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指标体系探讨

2015-04-21

山西建筑 2015年32期
关键词:园林城市生态园林绿地

马 菁

(太原市园林建设开发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2)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指标体系探讨

马 菁

(太原市园林建设开发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2)

梳理了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指标体系发展历程,通过对比和分析几个不同时期的生态园林城市的标准,指出生态园林城市新标准较以往的标准更为科学合理,更加符合客观性、简便易得性、参照可比性等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城市生态园林的发展方向,实际操作性更强。

生态园林,城市,指标体系,绿化

1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指标体系发展历程

2000年5月11日,原建设部下发了第一个有关园林城市的标准通知,由此开启了园林城市指标体系的构建;2004年,下发了《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暂行)》(以下称“暂行标准”);2010年,在修订了2次的《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以下简称“园林城市标准”)中加入了生态园林城市的指标项目,生态园林城市的创建工作日趋重要;现行的《生态园林城市申报与定级评审办法》和《生态园林城市分级考核标准》(以下简称“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是2012年11月26日起实行的,并同时废除了园林城市标准中的生态园林城市的内容。历经8年数次修改,形成了较为独立的生态园林城市评价体系。在此过程中,还颁布了GB/T 50563—2010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以下简称“评价标准”),只有达到此标准Ⅰ级的城市才具备申报生态园林城市的条件。从体系建立历程(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我国相关部门及专业学者一直持续不断地对生态园林城市的发展进行着探索,成果显著,逐步构建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指标体系。

表1 指标体系发展历程表

2 评价标准、园林城市标准和生态园林城市指标体系的分析

1)指标体系的类型基本一致。园林城市标准中分为8个类型共74个指标,对每个指标划分基本项和提升项,国家园林城市需满足基本项,包括8个类型 64个指标,国家生态园林城市需满足所有指标。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分为两部分,一是基本指标,以表格形式分为8个类型共64个指标;二是分级考核指标,以表格形式分为5个类型共26个指标,总共90个指标,基本指标和分级考核指标相同的类型有4个,不同之处是基本指标中的综合管理、绿地建设、建设管控和人居环境在分级指标中没有,而分级指标中有园林绿化这个类型。评价标准的5个类型全部涵盖在生态园林城市标准中。

2)指标分布略有差异。园林城市标准中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属于绿地建设类型,林荫道路推广率属于人居环境类型,而在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分级考核指标中,这几项都属于园林绿化类型;绿色出行分担率、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实施在园林城市标准中均属于人居环境类型,而在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分级考核中分属于节能减排和市政设施类型。

3)指标体系增添的内容。针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比园林城市标准增加的项目共20项。增加的基础指数4项:苗木生产、城市自然生态保护、建成区人口密度、水环境质量达标率;增加的分级指标16项:综合物种指数、PM2.5年日均浓度达标情况、低碳经济、紧凑混合用地模式、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比例、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城市照明节能、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率、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资源资源化利用、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减量化、城市数字化管理、公共交通覆盖率、绿地系统规划实施率、节约型园林绿化、城市公园绿地综合评价[1]。

4)指标体系删减的内容。与园林城市标准相比较,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基础指标的删减的项目共16项,但有10项在分级考核指标中又重新提到,所以实际删减的指标为6项,分别是:生产绿地占建成区面积比率、城市公园绿地功能性评价值、城市公园绿地景观性评价值、城市公园绿地文化性评价值、北方采暖地区住宅供热计量收费比例、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安全运行[2]。

5)指标名称相同情况下定性指标数值的比较。由于生态园林城市是基于园林城市发展起来的,其定性指标有8个相同:城市绿线管理、城市蓝线管理、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信息技术应用、城市历史风貌保护、风景名胜区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与管理、社区配套设施建设、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无障碍设施建设。但是生态园林城市要求更高,定性指标要求更高的有12个: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机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维护专项资金、城市园林绿化科研、《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城市园林绿化制度建设、立体绿化推广、城市“其他绿地”控制、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市湿地资源保护、城市排水、城市景观照明控制、城市最低生活保障。

6)指标名称相同情况下定量指标数值的比较。定量指标有相同之处12个:城市各城区绿地率最低值、城市各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最低值、城市公共设施绿地达标率、城市道路绿地达标率、大于40 hm2的植物园数量、林荫停车场推广率、河道绿化普及率、受损弃置地生态与景观恢复率、生物防治推广率、公园绿地应急避险场所实施率、水体岸线自然化率、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完成率。定量指标提高的有27个:公众对城市园林绿化的满意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绿地率、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中乔、灌木所占比率、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万人拥有综合公园指数、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等。在定量指标中,在园林城市标准中没有具体要求,但是在生态园林城市标准的有具体定量的7个: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单位GDP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城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城市再生水利用率、绿色出行分担率、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实施、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率。

7)定量指标数值的百分比。园林城市标准中定量指标共49个,占到全部指标的66%。生态园林城市标准中基础指标的定量指标共41个,占到全部指标的64%;分级考核指标中定量指标26个全部都是定量指标,达到100%,综合百分比74%,比园林城市标准高出8个百分点。

3 指标体系的探讨

对指标体系进行初步分析,可发现其中很多条指标都鲜明地体现出了城市生态建设的新理念、新趋向。本文中,笔者将从发展变化、未来趋向及所表现出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研究。

