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背景下青少年流行文化生成探析*

2015-04-11朱江鸿廖启云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流行文化新媒体青少年

朱江鸿,廖启云

(太原科技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部,山西 太原 030024)

新媒体背景下青少年流行文化生成探析*

朱江鸿,廖启云

(太原科技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部,山西太原030024)

[摘要]日益繁荣的新媒体深刻地影响着青少年,也影响着青少年的流行文化。新媒体通过对青少年价值观的熏染、流行观的打造、消费观的型塑、娱乐观的引领,影响着青少年流行文化的生成。青少年流行文化的发展呈现三大趋势:传播范围具有国际化发展趋势、内容形式具有多元化发展趋势、生产消费具有产业化发展趋势。要趁“势”而为,引导青少年健康和谐地成长。

[关键词]新媒体;青少年;流行文化;国际化趋势

[DOI]10.16396/j.cnki.sxgxskxb.2015.07.007

青少年流行文化是以青少年群体为传播对象,以流行趣味为引导,以大众传媒为载体,以物质或非物质形态为表现形式,反映青少年心理状况与价值取向的社会文化,是青少年实践和追随的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生活方式。在广泛应用的信息技术及迅速发展的现代传媒的背景下,作为潮流象征的流行文化传播并渗透于青少年学习、生活、娱乐的方方面面,影响了青少年的认知、情感、思想、价值和行为。也就是说,青少年是新媒体受众中最活跃、最主动,同时又是最亟需引导的一个群体。理清青少年流行文化的生成推动力,把握青少年流行文化的发展趋势,这对于提升青少年文化素养,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媒体的特征

新媒体是一种创新形态的媒体,它以数字信息技术为依托,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因此,新媒体具有海量信息承载特征、碎片化信息传播特征、虚拟化信息传播环境特征等媒介特征。从新媒体对流行文化的影响来看,它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一)价值性

单从媒体自身来说,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它具有价值性。新媒体的基本价值体现在:它具备一定范围的受众群体,具备所载信息传递的时间、条件,具备所载信息传递给受众群体时的空间条件。简言之,新媒体载体自身具备价值,再加之其所载所递信息自身的价值,合力构成了新媒体存在的价值性。

(二)原创性

新媒体之“新”,是指的原创性,是其应具备的基本性能。但是,新媒体的原创性,是一种具有广泛意义的创新,它不同于平常所说个人或者是个别团体创作、设计等所具有的原创性。新媒体的原创性指在某特定的时间、空间内,处于此时的时代赋予它的新时代内容,从而进行新的创造;它异于前面时代在内容、形式、理念上赋予的东西,是一种革新。

(三)效应性

所谓效应,是因素和结果在某特定环境下,形成的前因后果现象。而新媒体正好具备形成特定效应的性质,更深层次说,新媒体其实具备形成比原先更新效应的性质。换言之,即新媒体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内影响了特定区域内的人,从而引起特定区域内人在视觉方面或听觉方面的反应,进一步产生相应的结果。20世纪末进入我国的网络,它是新型的信息载体,且自从进入以来,形成了重量级的效应,其在特定时间、特定区域内颠覆了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方式,那么这种效应必定产生相关结果。

(四)生命力

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生命力,新媒体也如此,无论时间上的亦长亦短,都体现了其存在期间的价值。所谓新媒体生命周期,就是指这个价值体现的长短。近年来,在国内媒体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新媒体日新月异,且受各种细分性媒体理念的影响,出现形式多样、层层叠叠的创意嫁接。但是,形式新不代表其存在的价值,很重要的一点还是要把握新媒体的核心价值,了解其是什么,从而使得新媒体真正具有一定的生命力。

网络、手机等新媒体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产物,已经成为现代文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新媒体的诞生和发展带来了传播史上又一次质的跨越,它作用于整个传播系统,使得传播形式、内容、理念、效果进行了重新整合,对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网站、网页、邮件、论坛、游戏、购物、微博等,已成青少年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价值理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产生了诸多影响。

二、新媒体影响青少年流行文化的生成

媒体拓殖了文化,它是如今文化进行传播的基本载体,原先诸如书本这种文化传播形式受到了排挤,青少年的生活、文化、娱乐几乎被新媒体主宰。也就是说,与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是建立在数字技术的基础上的,能够“使传播信息大大扩展、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传播方式大大丰富”。因此,它影响着青少年流行文化的生成。

