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公民教育及其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2015-04-15余习勤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教育者公民政治

余习勤

(安徽师范大学 政治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美国公民教育及其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余习勤

(安徽师范大学 政治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优良传统,也是政治上的优势所在。而在美国,虽然没有思想政治教育,但是相当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公民教育,在美国历史发展中同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一体化的今天,研究并借鉴美国的公民教育,对于创新和改善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积极作用。

美国;公民教育;中国;思想政治教育

美国作为现今的世界超级大国,在科技、文化、经济、军事等方面,都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由于美国其自身形成的发展史,导致了国家文化以及生活方式上的多元,在美国也并不存在“思想政治教育”这一说法。能够让一个如此多元化的国家拥有自己的意识形态、价值观,是因为他们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公民教育”。

一、美国的公民教育

1991年美国颁布了公民教育大纲,1994年制定了《公民学与政府国家标准》。美国人的眼中,公民教育源于民主社会的自治政府。林肯在演说中将民主看作为“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1],这里强调的就是公民的地位。教育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培育公民,自由的社会需要公民道德、文化来支撑。公民教育实际上就意味着:让每个公民主动地参加到对自己的管理中,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他人的要求。美国将公民教育视为思想政治教育教育,通过公民教育,来培养有积极性、负责任的公民。

(一)公民教育的方式

美国的文化是多元的,公民教育的方式同样也是多元化的,它通过间接的政策形势,各个州根据自己的情况编写教材,对公民教育学习的时间也没有具体的要求。美国的公民教育在宏观上可以划分为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或者说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主要采取的是一种实践教学模式。第一,学校教育就是通常所说的课堂教育,这种课堂教育并非是我们所认为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中国式”教学,美国的公民教育多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进行,像是:课堂讨论、辩论、模拟法庭等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教师通常在课前提前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上课所需的材料,用生活中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实例,在课堂上进行现场学习,学生在亲自需找素材、亲身进行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学习,避免了生搬硬套、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式,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学生之间在相互交流,说出自己想法,并与辩驳他人时,不仅让学生们增加了公民教育方面的知识,也提高了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了他们的思维逻辑能力。第二,社会教育是公民教育的另一个重要构成,是非正式形式的公民教育,校外的社区活动、服务学习(sever learning)[2]已经得到政府积极的支持。服务学习是一种体验式教学,强调课程学习和实践服务相结合,学生把在课堂中所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学生通过参加社区的活动,学会关怀他人,为他人服务,为他人着想。教育者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不断进行反思,实践服务与课程学习相联系,使学生将学与用更好的结合。社区服务学习已成为美国学生提前接触社会的平台。

(二)公民教育的内容

美国公民教育的内容是渗透在各类的课程教学之中的,美国教育家大卫·克尔指出:“公民教育作为一门特殊的课程,它应该是广泛课程整体的一个重要的部分,跨学科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方法,所以公民教育应该渗透到所有的课程中去。”[3]美国的公民教育渗透到了看似没有关联的音乐、美术、地理、自然科学等等各个学科之中,公民教育渗透为核心教育。对于美国孩子的公民教育,不仅是在学校里,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也是润物细无声的渗透着。一个口号经常挂在美国孩子嘴上“永远忠于美国!”他们对孩子从小就进行爱国和爱国旗等公民意识教育,长此以往,最后根深蒂固。美国政府每年都要将几十几百亿美元投入大众传媒、广播电视等媒体中,积极宣扬传播他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这也是对公民进行教育的主要渠道。政府也经常鼓励孩子们去参观博物馆、艺术馆、纪念馆等有着特殊意义的文化设施,在耳濡目染中了解接受美国的意识形态、价值信念。宗教活动也是公民教育的一个特色方面,宗教在美国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们敬畏上帝,通过对上帝的虔诚来规范其言行举止。

(三)公民教育的目的

美国将思想政治教育换了种称谓——公民教育,表面目的是让公民获得技能、知识,但实质上就相当于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但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外显性不同的是它的内隐特性。美国教育部门指出,公民教育就是要把青年学生培养成为具备必备道德品质的“责任公民”[4]。美国没有直接以公民教育命名的课程,而是通过综合课程以达到教育的目的,这类综合课程被称为“社会科”[4],包含了法律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等十几门课程。他们也很少提及“爱国主义教育”之类的字眼,但实际上时刻都在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他们把公民教育内化到各门课程中去,看似没有进行任何政治教育,实际上已经把本国的价值观、意识形态都融合其中,学生们的思想中已经不自觉的慢慢接受。美国人将所有能够与思想政治教育联系在一起的机构,都纳入其进行教育的载体,像学校、媒体、社区、教堂等,对公民在思想政治方面进行无声无息式的教育。美国不仅仅注重培养本土居民的美国精神,而且着力于将所有移民者“美国化”,从而使得美国更加的和谐强大。

二、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信息传播媒介越来越多样化,这对于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力,有介于此,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然而目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存在各种问题亟待解决。

(一)教育手段单一,教育内容空洞

单向灌输式教育目前仍是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手段,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方法,死板而毫无生气,缺乏必要的师生之间的情感、思维交流,教育者很难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也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各个方面的问题。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把学生圈在一个小范围内,已经难以满足青年人对见识新思想、新事物的要求,青年人的眼界开阔、思维跳跃,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迅速,狭隘单调的教育手段,已经无法满足青年的兴趣喜好。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才的竞争逐渐成为国家之间竞争的必要保障,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高,青年渴望通过更多的途径方式来获取知识。我国目前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已经与时代脱节,无法满足受教育者的需求,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大量的陈词滥调的理论说辞,无法与学生们实际生活相联系,知行脱节,内容空洞无趣,忽视实践教学,教育者将自己所掌握的内容,生硬的交与学生,通过考试的方式,检查学生是否掌握,照成了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不良现象。

