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2015-04-11殷子惠彭云龙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网络探索思想政治教育

殷子惠,彭云龙,韩 妮,祝 萍

(山东农业大学 动物科技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

新时期高校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殷子惠,彭云龙,韩妮,祝萍

(山东农业大学 动物科技学院,山东泰安271000)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将网络推到了信息获取的首要位置,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远离时代节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成为信息时代的创新。目前网络思政教育尚存在内容简单重复、方法缺深入研究、教育者队伍缺少、定位不明确等诸多问题,结合网络思政教育虚拟性、全面性、共享性、自主选择性的特点,对网络媒体、网络教育、网络文化、网络队伍等方面进行了相关探索,实现在教育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校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索;实践

[DOI]10.16396/j.cnki.sxgxskxb.2015.07.025

目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正处在发展完善时期,其作为一个综合性内容涉及领域众多,深入探究网络思政教育的方式及应用对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思政教育方式的完善、网络教育学科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与特点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其具有的时效性强、共享性强、覆盖面广等多种特点受到了网络教育者的广泛关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途径正逐步向其延伸。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现代人的思想特点、政治观念、精神理念以及道德素养,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加大教育宣传力度等方面具有深刻影响。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1.加大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宣传力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学习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以及了解社会时代潮流中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目前,智能手机、互联网等新兴通信工具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了解世界动态的新途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则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播。例如,2015年全国两会的召开进一步强调了改革重要性与民生问题的紧迫性,借助于网络,实现了大学生党员与党员、党员与群众、群众与群众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借助网络平台了解两会精神内涵,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学习到社会主义最先进、最科学的大众文化。

2.搭建大学生爱国主义学习平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强调文化教育、爱国教育,并不断将爱国教育作为思政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思想政治教育借助网络平台,为大学生社会交往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段与平台。除此之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将书画、视频、音乐等多种教育形式融入到爱国教学内容中去,通过生动形象的学习方式,增强教育的多样性与思想性,逐步树立道德教化的媒体典范,采用恰当形式进行爱国精神主要内容的传递,增强爱国主义文化在大学生心中的影响力。

3.加强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互联网在日新月异的信息变化中,逐渐成为世界范围的舆论与信息通信工具,在整个社会运行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借助网络,大学生可就当下社会热点问题发表看法,并在社会主导文化的熏陶下,逐渐形成了科学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对自身道德素养与思政修养产生影响。同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利用大学生接触知识面广、接受信息速度快、敢于发表看法等特点,进一步扩大社会正能量的覆盖范围,批判消极、腐败的负面信息,将符合社会发展特点、先进文化的积极信息传播给大学生,进而传递到社会各个角落,形成先进、科学的社会精神文明。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1.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空间的虚拟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空间的虚拟性是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得以依附的活动空间是一种不同于现实的物理空间的电子空间。它并不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一种特殊而真实的社会活动方式。新媒体网络空间是一个虚拟的、不真实的环境,这就导致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虚拟性。现在的大部分青少年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忽略现实生活,使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愈发重要,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和实践。

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全面性。新媒体网络资源中包含着大量的文字、图像、视频等信息,网民也能够利用各种新媒体网络途径进行信息交流和传播,这使得网络环境是一个完全透明、公开的世界。如今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打破了原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封闭性,通过公开、公正、公平的方式让人们获取更多的信息。大量丰富的网络资源使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全面、完整,能够让我们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凸显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性。

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共享性。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是促进网络飞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新媒体网络的基础特点就是能够实现信息共享。网络资源的共享性能够拓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使我们更加方便地去了解信息、获取资源。它的这一特点,使得网络信息能够无限地进行复制、传播,凡是进行网络使用的用户均可以分享交流网络上的所有信息资源。

