学生分别说出各组号码的含义。

110……报警;

114……本地电话号码查询;

119……火警;

120……救护;

121……天气预报;

12315……消费者投诉热线。

师:这些特定电话号码所表达的信息,都有特定的含义。

(二)合作交流,探求规律

1.分析邮政编码“215500”中所蕴含的信息。

(1)引导学生了解邮政编码的结构和每一部分数字所代表的信息。

(2)讨论:为什么寄邮件时要填写邮政编码?

2.分析身份证号码的编排,寻求发现规律。

出示身份证号码,分析、讨论:

(1)你的身份证号码是多少?你能从身份证号码中得到哪些信息?

(2)小组里交流自己家庭成员的出生日期和身份证号码。

(3)不同的身份证号码里有相同的部分吗?你知道这一部分所包含的信息吗?你还有什么发现?

3.生活中的编码。

师:在日常生活中,用数字或字母组成的编码无处不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在哪里。

出示图片。

情景1:在马路上看到有很多车牌号码;

情景2:学生来到百货商店,抄录商品条形码……

学生边看边议论。

(三)运用编码,设计学号

编自己的学籍号。

师: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为自己设计一个学籍卡,设计时,先要考虑你先要考虑一下,想反映些什么信息呢?

学生交流自己设计的学籍卡号。在学生自己设计的基础上,再介绍每个学生在学校中实际的学籍号。

上述案例,利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电话号码引出需要学生探究的问题,然后通过分析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车牌号码、商品编码等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意义:身份证号码能表明一个人的出生年月、男女性别,邮政编码能明确告诉别人你所居住的国家、地区……在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测自己探索出数字编码的规律,并用所学到的知识自己设计数字编码编学籍号,多样的实践活动形式,让学生以身“体”之,以心“验”之,掌握了简单的数字编码方法,有效地实现了生活经验和数学经验“对接”,很好地发展了学生创新能力,有力地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以学科知识为支撑,实现经验的再次构建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不是脱离学生所学教材的实践活动,而是与平时的数学教学进行整合,服务于学生所学习的内容,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活动。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校园绿地面积》教学片断

实践探究,合作交流

活动一:量量算算

1.课件出示书上量量算算部分的图片。

图上三位同学正在测量什么形状的草坪?有哪些数据是必须测量出的?分别怎样测量呢?(提醒:在室外测量的时候,结果一般保留整米数)

2.小结:通过实地测量并计算,可以让我们比较准确地掌握校园绿化的基本情况。

活动二:想想算算

1.课间,你们还测量过校园内的哪些绿地面积?(各小组交流测量情况)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教师提供带图的练习纸)

3.小组汇报,呈现讨论结果,分类整理计算方法。

4.小结:在研究多边形面积的解法时,我们是通过割或补的方法,将没学过的图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板书:转化已学过的图形),这是数学上重要的转化思想。

在上述片断中,学生综合运用了求平面图形面积的知识:1.要算一块图形面积需要知道相关的数据,不知道的话需要自己去测量具体相关的数据;2.如果是多边形或不规则的图形,就要使用割补的方法来计算,综合知识的运用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实现了经验的再次建构。原有经验:知道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能算出它们的面积;建构的新经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需要测量相关数据;用数学思想把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图形。学生用所学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多边形草坪、花圃的面积,在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和方法的价值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

三、以数学思考为根基,反省内化提升经验

数学活动经验,是指对具体、形象的事物进行一定的观察、操作、实验过程中所获得的一种经验,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通过数学思维获得的经验,强调逐步达到对数学知识意会、感悟、积累,可以上升为抽象的高度,而这种抽象的高度需要数学思考为根基,使具体的数学思考能为抽象的数学思维提供经验,从而实现经验的提升和思维的可持续发展。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教学片断

自主探索,探究新知。

1.剪一剪。

师:同学们,你们会剪纸吗?请大家自己剪一个图形。

2.分一分。

把学生剪好的图形展示在黑板上。

提出问题:哪位同学能替这些图形进行分类?为什么这么分?

生:一类是有折痕的图形,一类是没有折痕的图形。

3.说一说

观察有折痕的图形,你发现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点?

生:有折痕的图形,折痕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

师:像这样的图形在数学上叫什么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

师:按照我们刚才剪纸的步骤,用自己的话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生:……

师: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是什么?(对称轴)

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需要学生的自我反思,也需要与同伴展开积极的交流。在反思中,使学生获得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不仅是实践经验、解题经验,而且是思维的经验、思考的经验。上述片段中,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把所剪的图形分成有折痕的和没折痕的,此时,他们虽然已经经历了剪一剪、分一分等活动,但是这时候他们对轴称图形的认识是不到位,只停留在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化的动手操作活动的结果层面,没有在活动中领悟到的、沉淀下来的理性思考。要让学生明白到底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必须通过数学思考:为什么这样分类?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点?并通过说一说,深化对轴对称图形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的方法。

总之,综合与实践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引导学生将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经验,有效积累实践、操作、探究、思维等活动经验,让他们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实现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数学化数学思考经验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浅谈如何将小学数学生活化
基于数学核心经验的中班幼儿区域活动“数学化”实施策略
数学课堂中的快乐元素
在数学化的学习活动中进行概念教学
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
关注数学思考 提升数学本质
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和数学化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