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适合“每一个”的多元课程

2015-04-21周敏钱发华

周敏 钱发华

摘 要:星海小学在努力探索适合“每一个”的多元课程的过程中,通过“智慧实施,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通过精心打造,实现学校课程生本化,通过创新引导,实现学生活动课程化”这三大方面发挥课程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引擎”作用,努力构建人文、科学与艺术相融并重的课程体系,形成共性与个性和谐发展的课程文化。

关键词:国家课程校本化;学校课程生本化;学生活动课程化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3-016-2

多年来,星海小学努力构建人文、科学与艺术相融并重的课程体系,形成共性与个性和谐发展的课程文化,重点优化了基础型课程,开设了数十种特色课程,增强了课程的多样性、选择性和实效性,初步探索出适合“每一个”的多元课程。实践证明,这一校本特色课程的实施,促进了学生的特长发展,适应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推进了素质教育的高水平实施,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和影响力。

我校新课程体系如下:

课程显性课程学科类课程国家课程

校本课程

活动类课程

隐性课程校园文化

校园环境

一、智慧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

学校课程建设践行国家课程改革理念,严格执行《苏州市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规定,开足、开齐三类课程;同时,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的智慧实施,重视课程实施过程中教与学的方式的改善,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这种智慧实施具体包括:

1.合理统整教材,凸显个性实施

教材是服务教学的工具和材料。学校教师根据不同地区教材的优势,在每个年级选择1~2个学科为突破口,开展统整教材的研究,有效统整不同教材。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创新,不断研究、拓宽课程资源,创造性完成教学任务,发展学生的思维,凸显教师对课程的个性实施。

2.渗透创造理念,培养创新思维

继续开展创造教育课堂实践活动,通过活动改进教和学的方式,优化学科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开展作业研究,落实减负增效

开展“作业改进”的研究与实践,提高教师设计高效作业练习、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意识与实践能力。开发“校本作业资源库”,形成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与特色发展的校本作业系统。

4.整合课程资源,促进综合发展

树立“综合发展教育观”,让教师学会跳出学科来教学,促进学生在每个学习活动中都受到综合教育的可能。教师在教学中整合课外教育资源,变单科教学内容为综合教学内容,将知识内容与生活内容融合等,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在具体实践中,星海小学先从艺术、体育、综合学科开始进行尝试国家课程校本化,努力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标准,确定我校的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的基本结构。

具体而言,体育学科实行N+1的课程,如:一年级3+1(3节国家课程+1节健美操);二年级3+1(3节国家课程+1节轮滑);三年级2+1(2节国家课程+1节击剑)。艺术组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程进行整合,调整教学内容。如:音乐组增加“葫芦丝”吹奏学习,美术组增加“剪纸”艺术学习等,实现“人人会一门乐器,人人能制作得意的艺术作品”的目标,切实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信息组老师根据开发区学生特点整合教材,制定出星海小学信息教学纲要标准。提前完成国家课程要求,增设PPT、网页制作等内容。科学劳技组也都有自己的补充校本课程,如:种植、科学研究、机器人、航模等。在此基础上,我们编写了《游泳》、《科技与生活》、《经典晨诵》、《国学》、《健美操》、《轮滑》、《击剑》、《心理》、《种植》、《科学研究院》等校本教材。

语数英学科则深入推进“三材”建设(教材、学材、习材)。学材,泛指学生的学习材料,是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指向学生兴趣发展的各类学习材料,为不同个性、不同基础的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习材,意指学生的练习材料,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套餐,并在此基础上把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统整起来。同时,每个学科都制定了“星海娃自主学习导学单”、“星海娃自主学习加油站”、“星海娃自主学习探索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形成具有星海特点的优质课程资源。

二、精心打造,学校课程生本化

这里的学校课程主要指我校的兴趣课程和特色课程,重点是打造凸显特色的“四叶草”品牌课程。这些课程是为尊重孩子差异,张扬学生个性,挖掘学生潜能,推进素质教育而设置实施的。

学校根据“四叶草”小公民行动的基本内涵和培养目标,联系国家课程,对本课程的目标内容和实施途径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形成比较完善又切实可行的课程体系和活动序列。同时,又注意选择性、开放性、生成性,构建的“四叶草”小公民行动课程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封闭的体系,而是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并根据学生需求和实施情况进行调整。

在实施“四叶草”小公民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基础上,根据本校师资力量、学生发展需求等情况,又组建了若干个项目的“四叶草”小公民文化社团,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培养了学生的技艺特长。

目前星海小学的各类校级、班级兴趣社团课程已经达到130个,基本满足了星海学子个性发展的需要。这些课程以菜单的形式向学生进行呈现,每一位学生在家长、老师的指导下可以完全自主地进行选择学习。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意识和能力,学校还非常重视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每位教师每学期开发至少一门拓展型或探究型文化社团课程,内容涉及人文、科学和艺术领域,学校每学期开设50门以上的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以满足学生的需要。

三、创新引导,学生活动课程化

项目引导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活动化课程为载体,通过师生之间的合作来实施教育。

在星海,项目引导活动可谓丰富多彩,快乐体育节、智慧科技节、幸福读书节、多彩艺术节、幽默英语节等校园节日已成为我们的常规活动,这些活动已经形成了星海的活动课程体系。学校精心为学生打造的活动课程体系,犹如一道道营养丰富的自助餐,以其多样性、趣味性吸引着学生去尝试、去参与。

为拓展学生的活动渠道,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学校开发多种符合小学生身心成长的、符合学校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通过项目引导,以学生为主,教师为指导,引领孩子共同开发与创建适合我校学生自己的活动内容,在积累的经验积累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循序渐进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体系。

项目引导的活动课程基本结构如下:

通过创新项目引导活动课程,我们得到不少的收获:

1.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设计和尝试活动的实施内容、制定计划、组织实施和评估成果的全部技术过程。在学习中,不是单纯为活动开展,而是为学生培养能力而贯穿活动的全过程的相关素养积累财富。

2.有利于引导学生了解生活、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做出判断;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互相交往、分工合作、实践操作、探究创新。学生不是为活动而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明确自己的角色位置及所肩负的任务。

3.强调“评估”是技术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课程开展的必须的环节之一。学生完成作品不是课堂教学的终结,而应对活动的设计、活动实践过程、活动进行反思和评价,应对活动的成效,甚至活动经验的分享研究。这有利于学生形成质量、革新、创新意识。

4.项目引导的活动过程的每个环节都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对新的知识加以综合吸收。由此教师必须树立整合意识,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设计的活动内容与当今的社会、经济、日常生活及潮流相结合。倡导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会怎样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之道,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主动获取信息的方法和能力,注重技术教育的整合。

以项目引导的方式开展活动课程,打破了原有课堂中单一的知识教学,更多通过活动主线,串联学科学习,使学科知识融合,形成星海小学的特色课程。

星海小学探索实施适合“每一个”的多元课程,经过多年的实践,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显性、隐性——学科、活动——国家、校本的三级层面新课程体系。这些丰富的课程,像一粒粒种子播种在学生的心里,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生根、发芽,潜移默化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与此同时,我们在课程建设方面也积累了一点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