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适护理对急诊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效果观察

2015-04-19胡志兰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评量护士心理

胡志兰

(湖南省双峰县中医医院急诊科 湖南 双峰 417700)

急诊就诊的患者一般属于危重患者,病情变化十分迅速,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常表现出焦虑和抑郁的负性情绪状态,常见的有焦躁、烦怒、自理能力的降低,这给了临床护理工作带来的极大的难度[1]。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目前临床上护理操作时实施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对患者人文的关怀,更注重以患者为中心、体现患者的生命价值等人文关怀理念,体现出尊重患者生命价值、人格和隐私,属于整体的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模式[2]。我院对急诊就诊的患者实施了舒适护理服务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3年8月在我院急诊治疗的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7例。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22 -73 岁,平均年龄(49.56 ±3.29)岁;对照组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26 -71岁,平均年龄(49.92 ±3.4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采取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护理方案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模式,包括进行日常的输液与治疗等基础护理措施。

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舒适护理,首先对患者进行心理舒适护理,患者入院后要积极了解患者病情,通过交谈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对于存在焦虑、抑郁的患者应分析原因,针对原因对患者采取心理疏导,护士要积极的向患者讲解疾病情况、治愈率等知识,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要向患者介绍医生和护士的医疗水平,让患者积极地参与临床治疗和护理。其次为患者创造舒适环境,控制好病房的温湿度情况,温度以22 -25℃为宜,湿度维持60 -70%左右,及时通风,保证病房空气新鲜,同时可以根据患者的喜好摆放一些装饰。第三,对患者进行睡眠舒适护理,在保证病房安静的同时护士在夜间查房时护理动作应轻柔,适当为患者准备音乐、书籍等辅助睡眠,严重失眠患者可以给与一定药物。第四,做好特殊患者的舒适护理,对于年龄过小或者年龄较大存在沟通障碍的患者,应采取肢体语言等多种形式了解患者心理状况,考虑其舒适性对患者采取相应的措施,处在经期女性患者护士要进行指导多给予关心。

1.3 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进行评定,每个量表包括20 项,得分相加后最高分为80 分,乘以1.25 后四舍五入得到标准分,当两项评分得分超过50 分时表现存在焦虑和抑郁状态。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的形式从护理服务、技术操作、健康知识宣教等方面进行护理满意调查,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三种。

1.4 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22.0 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详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n(%)]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和抑郁状态情况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和抑郁状态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和抑郁状态情况比较

注:两组护理后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降低,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t=5.1901、6.3385,▲P=0.0000、0.0000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组别例数 焦虑自评量表评分 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67 58.67±9.94 45.34±5.86★▲ 54.21±8.67 42.05±5.21★▲对照组 67 59.01±9.89 51.37±7.49★ 54.68±8.71 48.77±6.94★

3.讨论

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是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场所,一般患者多为危重患者,病情变化较快,家属情绪紧张激动,容易出现医疗纠纷[3]。大多数的急诊换则会不是遭受了躯体的伤残,就是面临着生命威胁,因此在患者的心理层面上主要表现出高度的应激状态,而且随着各种抢救和治疗手段的开展会加重患者这种负性情绪的状况。目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不仅在获得治疗上的需求提高,更多的还在追求心理与精神上的安慰和舒适,传统的护理模式护士以疾病为中心,只追求对护理操作技术的熟练要求,忽略了患者精神与心理的状况[4]。

舒适护理时近年来兴起的新兴护理模式,是以患者为中心、通过改善护理服务措施提高护理人员水平对患者进行整体的、创造性的、个体化的护理服务模式,能够改善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个层面的舒适程度[5-6]。我院首先开展急诊患者舒适心理护理,通过关注患者心理状况变化了解患者出现焦虑和抑郁的原因,通过健康教育、有效沟通等措施拉近了和患者的局里,让患者对护士产生信任感,在心理上获得安全感与满足感,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的负性情绪,让患者积极的配合临床治疗。其次我院积极为患者创造舒适的病室环境,保证温湿度适宜,根据患者个性布置病房装饰,营造温馨舒适的氛围。第三积极地进行睡眠的舒适护理干预,急诊患者由于对病情担忧、治疗方案较多因此患者经常会影响睡眠质量,而睡眠质量降低后会影响患者康复的过程,我科积极采取音乐、读书等方式促进患者睡眠,同时夜间进行护理服务时动作轻,将不同类型的患者尽可能安排床位时给予考虑,帮助患者睡眠。最后对特殊患者如女性、儿童、老年人要针对不同人群的生理特点给予特殊的护理服务,加强沟通交流的手段,让患者在身心上找到归宿。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焦虑和抑郁量表评分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综上所述,对急诊就诊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焦虑和抑郁心理状态,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1] 周金容,陈昕.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观察区的实践与效果评价[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9):1539 -1540.

[2] 熊美群.护理干预对门急诊输液患者焦虑状况的影响[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2(10):99 -101.

[3] 李娟.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2):28 -29.

[4] 王成芳,董会芹,李青,等.急诊科的临床心理护理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110 -113.

[5] 井丽君,张志霞.心理干预在急诊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5):8591.

[6] 何蕾,陈连芳,侯丽,等.舒适护理在ICU 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8):1327 -1328.

猜你喜欢

评量护士心理
基于成果导向的实作评量工具开发与应用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大数据时代基于OBE的线上会计基础培训评价
心理感受
基于“成果导向”教学理念下《动物微生物及免疫》课程评量方法的开发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