(一)新媒体熏染青少年的价值观

青少年的价值观正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而发生改变,青少年的价值权威和价值判断也被处于新媒体中具有大众性和多样性的流行文化冲击着。由于新媒体的开放性,使得青少年长期在一种动态、开放的环境中进行价值选择。由于缺乏价值选择的经验和媒体认知能力,使得青少年自身的价值标准在多元化的信息冲击下发生扭曲、变形甚至错位。新媒体本身具备的动态性和开放性决定了新媒体具有多变的形式和内容,使得青少年总是在不断做出选择并继而否定之前的选择。随着新媒体的涌现,信息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新媒体对精英文化所提倡的价值观造成了干扰,使得青少年心中固有的价值至尊动摇,知识精英在青少年群体中带来的关注度根本无法同新媒体抗衡。在新媒体的强烈冲击下,精英文化所提倡的价值观渐渐弱化。价值权威的模糊,已经成为青少年向传统挑战的信号,影响着青少年流行文化的生成方向。

(二)新媒体打造青少年的流行观

新媒体之所以能引领时尚,是由于它不仅缔造了流行时尚,而且传播了流行时尚。大众媒体具有强大的制造舆论和传播信息的能力,导致了其影响的广泛性。生活在新媒体环境下的青少年受其感染,渐渐地形成了他们对流行时尚的看法和观点,于是,新媒体所引导的流行被不断推崇和模仿并固化为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大众媒体能产生极大诱惑力的原因在于其具有尚新求变、形式多样等特点,高频率地提供很多“行为准则”供青少年群体进行效仿。这对于不甘平庸追求个性的青少年来说极有“杀伤力”,使他们趋之若鹜。随着时间的推移,青少年在时间和空间上与媒体接触越来越密切,间接地从其中获得相应的生活体验和经验,并直接演变成为自我的社会行为。在此期间,青少年之所以很容易成为新媒体忠诚的追随者和实践者,是因为他们往往缺乏对新媒体信息的审视抉择能力。

(三)新媒体型塑青少年的消费观

追求时尚和流行是青少年群体与其他群体相比最为明显的特点。在消费需求满足方面,青少年希望可以获取足够多的信息,且这些信息大都来自于新媒体,从这一点就非常明显地看出新媒体影响着青少年的消费观念。新媒体之所以在青少年群体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是因为新媒体能带来新奇的消费资讯和前卫的消费观念,也就是这些新奇和前卫的消费资讯与观念强烈冲击着传统消费意识。青少年拥有快速接受新观念的能力,尤其是更加关注媒体上的各种新鲜信息和话题。同时,他们想要过一种独一无二的生活,而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心理需求也正是媒体所宣传的。在铺天盖地的新媒体“轰炸”下,青少年群体的消费观逐渐被其同化。大众媒体用新奇的形式和消费内容,并通过极具影响力的宣传,与青少年的性格特点实现了无缝契合,使他们找到了新鲜且适合自己的生活与消费方式。

(四)新媒体塑造青少年的娱乐观

在新媒体时代,绝大多数青少年会选择通过媒介的方式来满足自身的娱乐愿望。因此,他们都将媒介视为他们在休闲娱乐时的新朋友,他们享受生活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电视、音乐、网络等。尤其是现在可以同时带给青少年在听觉和视觉方面享受的电子媒介产生之后,更是有着让青少年为之着迷的吸引力。青少年通过想象把自己扮演成不同事件中各种各样的角色,体验不一样的感觉。新媒体正在以其内容上的复合和特有的表达方式,慢慢渗透于青少年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着青少年的生活。在此时间内,青少年不但享受着新媒体带来的感官上的刺激,而且也被媒体所承载的内容深深地影响,并逐渐形成了自身与众不同的对娱乐的观点和看法。青少年时期正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阶段,他们对于判断事物的是与非还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标准。因此行为和思想很容易被新媒体牵制和引导,很可能对一个娱乐节目产生错误的判断并改变自己已有的正确观点。

三、新媒体背景下青少年流行文化的发展趋势

(一)青少年流行文化的传播范围具有国际化发展趋势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互联网的普及、大众传媒的发展,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快、更广。由此,文化成为了国家软实力的象征。各个国家都在推动自己的文化,进而带动了彼此间文化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形成了青少年流行文化在传播范围内的国际化发展趋势。类似于经济全球化一样,文化全球化也是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的一种表现。其中,主要是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诞生,直接孕育了青少年流行文化的全球化发展。

