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青年教师科研能力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

2015-04-15张鹏霞祝丽玲田国忠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专业能力

张鹏霞,祝丽玲,田国忠

(佳木斯大学a.教务处;b.公共卫生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其专业发展是指青年教师个体作为教学科研专业人员,在其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初级到高级、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许多地方高校地处偏远,引进人才较难,因此对本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提高就更为重要。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研究型教育,这对高校研究型青年教师队伍培养和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有了研究型青年教师的言传身教和学术引领,方能培养更多的科研能力强的创新型学生。所以说对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对其自身专业的成长还是对学生的成长成才都是一种双赢[1]。尤其在办学水平和师资力量处于相对弱势的地方高校,如何克服客观问题,利用现有条件加强青年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至关重要。

一、青年教师在科研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科研意识不强

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对教师职业发展的职业选择、职业目标与预期成就的设想,是工作单位和岗位的设计与环境条件的考虑等方面进行的设想和规划。由于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由学生向教师角色的转变一般只有短短一两年时间,缺乏系统的、细致的职业规划教育,他们对地方高校的办学特点和发展规律,对教师的职业特点、教学目标、科研方向、职业道德等了解有限,尤其对科研与教学二者之间的关系和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的作用缺乏认识。[2]

地方高校大部分是在许多本专科院校的基础上合并而成的,因此,与“985工程”院校、“211工程”院校和省会城市省属院校在科学研究方面有较大的差距。另外,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学历大都维持硕士生水平,博士生的比例相对很少。随着地方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学生数量的增加,部分青年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加之青年教师队伍培养和成长相对滞后,教师往往感觉教学吃力,缺少时间和精力,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和热情开展科研工作,因此对科研工作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日益下降。部分教师逐渐在稳定安逸的工作环境中日益固化,难以走出心灵的舒适地带,逐步产生抵触情绪,不能够、也不愿意通过努力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

(二)青年教师科研课题申请困难

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由于资历较低、教学任务重等原因,大多数人在竞争科研项目时很难,拿到项目的机会很少。为了使学校获得更多的项目,学校把申报项目的机会更多给了资深的教授、硕博导们。“973计划”或者“863”项目,轮到青年教师,就只有具体进行实验的机会了。另外,地方高校资金紧缺,本身地处偏远,不是所有的年轻教师都有机会参加到同行的科研中,对前沿创新的专业知识的更新信息了解的比较慢,这也导致地方高校青年教师自身学术研究与创新的内在动力不足。这样一来,青年教师如果得不到适当的支持,没有科研启动经费,就没有科研成果;没有科研成果又影响职称评聘,职称低又难以申请新的科研项目。而当前在参评专业技术职称、年度考核评价等各种压力之下,一些青年教师搞科研时急于求成,功利色彩严重,甚至剑走偏锋,“花钱买科研成果”者大有人在。

(三)青年教师交流和合作机会不多

地方高校的青年教师专业层次不同、学历水平有限,再加上专业性极强,导致青年教师间没有更好的进行交流、学习与合作。另外由于办学经费紧张,没有充足的经费送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研修,不利于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3]。院校之间、院校和知名企业、科研院所之间的所谓“合作”大多属于松散模式,多数合作成果是“带名”“挂名”甚至为完成任务“凑数”。在这种背景条件下,地方高校难以出现有特色、有创新的科研成果,难以形成结构优化的学术梯队,更难以培育强大的科研团队。青年教师间、院校间以及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少,即使有少数青年教师有机会参加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他们也普遍缺乏对相关科研领域的深入研究,以及对该学科前沿问题的追踪探讨,难以产生争鸣和碰撞。

二、提高青年教师科研能力,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通过对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工作和专业发展问题的调查、分析可见,地方高校在青年教师的科研意识培养、科研能力提升、交流培训、专业发展等方面,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境。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必须建立学校、个人和社会三位一体、有利于提升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科研水平和专业发展的长效机制。要鼓励广大青年教师不仅仅满足于完成教学既定任务,而是主动参与到科研活动中,在专注教学业务的同时更注重科学研究,让自己也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本学科(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前沿成果。