4.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自由选择性。21世纪,作为网络技术与交流的时代,其逐渐成为沟通交流的载体与平台,并结合时代特点创造出符合网络发展要求的创新性思想沟通方式。网络环境具有自由选择性和不可控制性等特点。因此,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素养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工作方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自由选择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越来越多的网民习惯于当今的新媒体形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变得更有吸引力。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当代的社会形势下,网络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无形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塑造着人们的价值观。大学生作为网络群众的主体,受网络的影响极大,因此必须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但现有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仍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简单重复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虚拟的网络世界逐渐丰富多彩,与之相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则显得空洞无趣,内容单一。很多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页面单调、文字过多,首页仅仅只有新闻和简单链接,缺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所必备的资源库。而对于一些刚刚发展起来的网络新媒体,如微信、微博等网络交流方式又很少用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导致教育形式也单一。要想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使其紧跟网络技术的发展脚步,让网络思政教育处于不断变化、不断更新、内容充实的状态。

(二)探索方法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

面对缤纷复杂的网络现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没有较为全面地把握本质内容,理论体系尚不完善,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由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理论体系的尚待建构、规范的分析模式尚未成型、理论支撑的有待完善等因素,要对现象进行理论分析和提升是较为困难的。同时,探索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方法也缺乏深入的理论分析,对于社会中出现的热点现象,其分析结果易脱离社会发展现状,在大学生教育过程中发挥作用较小,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缺少

大学生是网络技术使用的主体,自然也是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人数与网络使用主体人数有一定差距,而且,当前我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力量短缺,与当今社会发展、时代形势的要求有一定差距。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比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更强大,所要完成的任务更繁重。因此,加强网络思政教育者的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四)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不明确

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进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准确与否关系到它未来能否可持续发展。在调查研究中,大多数人不明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是什么,对个人以及社会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对它的定位也模糊不清,这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日后长远发展是不利的。正是因为对它的定位不明确,使得其总体水平和质量得不到提高。面对当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问题,我们更需要深入研究、把握关键,明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方向。

三、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机遇与挑战在网络教育上呈现出不同的层次变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代发展产生差距,与此同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凭借其独特的优势,成为新时代下的主要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随着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高速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的互联网环境已经形成,网络的触角延伸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彻底颠覆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腾讯、新浪微博等新媒体的出现,更是凸显了当代网络技术的特点,同时要求我们不断开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探索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采取多种措施来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一)多措并举打造网络新媒体

现代传媒方式的多样性,丰富了人们交往的方式方法,也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多种多样。

1.沟通方式的利用。随着信息行业发展,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信息接收的主要来源。高校教育者应当充分利用网络中的各种通信媒体,建立起完善的大学生思政教育体系。在互联网时代,人人、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使用频率极高,高校教育者应当立足学校新媒体,建立各种思政教育的公共主页,向大学生提供正能量的生活应用资源、学习交流资源及娱乐休闲资源,加强平台的思政化建设,吸引学生关注网络思政教育发展,使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忠实参与者。作为普遍性的沟通方式,网上交流基地不断引入高校辅导员、学生干部队伍,成立网络关系门户,为网络思政教育提供精神、技术及内容上的支持,让网络思政教育内容逐渐与社会发展“同拍”,形成贴近实际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背景,进而让网络新媒体凝聚优势,发挥作用。

2.网络基地的建设。创建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探索的网站,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基地,充分发挥网页内容的公开性及共享性,将会成为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网络基地即将所要探索的内容以网络为载体进行相关的教育与实践,进而达到目的。思想政治网络基地的建设,主要利用文字、视频两种方式进行相关教育。在文字方面,基地负责人可以上传各种思想政治的学习内容以及当下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及现象,设立交流专栏进行教育感悟的分享。在视频方面,考虑到时间利用的限制性,上传于网络基地的教育视频应当内容精简、重点突出、富有代表性。

(二)互动交融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发展

大学生正处于心智尚未成熟的时期,其世界观与价值观易受外界环境及网络开放性与虚拟性的影响,导致大学生产生网络不良行为。为此,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发挥课堂教育与网络教育的“双教育”作用。

