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现RFID在图书馆中应用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2015-04-13王晓霞张剑

无线互联科技 2015年3期
关键词:图书馆应用对策

王晓霞++张剑

摘 要:在实现RFID在图书馆应用与发展过程中,会遇到标准与统一、理念与现实、设计与实施、技术使用与权利保护、经济效益与社会、管理效益等诸多方面矛盾,文章剖析相关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RFID;图书馆;应用;对策

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实现物联网的核心技术,RFID技术及其应用被公认为是本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技术之一。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国外许多图书馆开始研究RFID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国内首家图书馆应用是福建厦门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图书馆于2006年实现。应用RFID自动识别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及数据识别促进了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有机结合,成为深化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条件之一,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管理质量。然而,在实现RFID在图书馆中的功能应用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现实问题,笔者通过所在图书馆的实践应用和总结,结合理论研究,剖析相关问题,期望能为已经使用RFID和准备使用RFID的图书馆或相关部门提供解决问题的发展对策。

1 RFID促进图书馆的变革

虽然目前RFID系统在图书馆进程中的应用还主要是基本功能,在与其他技术和软件相互融合的时候又会不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足以给图书馆带来了和期望实质性的变革[1]:⑴数据存储容量大,标签数据可动态更改,拓展性强;⑵读取方便快捷,识别速度快,保护读者隐私,给读者带来自助享受,提高图书的借阅率;⑶提高顺架的速度和准确度,改进上架业务流程,促进业务流程重组,节省基础工作人力;⑷实现自动分拣,简化流通工作程序,提高馆员工作效率;⑸准确查找不在架上或乱架的图书,加快图书盘点效率;⑹更加安全有效的图书防盗系统,降低图书丢失率;⑺全面统计分析图书馆利用率,科学评价图书馆绩效;⑻读者行为分析与个性化学科服务。

2 实现RFID在图书馆中应用面临的问题

2.1 标准与数据模型

关于高频与超高频RFID,国内外行业与图书馆应用标准均不统一,缺乏统一的针对数据交换的射频协议标准,[2]国内还缺乏统一的图书馆RFID技术的数据模型标准,这些对独立的RFID图书馆服务来说影响不大,却限制了馆际互借、统一物联网流通等方面的拓展。

2.2 管理理念

21世纪的国内图书馆已不约而同地逐步实现大开间、大开放、自动化、自助化方向发展,而很多中小图书馆仍停留在以人工一借一还为主的传统管理和服务层次,没有要实现自助借还的需求;有些已实现RFID自助借还功能的图书馆,只是满足于自助借还功能本身,这些都制约了RFID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和功能拓展。

2.3 项目安排

通过实践研究,很多准备进行RFID项目的图书馆和已经引进RFID项目的图书馆,并没有做好充分的项目准备,一方面,真正懂得和研究RFID功能的员工特别少,没有相应的预见性,导致自身本可以解决的小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另一方面,把项目设计与实施完成全部依赖与厂商,导致后续的多种问题自身无法诊断和解决,厂商售后不及时时同样造成管理负担。

2.4 隐私和安全

RFID应用于图书馆,一方面实现的自助服务,保护了读者可能因手工借还所透露的隐私;另一方面,RFID阅读器可以识别读者证RFID标签信息,通过WLAN发送至终端应用,与数据库中读者信息及相关情况进行比对判断该读者身份、合法性,以及是否有预约、借书逾期等信息,以及针对性的个性服务过程中,涉嫌读者隐私权保护与安全隐患。[3]可能会制约RFID部分拓展功能的实现。

2.5 成本与收益

一次性投入门禁系统、监测设备、数据转换设备、自助借还机、回溯用电子标签、盘点(定位)车等RFID系统及其配套设施的成本过高,特别是对于刚从永久磁条转换成充消磁条的图书馆来说,所配套的管理系统和相关设备马上被淘汰无论从财力还是心理上都是很难接受的,阻碍了RFID在图书馆的实现。

