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政务和空间信息集成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2015-04-13常凯

无线互联科技 2015年3期
关键词:电子政务实践

常凯

摘 要:全球信息化方向发展,信息技术渗入到各个行业领域中,正发挥着基础性作用。随着数字城市战略性思想的提出,信息技术空间化发展,将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信息融合为一体,成为了社会经济和人文统计信息广泛应用的基础平台,推动经济、社会与公众生活向纵深方向发展。电子政务备受社会关注,其在运行的过程中,广泛地应用各种战略性信息资源,特别是地理空间信息系统所发挥的作用日趋明显。基于政务信息所存在的地理空间特点与地理位置之间所存在的密切关系,使得空间信息技术对于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文章着重于研究电子政务和空间细细集成的理论,并对于其在实践领域中的应用深入研究。

关键词:电子政务;空间信息集成;实践

电子政务是在政务活动中,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政府各项工作,即是政府政务处理的电子化。从政务活动与信息技术两者之间所建立的关系来看,政务是电子政务的核心内容,信息技术是载体,用于实现政务处理电子化的形式,其中所涵盖的内容包括电子化信息发布的、电子化信息传输与交换、开通电子化公众服务。

1 电子政务与空间信息集成的内容

电子政务与空间信息集成是通过信息数据的整合,促进政务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使各项政府资源被充分地利用,以满足电子政务工程建设要求。

从政府管理的角度而言,政务信息资源存在着区域性特点,因此,要发挥区域管理优势。将政府信息的地理空间特性充分地发挥出来,以利于政府的各项决策更为公开化、透明化。将空间信息整合于电子政务中,有诸多的难题需要着眼解决。首先,电子政务所涉及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空间信息,这些信息的获得不仅需要实地勘察、收集资料、分析数据内容,而且还要对于信息进行规范化处理后,进行逻辑分类。其次,要将储存电子政务信息的数据库建立起来,将空间信息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网络技术等等进行结构优化、信息共享,并实践综合性开发,以实现其应用价值。此外,还要将数据库管理机制建立起来,使数字信息资源更易于处理。再次,从政府机构的角度出发,对电子政务进一步开发,并根据政府职能部门的需要对于政府日常办公、项目的审查和监督管理、有关政策法规的支持等等都发挥着一定的作用。最后,是从技术的角度对空间信息集成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2 电子政务与空间信息集成的整体思路

自然资源与空间信息数据涉及到多种格式,分属于不同的数据类型,诸如文本格式、多媒体格式、矢量格式以及栅格格式等等,往往利用数据库引擎进行空间数据集成。对于空间数据库的管理使用关系数据库,将有关数据存放在关系数据库中,需要发挥数据库的存储功能和索引功能,将磁盘真累扩展后,不需要进行分块处理,而是将所有的数据整体存放于关系数据库中。针对于访问数据格式,要使其能够在不同的系统中可以自由交换,就要将空间信息集成数据规范以及相关标准制定出来,依据可扩展标记语言(英文全称: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简称“XML”)定义数据编码。

3 运用GIS软件构件电子政务平台

基于“数字战略”思想,中国信息化建设向政务管理工作推进。GIS为“地学信息系统”(英文全称: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其是对于空间、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分析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其中所涵盖的主要部分包括人员、数据、硬件、软件和过程。作为具有综合能力的计算机系统,其具有信息系统的空间专业形式,对于数据进行系统化管理。在电子政务管理中,将GIS综合平台建立起来,以其为切入点进行政务信息化管理,成为了建设“数字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3.1 GIS软件架构

从软件技术的角度来分析,建立电子政务管理平台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数据应用平台、数据存储中心,数据集成系统和数据标准体系。其中,确保电子政务管理平台有效集成的建设依据即为数据标准体系。整个的管理平台与各个条线系统之间建立集成,形成共享,则是运用数据集成系统来完成。实现数据层次共享服务是数据中心的核心内容,也是政务管理的基础内容,所有的政务管理目标实现,都是在数据应用平台上完成。

3.2 数据应用平台

数据应用平台包括条线基础信息系统、空间决策支持系统、虚拟现实系统、公共信息服务系统。

3.2.1 条线基础信息系统

条线基础信息系统是建立在地理编码机制基础上,定期地对部门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并区分GIS系统的不同。比如,城市土地规划、商业网点以及民防等等方面的信息。

3.2.2 空间决策支持系统

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结合专业应用模型,运用空间分析,综合联机处理,根据预测情况作出决策,为政府管理人员提供更为专业的决策服务。空间决策支持系统是最高级应用阶段。

3.2.3 虚拟现实系统

虚拟现实系统所采用的是GIS虚拟现实技术,对地形环境以及建筑物进行三维重现,将地景以虚拟的形式呈现出来。对于政务管理区域范围内的场景,都可以通过三维再现的形式来完成。

3.2.4 公共信息服务系统

GIS公共信息服务系统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而建立的GlS公共信息服务门户,其主要是在公共信息网上运行,内容以民生服务为主,为居民提供日常服务,也为法人单位提供必要的服务。

3.3 数据存储中心

数据存储中心采用基础数据分布式维护,以日常维护为主,所涵盖的内容包括人口数据、地理数据以及单位数据等等,以条线系统进行空间信息集成。在数据信息的存储方式上,除了基础数据集中式存储之外,还要进行业务数据分布式采集,实施分布式存储,对于业务数据综合应用,然后根据需要对于信息实时调用,实现信息共享。

3.4 数据集成系统

数据集成系统在G1S综合平台中首先是进行数据交换,包括数据的授权管理、数据整合控制等。各委办局在GIS综合平台进行信息交换,形成数据交换流,进入到业务数据集成系统,所采用的就是多数据库系统集成技术,其中主要包括的内容为地图处理、数据格式以及投影坐标转换、地理编码等等。

3.5 数据标准体系

在GIS综合平台上,数据标准体系发挥着指导性的作用。对于体系的划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基础数据、政务业务应用、通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管理。其中的基础数据标准划分为地理数据标准和非地理数据标准。地理数据标准主要用于地理信息采取和编码,包括分级和分类采集标准、命名规范、符号规范、建立坐标体系、比例尺规范以及配色标准。地理编码标准主要为建筑物、街道、道路、街坊等等,采用编码标准来执行。非地理数据标准用于配合业务数据交换集成系统,包括数据表、报表、自定义函数的命名、存储过程命名,关键字以及字段的命名等等。

4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对于电子政务的发展极为重视,主要在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将电子政务与空间信息集成,可以大大地提高政务工作效率,并树立勤政、廉政的政府形象。从民生的角度而言,电子政务能够更好地为公众服务,促使居民积极配合政府的各项工作,从而建立一个极富竞争力的政府。

[参考文献]

[1]上海城市发展信息研究中心.基于SIG框架的(上海)城市空间信息应用服务系统——城市空间信息网格基础数据规范讨论稿[C].国家863项目子项报告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

[2]上海城市发展信息研究中心.基于SIG框架的(上海)城市空间信息应用服务系统——课题工作报告[C].国家863项目报告,2006.

[3]陈强,张超.电子政务与空间信息集成的IGS框架[J].计算机科学,2005,32(9):56-63.

[4]李莉,曾澜.电子政务——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信息库标准体系研究[J].地理信息世界,2006(6):9-16.

猜你喜欢

电子政务实践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我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分析与防范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电子政务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研究
电子政务中安全问题的相关研究
试论基于Petri网的电子政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