(一)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增强科研能力培养意识

在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地方青年教师在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之前,一定要准确了解自己目前的专业发展状况和水平,针对相关资料梳理分析,审视和评估专业发展机会,明确专业发展目标,确定行动策略,制定中长期发展计划,按目标逐步推进并定期开展组织评价,从而获得最符合地方高校和青年教师自身实际的专业发展模式,高效率地达成专业发展目标。

地方高校要组织建立相应的专家团队,针对青年教师科研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自主专业发展目标、专业发展科学性进行分析、论证和测评,同时充分发挥校内外专家、教授的带头作用,聘请他们作为业务导师,帮扶青年教师达到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科研不仅能够弥补教学的不足之处,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还能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学、科研二者应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这就要求地方高校青年教师要“两手抓”,既要立足自身教学本职,又要钻研学科(专业)理论前沿;既要夯实专业知识基础,又要拓展相关领域的知识深度和广度;既要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又要注重和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还要根据专业特点和研究专长,主动了解国内外最新学术资讯,有针对性地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创造能力、收集与整理资料能力,这些都是科研工作者必备的基本素质。

(二)鼓励青年教师参与科学研究,提高青年教师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青年教师是地方高校教学科研的主要力量,是地方高校改革发展的生力军。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研究层次,直接关系到地方高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因此,地方高校应积极创造条件,为青年教师搭建科研平台,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为青年教师安心、静心、专心从事科研工作提供健康的土壤。地方高校还应重点加强学术梯队和科研团队的建设,科学搭配“老、中、青”科研群体,并营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理的群体结构,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从而激发青年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应该建立完善以人为本、高效规范、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科研管理体系,引入竞争机制,奖优罚劣,为确保青年教师参与开展各项科研活动提供方便。一方面要增加科研经费的投入比例,尝试设立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青年教师重点扶持项目等,重点对青年教师中的科研骨干予以支持;另一方面,要加强科研硬件建设,在研究场所、实验器材、实验设备、实验材料等方面,为广大青年教师参与科研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保障。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地方高校青年教师要自觉创造专业发展条件,加强沟通与协作。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既可以在同校教师之间进行,也可以跨学校、跨地区团队合作进行,充分利用资源,相互支持配合,共同促进自我专业发展和自身课题研究相关学科发展。

有效的激励机制是青年教师提升科研水平的动力,也是培养青年教师创新能力的源泉。根据教师对利益追求的层次差异和需求的不同,地方高校应制定实施科学有效的科研管理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合理、实效、公平的考核评价制度,为青年教师建立个人科研工作档案,并定期对其成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评价结果与薪资、奖励、职务晋升等挂钩,从制度上鼓励青年教师热衷科研,勇于创新。[4]

(三)加强交流培训,提高科研能力

地方高校可以采用通过教学科研团队、课题组合作、举办博士沙龙论坛等青年教师同行互助形式和成长共同体等方式开展专业合作,提高地方高校青年教师互助、交流和合作能力。[5]

近年来,国家、省和地方高校注重对青年教师国内外培训投入,每年有战略后备人才计划、海外留学培训计划、国内一流大学培训计划等。笔者认为,在培训前,青年教师应先了解自己所在学科的世界排名,找到适合自己研究方向的指导教师,把自己的学习意向与指导教师进行沟通,对学校及相关专业的基本情况有最基本的了解,设定好自己想达到的科研目标,有目的性地去学习。

地方高校必须加强青年教师培训(交流)的建立和完善。在实际操作中要注重增强多样性、针对性、实效性和互动性。[6]地方高校要充分落实国家的相关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加强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厂矿和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整合各种有利资源,构建自上而下、全方位、立体化的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培训体系。

总之,教师的首要职责是传道、授业、育人,这就要求教师本身要不断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不断在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上取得发展。当前在我国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大背景下,地方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可或缺,培养一批业务素质较高、专业知识丰富、教学水平扎实、科研能力较强的青年教师至关重要,对于地方高校培养高层次人才、实现内涵发展、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层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雷艳虹,干佳.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探讨[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

[2]王晓莉.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历史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11,(18).

[3]谭再新.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路径[J].黑龙江教育,2011,(3).

[4]林英.中医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4).

[5]熊川武.说反思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上海教育科研,2012,(6).

[6]陈彦飞.科研是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途径[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3).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专业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