(二)忽视受教育者的主动性,知行分离

杜威指出“教育的理想目的是创造自我控制的力量。”[5]然而,目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过多的偏重于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受教育者主动性,他们只是被动的接受教育者所传授的知识,是一种我讲你听的单向关系,而没有把教育过程看做是师生共同合作的整体是互动的,过分关注传道者的权威性。教师很少会考虑到学生的想法,单单从自我出发考虑问题,过分强调“师本位”。但是受教育者才是教育的目的,学生被单纯的看做是接受信息、知识的机器,大量的理论由填鸭式灌输给学生,囫囵吞枣,效果并不理想。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都被刻意的压制住了,久而久之,造成知行脱节。

(三)教育者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专职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人数不多,大部分都是身兼数职,由于其本身并不是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出身,所以专业素养并不高,缺乏过硬的专业知识、应有育人的经验和教课技巧,自己本身对于现实问题就存在思想偏颇,并没有真正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意义所在,只是单纯的说教,没有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将它看成教育的核心,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是受教育者灵魂的导向。甚至有的教育者为了迎合学生的“口味”获得学生的认同,一味的抨击社会弊端,思想过于偏激,卖弄知识,求新求异,哗众取宠,反倒是使学生的行为思想更为偏离正确轨道。还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者由于工作环境、发展前景、工资薪酬等原因,并不满于现状,寄希望于其他高薪岗位,也就无心教学,严重阻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发展水平。

三、美国的公民教育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中美虽然是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手段上相互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目前也的确存在一些问题,借鉴美国公民教育的成功之处,对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一)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作为我国统一规定的科目,由学校统一安排的教师进行课堂授课,与生活实际联系较少。教育者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安排,进行说教式传授。基本都是外显性灌输式教育,教育名称“思想政治教育”也过于僵硬,教育内容也相当抽象,劝导性过强,容易让人产生逆反心理,效果微乎其微。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式的隐性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其他学科教学中去,并引导学生对于价值观等问题作出自主性的选择,教育者以感化为主,将教育意图不着痕迹的涵盖其中,并让学生感受到对于意识形态是自己主动选择的,而并非政府、学校强行让自己接受的,学生在这种“无意识”的状态中轻松的接受了我们的思想观念、主流价值观。美国的“无意识性”教育充分利用了学校、社区、家庭,让公民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我们同样可以利用身边的一切现有资源,充分调动起各方力量,扩大思想政治教育教育面,不仅仅是思想政治教育课上的灌输说教,而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贯穿到其他的学科其他的教育环节中,创造教育环境,营造良好氛围,让受教育者的思想与心灵都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二)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有效教育是“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员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并使社会可以减少黑暗、烦恼、倾轧,增加光明、整饬、和平与宁静”。[6]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完全照搬强记书本要求的理论,而是引领受教育者如何提高兴趣,自主学习。单靠理论教育是不完善的,必须结合相应的社会实践,让受教育者在亲身感受中体验式学习。校内,可以利用体验式教学、专题讨论、主题班会等形式;校外,可以通过和社会上的一些机构取得联系,例如红十字会、敬老院等等,合理安排学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多多参加实践活动,将他们所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把内化的思想外化为行动,在现实生活中感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的必要性,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公民。

(三)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整体性

人是社会的产物,生活在社会这个整体的大环境之中。古有孟母三迁,环境对于人们的生存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可想而知。美国公民教育就充分重视了环境教育整体性,政府每年花在文化设施、公共环境建设上的经费数以亿计,在体现他们的价值观念的同时也成为政府向民众传播政治思想的活生生的素材。目前,我国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整体性上也有了一些认识,但在实践中对于环境建设的力度单薄,资金有限,我们仍需加强环境资源的开发,做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结合,培养合适思想政治教育生根发芽的土壤。家庭、学校、社会都应积极配合,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全面的渗透,通过耳濡目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形势下,媒体、网络、大众传媒成为传播社会舆论的重要方式,也是最容易让人接受的途径,通过积极向上的舆论导向,扩充学生的政治知识、强化他们的政治信念,提高其民族自信心。整个社会大环境的积极向上,必将孕育出良好的公民。

(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素质

美国要求最严格的两个职业是教师和医生:师者,育人;医者,救人。从事学生教育工作需要经过专门培训后,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即使拥有博士学历,没有教师执照也是不可以教书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教育者只有自身拥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各种相应的素质,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正确的政治方向,全身心的投入教育事业,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面对目前我国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的情况,应该培养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以专业型为主,兼职型为辅,专兼职相结合。严格培训制度,逐步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人才专业化。首先,要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正确领会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坚定科学正确的立场,提升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提高综合技能,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一门学科,而是贯穿于我们一生,引导人们树立正确导向的指南针,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具备相应的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综合知识,运用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教育引导受教育者。再次,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充分的理解、尊重、关爱学生,做到“以生为本”。思想政治教育者整体素质的提高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的发展提供必要保障。

[1]袁利平.澳大利亚、日本、泰国和美国中小学公民教育比较[J].世界教育信息,2004(12).

[2]Paul Morris,John Cogan.A comparative overview:civic education across six societies[C].Educational Research,2001.

[3]Kerr,David.Citizenship Education: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C].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Curriculum and Assessment Frame works,1999.

[4]陈晓芬,高峰.美国公民教育方法对我国思政教育的启示[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2(5).

[5][美]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

[6][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刘卫财]

2014-09-1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理论与方法研究”(13AKS013)

余习勤(1988-),女,安徽铜陵人,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G416

A

1007-9882(2015)01-0069-02

猜你喜欢

教育者公民政治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论公民美育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