在网络教育方面,高校应当掌握学生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建立有特色、有思想的网络学习活动平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遵循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社会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宣传社会先进思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及针对性。同时,设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提升大学生网络自制能力、网络信息识别能力及网络使用能力。高校以学校内部网络中心为平台,在教学过程中凸显人文色彩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性,发挥网络教育优势,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课堂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助途径。为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功效,高校教育者应充分利用课堂教育,发挥课堂教学的普遍性及深入性,在传授专业知识、剖析社会特点的同时,也需关注学生内心发展,将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课堂教学内容相融合,做到思想政治教育融于课堂教学、思想政治意识体现思想政治能力。

(三)深入探索弘扬网络文化主旋律

优秀思想信息传递出先进思想政治教育,而思想信息发展离不开网络文化的进步。因此,形成优秀网络文化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要从受教育者出发以受教育为目的,将充实网络文化内容和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式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目标。各高校应从本校特色出发,在网络上开设文化宣传板块,从世界先进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社会先进文化等各方面营造出和谐、科学的文化氛围;从切近学生实际的文化内容入手,着重强调文化实践的重要性及学生的关注点,逐步深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同时,高校需通过网络文化管理,开展优秀稿件评选、摄影、微电影、话剧创作等相关活动,拓宽优秀文化传播范围,将先进文化作为思想教育的主旋律,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四)齐抓共管加强网络队伍建设

大学生是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受益者,优质高效的网络队伍能够很好地传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正能量。

1. 网络工作人员队伍建设。高校网络工作人员是指工作于校园网络建设、监督、更新等方面的工作人员,建立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工作队伍,将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行提供安全、绿色的网络环境。优秀的网络工作人员队伍应当定期检查网络安全设施,针对不良信息的侵入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在上传内容方面,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充分利用网络的海量资源形成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舆论强势,完善教育环境。

2. 教育者队伍建设。高校教育者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干力量,应当将网络教育正能量传递到受教育者队伍中。各高校应从网络监督、网络评论、网络文化三方面进行教育者队伍的建设。第一,形成教育者监督队伍,要求定期上网查看网络内容及学生留言,针对不健康内容要及时反映,发现问题学生及时进行疏导与交流。第二,形成教育者评论队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会跟随时代发展而产生相应变化,教育者需浏览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推荐大学生应当关注的内容,避免学习盲区。第三,形成教育者文化建设队伍,着重强调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入,不断利用网络新媒体提供有效的思想信息,在信息提供过程中,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情趣,利用创新灵活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宣传。

总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继承者与发展者,在教育信息化时代已占据主导地位,对大学生群体行为的影响巨大。高校应当在充分了解网络环境的基础上,主动出击创新探索,在形式上、内容上贴近学生实际,逐渐形成优良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实现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 宋元林.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现状及其有效运用.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7):49-53.

[2] 谢玉进,胡树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现状与新走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1):92-98.

[3] 闫晓静,宁建荣,贾耀忠,等.论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创新.中国报业,2013(4·下):30-31.

[4] 韦吉锋.刍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8(1):48-52.

[5] 李凡,李德才.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6):102-105.

[6] 陶韶菁,王功敏.关于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调查和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7):107- 109.

[7] 刘媛媛,成永军.如何以新媒体开展网络思政教育.新闻调查,2012(5):33-34.

[8] 郭军岑.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存问题及解决措施.科教文汇,2007(11·上旬刊):127,145.

[收稿日期]2015-05-14

[作者简介]殷子惠(1978-),男,山东青岛人,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团委书记,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85(2015)07-0099-04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Strengthening the College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New Period

Yin Zihui,Peng Yunlong,Han Ni,Zhu Ping

(CollegeofAnimalScienceandVeterinaryMedicine,

ShandongAgriculturalUniversity,Taian271000,China)

[Abstract]The arrival of the Internet era pushes the network to the top place of getting information, so that the tradi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moved away from the time rhythm and the practice of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ecome the innovative experimentation in the information age. This paper makes a study of the network media, network education, network culture, and network force by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about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combining such features of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s fictitiousness, comprehensiveness, sharing, and decisional control. In those ways, we will strengthen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ollege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formation age.

[Key words]the Interne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exploration;practice

猜你喜欢

网络探索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