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时空局限,使得有着时效性特征的流行文化得以跨越时间、地域的限制,为全世界共享流行文化提供了必备条件。同时,就整个文化系统来说,少有像青少年流行文化这样,在对待外来文化时,可以具有最大限度的包容力,且享有时刻进行文化融合的自身条件。这是其他亚文化群体难以做到的。基于以上因素,外来流行文化与我国本土文化发生碰撞之时,会影响国内青少年的成长。因此,青少年在接触这些全球范围内的青少年流行文化时,应有所取舍,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二)青少年流行文化的内容形式具有多元化发展趋势

流行文化以其色彩斑斓的特征点缀着青少年日常的学习、生活、娱乐等方方面面。而网络、手机刷屏的出现,更是将青少年流行文化在内容形式上推向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就其异彩纷呈的内容来说,流行餐饮、服饰、电子产品等带给青少年物质方面的满足,流行话语、歌曲、书籍等带给青少年精神方面的满足。就其多种多样的形式来说,青少年流行文化显现出了青少年身上个性化的一面,他们的心理需求各异、价值取向多元。客观地说,青少年基本上是以“跟着感觉走”的方式,对流行文化进行接受与传播。

面对多元化发展的青少年流行文化,需弘扬主旋律和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从而提升青少年主体的文化品位、增强青少年对文化的辨别能力,使青少年流行文化向着正能量的方向发展。作为协调社会关系载体之一的流行文化,需要有长效的发展机制。因此,青少年流行文化要规范自己的发展轨迹,即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入其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其发展的价值取向,从而使青少年在眼花缭乱的流行文化面前保持理性的思考态度,引导青少年以正确的观念来参与和分享流行文化。

(三)青少年流行文化的生产消费具有产业化发展趋势

就某个方面来说,大众流行文化具有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特征,它的关注点是享乐、消费,而不是学习、工作、成就。由此,具有商业气息的青少年流行文化生产消费模式应运而生。商家对经济利益的追逐、媒体近乎放纵的渲染,二者联手打造青少年流行文化并使其产业化,且推动了青少年流行文化的快速发展。同时,青少年流行文化的商业化特性也显现得淋漓尽致,市场价值、产业价值由此而生。加之青少年流行文化已有相对稳定的消费群,从而对文化产业的持续性发展提供了保障。

在培育青少年先进流行文化产业时,首先,要注意民族特色与时代特色的融合,尽可能地把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底蕴表现出来,熏陶与感染青少年。其次,要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作为产业化链条中的文化产品,其追求经济利益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为了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商家揣摩透了青少年的消费喜好和心理需求。与此同时商家要担当社会责任,要体现社会效益应承载的精神涵养,要创造出更高境界的流行文化产品,使青少年从中受益,促进青少年流行文化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总的来说,新媒体与青少年流行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新媒体通过自己本身所具有的传播、交换的能力,使得其在青少年流行文化的生成发展中扮演了特殊的角色,即它更多的是青少年流行文化的承载者、宣传者。也就是说,新媒体在青少年流行文化形成之初,借用自己社会化的影响力,起到一个很重要的推手作用,从而推动青少年流行文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学俭,刘强.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9.

道格拉斯·凯尔纳.媒体文化. 丁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6.

蒋宏,徐剑.新媒体导论.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13.

郭芙蓉,苏和军.论当代青年流行文化发展趋势及其引导的主体方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4):32-35.

廖启云.青少年流行文化发展趋势及引导策略.光明日报,2014-10-19(7).

[收稿日期]2015-03-30

[作者简介]朱江鸿(1982-),女,山西昔阳人,太原科技大学教师,硕士。研究方向:法学。 廖启云(1973-),女,云南西畴人,太原科技大学副教授,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85(2015)07-0036-03

Analysis of the Generation of Youth Popular
Culture Against the New Media

Zhu Jianghong,Liao Qiyun

(EducationalDepartment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y,

Taiyu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Taiyuan030024,China)

[Abstract]The booming new media profoundly affect teenagers, while the youth popular culture has been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by people. Through molding the values, popular views, consumption sense, and entertainment concept, the generation of youth popular culture is affected by the new media. Analysis of the youth popular culture in such a circumstance, in which the culture spreads with internationalization development tendency, the contents and forms develop variously, th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grows industrially, will contribute to the healthy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eenagers.

[Key words]new media;the youth;popular culture;internationalization tendency

*2014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责任伦理建构研究”(2014249);2015年度“山西省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晋团联发[2015]16号)之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流行文化新媒体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浅谈流行文化对小学教育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流行文化对高校美学教育的影响
韩国流行音乐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启示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