1)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评定指标更加明晰,这就使得全国各大城市在构建园林城市的过程中目标明确,操作性更强。指标设定进一步丰富了生态园林城市的内容,使其结构体系更加充实;对于一些陈旧的指标设定予以及时删除,对不甚科学的指标计算进行修改完善,针对城市发展实际增加一些评定指标,并对这些指标赋以合理的数值,使其日后的计算过程更加契合实际情况;与之前的园林城市相比较,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口号更为丰富、层次更高,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又近了一步,体系下所设定的评价指标更加全面,可依据性更强。这一举措十分符合我国现今的城市发展需要,是具有极强操作性和目标性的举措。在生态园林城市标准的9个类型中,有5个类型是评价标准中的类型,作为城市绿化评价标准,为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提供了55.6%的指标;同时,根据规定,只有达到评价标准Ⅰ级的城市才有资格参加生态园林城市的评审,所以城市绿化对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

2)为了验证上述指标体系的科学合理性,笔者基于以往的经验原则,针对这些指标共确定了五大评定原则,即:客观公正性、指标易得性、参照可比性、内容简洁性及系统性。

客观公正性,就是说所设立的指标应该真实有效,如实反映城市在生态园林建设上的成果。研究这些定量性的指标,基本集中于面积、比例等数量方面的考量,虽说在质量上也有一些标准设定,但其比重显然不足。另外还有一些定性指标的设定,总体上来看其客观公正性属于中等水平。

指标易得性,它要求评定指标所采集的数据信息必须简洁易得。这一评价体系是符合国家要求的标准设定,且在充分参考了过往的实践经验基础上进行了科学化的修订,指标数据皆能通过已有的技术设备轻松获取,应该说其易得性是颇高的。

参照可比性,即要求所设定的评定标准可以充分反映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在时空上的变化发展过程。而该项评价指标中的定量标准经鉴定可以用来对比同一时间段内不同类型城市的生态建设水平,或是对比某一城市在不同发展时期所体现出来的建设水平,可比性较高。虽说某些定性指标难以展开时空上的对照,但其整个评价指标系统中仍以定量指标为主导,因此影响不大。

内容简洁性,要求各指标能简明扼要地概括生态园林城市的规划建设重点所在及其主要目标。该指标共设定了八大类型,主要包括绿化设施、基础配备、自然生态环境、城市管理等各方面,总的来说目标指向性非常明确、内容描述十分清晰,符合简洁性的要求。

说到系统性,主要是指生态园林城市的内容十分丰富且层次建构复杂。因此,针对其所设立的指标体系必须充分符合系统论的思想,基于系统化的评价视角保证评价过程的可信度。各个指标的设定互相依存,且构成互补关系,很好地展现出了系统内部的有序协调。综观该指标体系,共设有74个大小不同的指标类别,涵盖全面,所考虑到的因素十分细致,契合系统性的要求。

3)社会大众对于该指标的参与力度不足,以及缺乏相对指标。考察整个评价指标系统,其中与公众有关的唯有一项满意度调查。事实上,在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过程中,只有充分发动广大市民的力量,使其积极参与建设全过程,才能最有效地实现城市发展目标。另外,这些指标大多属于绝对性指标,相对意义不足,在展开评价时极易偏重拥有良好自然条件的城市。譬如“绿化面积增长率”等一些相对性的指标其可以给先天基础薄弱的城市提供公平有利的竞争环境,帮助他们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崭露头角。城市绿地建设及生态效益的有效发挥复杂且严密,远非达到了各项评价指标就能轻松过关,或是说某项指标没能达标就被判定为不合格。各项指标之间能形成作用互补,这项指标的作用范围也许能充分弥补另一项指标的不足之处。所以说,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的指标予以不同的对待,不能实施一刀切。比如说,我们可采用多样化的统计学方法,综合考量评估专家与市民们对于城市绿化的意见及建议,接着对所搜集到的各类信息进行筛选分类,最后再确定各种评价指标的权重值,以更客观公正的标准去评定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水平。

综上所述,生态园林城市较之园林城市的评定标准更为科学合理,内涵更加丰富。生态园林城市的评价标准更加符合客观性、简便易得性、参照可比性等要求。当然,不足之处、需要改进完善的地方仍有很多。而且时代不断地发展进步,相关的评价技术、计算方法、指标设定依据等都会有所变化;但无论怎么变化,最终都是为了推动城市沿着良性的轨道运行。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态园林城市申报与定级评审办法和分级考核标准[Z].201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申报与评审办法和国家园林城市标准[Z].2010.

[3] 敖惠修.应用生态学观点建设生态园林城市[J].广东园林, 2001(1):8-11.

[4] 陈蔚镇,蔡文婷.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几个问题的透视与解析[J].城市规划学刊,2012(2):91-96.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Z].2010.

On exploration for index system for national ecological gardening cities

Ma Jing

(TaiyuanGardeningConstructionandDevelopmentCompany,Taiyuan030002,China)

The paper analyzes the evolution of the index system for national ecological gardening cities, points out the new standards for the ecological gardening cities are mor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objective and operable with better reference comparison by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 standards in different periods, and identifies the direction of the urban ecological gardens with higher operability.

ecological garden, city, index system, reforestation

1009-6825(2015)32-0190-02

2015-09-02

马 菁(1982- ),女,工程师

TU986

A

猜你喜欢

园林城市生态园林绿地
可进入式绿地的养护与管理的研究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中国国家园林城市的分布特征研究
阜阳市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微探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探究
浅议生态园林和城市环境保护
驻马店市绿地内草坪改造及养护管理
走进绿地
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