3 对策

3.1 标准制定

尽快研究一个通用的标准数据模型一直以来是图书馆业界迫切希望解决与实施的难题,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中国RFID产业联盟联合区域乃至全国图书馆需要在应用层面上共同合作协商制定相关的应用规则,制定图书馆RFID技术的数据模型标准以实现各个图书馆的通借通还。数据模型与标签是否使用高频或超高频工作模式无关,标准的出台,会使各厂商按照通用模式来设计标签。[4]从系统设计角度看,图书馆要实现馆际互操作至少要在标签中写入两个数据元素:条码数据和图书馆代码。[5]

3.2 规划与部署

引用RFID解决方案的图书馆,在项目准备阶段,要组织和培养团队对RFID系统进行深度调研,分析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频率与实施方案。不论是选择高频RFID还是超高频RFID,从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上都能基本满足图书馆文献馆藏管理方面的要求。图书馆在规划和部署RFID项目时,需要考虑到的因素可归纳为6个方面:(1)技术标准的普适性和发展趋势;(2)标签的隐蔽性及耐用性;(3)RFID标签和读写器之间的互操作性和兼容性;(4)成本因素,设备成本尤其是电子标签的成本;(5)RFID系统的维护更新及灵活性;(6)个性化定制内容。[6]

3.3 联盟与技术合作

摆脱对厂商的依赖最好的方式就是图书馆“主动出击”,提出自己的需求定制项目,形成正确的应用模式。即图书馆将所有的需求明确提交给厂商,厂商根据图书馆的需求来开发设计产品。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为首的高校图书馆RFID应用联盟,2011年联合本校的RFID研究专家,与有关的RFID厂商协议创建了RFID创新中心,就是个典型实例,由于相关的知识产权与利益进行合理分配,各方均保持着合作积极性。[7]

3.4 读者隐私权保护

美国、日本对RFID涉及用户隐私权的保护方面都做了明文规定。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提案为RFID在图书馆中应用提供了指导,应用RFID的图书馆可从以下几方面保证对读者隐私的保护:(1)确保不收集任何有关读者敏感信息的数据,仅读取最少的必要信息;(2)向读者公开RFID技术的应用情况及所存储的信息类型;(3)做好读者信息的安全保护工作;(4)赋予读者选择加入和退出的自主权利。[8]

3.5 馆员与读者培训

培训制度是各单位必有得制度之一。馆员的培训和职业发展规划,是图书馆应对技术进步、追求未来和谐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显示图书馆建设水准的重要指标。[9]特别是应用RFID的图书馆,大部分馆员的意识形态还没来得及跟上业务流程的重组及岗位要求的变化,需要重新审视馆员的培训和职业规划,提高馆员的计算机、信息检索水平及信息整合能力,以适应为读者提供深层次的信息服务和信息产品以及用户教育与个性化服务的要求[10]。

[参考文献]

[1]赵晶琴.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0.

[2]管永昌.图书馆RFID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9):83-85.

[3]郭育凯.利用WLAN扩展图书馆RFID功能[J].情报探索,2012,181(11):92-94.

[4]陈嘉懿.高校图书馆中的RFID技术应用与展望[J].新世纪图书馆,2012(2):49-52.

[5]景祥祜,蔡孟欣,戴淑儿,等.图书馆导入RFID的标准与互操作探讨——以香港高校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6):32-38.

[6]曾频.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评价[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9):75-79.

[7]陈嘉懿.智慧图书馆的构建之道——浅谈高校图书馆RFID技术应用新思路[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1):54-58.

[8]张肖.图书馆应用RFID技术的隐私风险及其对策[J].办公自动化杂志,2014(1):55-56+34.

[9]陈雁.基于汇文系统的RFID智能管理系统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4):9-11.

[10]司马敬敏.基于RFID技术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优化[J].图书馆学刊,2012(3):93-95.

猜你喜欢

图书馆应用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