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卓越计划下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和提升研究*

2015-04-11刘混举王义亮常宗旭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工程实践能力卓越计划青年教师

丁 华,刘混举,王义亮,常宗旭

(1.太原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2.煤矿综采装备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 太原 030024)

卓越计划下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和提升研究*

丁华1,2,刘混举1,2,王义亮1,2,常宗旭1

(1.太原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山西太原030024;2.煤矿综采装备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24)

[摘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高校青年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青年教师必须具备正确的政治方向、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和社会协调能力等。按照上述要求,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存在着由学校到学校的先天不足、学校缺乏培养机制和激励措施、没有建立校企合作平台等问题。为提高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高校应改变人才引进标准、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养、建立新的考核体系、注重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自我培养。同时文章还总结了太原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在提高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方面的落实情况。

[关键词]卓越计划;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

[DOI]10.16396/j.cnki.sxgxskxb.2015.07.020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教育部为了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培养一大批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而率先启动的一项重大改革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可以在原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为更好地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工程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相结合,掌握独立观察、自我学习和科学分析的方法,更好地解决工程实践问题,使他们真正成为企业需要的合格工程人才。而对于高校的教师,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自身的工程实践背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针对目前卓越工程师教育对工科院校提出的要求,针对目前工科院校教师队伍现状,就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进行探讨。

一、“卓越计划”要求高校青年教师必备的素质和能力

作为工程教育的“卓越计划”,培养目标是现代工程师。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是否能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高校各个教学环节的水准高低。只有教师具备较高的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才能培养出能够满足未来发展需要、能够适应和引领未来工程技术发展方向的工程师。那么高校青年教师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呢?

1.必须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深湛的思想政治素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教师是育人的主体,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要着力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教师头脑。要扎实推进师德建设,落实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大力提高高校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

2.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及独立学习的能力。精通专业基础知识并且了解其发展前景,可以较好地把握专业教育的理论方向。另外,因为当前社会的迅猛发展,相关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不断出现,知识积累与更新加快,只有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才能更好地补充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3.必须具有利用相应知识、合适的方法来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现代工程实践活动要求工程师不仅要了解所学专业知识相关的信息,而且还必须密切关注国内外政治、经济、科技、生产、能源、环境等相关领域的信息,熟练掌握对文献资料进行检索的技术,并具有对自己所掌握的资料进行有效利用的能力;还要具备工程经济、质量保证和维护的基本知识技能,能够独立观察与判断问题,会运用理论进行推理分析,具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4.必须具有与人沟通、与社会协调的能力。在进行工程实践的过程中,往往都是多学科、多部门相互合作来进行的,而且会与社会各个方面产生必然的联系。这时候,良好的沟通合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现状分析

青年教师队伍是高校教育的主力军,其实践教学能力是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因素。但目前青年教师队伍存在以下不足。

1.青年教师从学校到学校,工程实践能力先天不足。在工科青年教师中,80%—90%是从大学到大学,没有经过企业实际锻炼,对企业产品的设计、生产等工序都不是很熟悉。他们在大学期间,接受的教育模式大部分是重视理论轻视实践的传统教育模式,平时也缺乏与工业界的沟通,导致他们成为没有产业经验的知识分子。即使有一些实训环节,也因各方面条件所限,远不能做到真刀真枪的实训,导致了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先天不足。

2.学校缺乏培养机制,现有条件制约了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教师资源相对短缺,教师入校就登台讲课,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有的学校还要求教师必须是研究生毕业,达到硕士或博士学位,具备条件的青年教师还想早日取得讲师职称。因此,一些青年教师忙于取得学历或职称,没有更多精力和时间参与工程实践训练。学校也忽视对青年教师工程能力的培养,在实验室场地、设备等硬件设施投入上相对滞后,也没有对这些青年教师进行严格的系统的业务技能和专业实践的培训。

3.高校缺乏青年教师工程能力激励措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工科教育与产业合作教席主持人查建中指出:“没有对教师产业背景和工程实践经验的要求,更没有对教师职位明确提出工程师资质的要求,教工程专业的人不是工程师,这样的师资如何能培养出产业所需要的人才、培养出真正的工程师?”一些高校从教师招聘、职称评定和平时的考核都没有实践能力的要求,只要有科研成果,就可以晋升职称。没有将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作为考察依据之一,也没有真正的提出相应的实施方案、培养机制和激励机制。

4.没有建立相应的可以提高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校企合作平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出许多年了,但是一些高校并没有真正实施。学校与企业在对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方面没有实现真正的合作。青年教师真正能够到相关企业来提高自己工程实践能力的机会不多,即使下去实践或者挂职锻炼时间也有限,无法在短时间内通过解决企业一些技术难题来提高自己的工程实践能力。

三、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措施与实例效果

根据高校青年教师的现状和“卓越计划”对青年教师的要求,需要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措施

1.改变教师引进标准和加强兼职队伍建设。近几年来,高校人才引进的标准以文凭学历为主,主要补充具有硕士博士高学位的学术型人才,很少引进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的既有高学历又有多年企业实践经历的人才。为此,应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需要对人才引进标准作出改变。要在考虑学术成果的同时,将工程实践能力、参与工程项目实践的经验,作为引进人才的主要标准。要确实把那些学历高、包括国外重点大学工程专业的博士毕业生以及具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的技术人才引进学校。另外,在现有双师型教师队伍不足的情况下,还可以形成一支兼职教师队伍作为补充,开设实践性强的课程,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等。企业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是培养青年工程实践能力的最好的老师,能把他们请到学校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一定的校企合作。

2.加强对现有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学校来说,对于现有的青年教师,要积极制定培养计划。生产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没有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一是青年教师带学生到企业实习和进行毕业设计时,可以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作为指导教师参与学生的实习和毕业设计,利用实践教学的方法来提高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二是青年教师入校以后,先安排到校内实训中心工作一年,让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工程实践能力较强的老教师采用传帮带的方法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或者直接送企业实践锻炼一年,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合作完成技术较复杂、难度较大的科研开发工作。通过与企业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师接触,既能帮助企业解决创新工程中的理论难题,也能了解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学校也要加强业务指导和技术培训,可以聘请行业专家、技术骨干、企业高级工程师来校为青年教师开设专题讲座。

3.建立应用型创新师资队伍培养管理考核体系。学校要明确办学定位,形成以工程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体系,使青年教师意识到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产生提升自己工程实践能力的紧迫感和危机感。高校对教师管理考核的指挥棒应该尽快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协调一致。传统的考核体系需要改变,旧的教师聘任和考核制度需要创新。应将传统的以侧重评价理论研究和发表论文为主,向侧重应用、侧重评价工程项目设计、开发和研究,向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以及向开展产学研合作和技术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为主倾斜。把工程实践能力作为晋升职称的评审条件之一,进一步激发青年教师参加产学研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引导青年教师向具有较高工程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转化。

4.青年教师要注重过程实践能力的自我培养。除了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学校的考核与激励机制外,青年教师还应当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意识地利用校内校外资源,多种途径提高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比如,旁听双师型教师的课程,深入实验室掌握设备及相关技术方法,查阅校内图书馆特别是网上图书馆的相关资料、文献等;主动加入科研团队,与有丰富经验的教师进行横向和纵向项目的研究,快速有效地积累经验;充分利用到企业参观、生产实习等机会自我学习,主动与企业工程师交流学习;也可积极参与大学生创业活动和科技竞赛活动,强化自己的工程实践能力。

(二)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实例及效果

1.太原理工大学是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61所高校之一,其中机械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目标是根据山西区域经济建设及行业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机械制造领域内从事设计制造、生产过程及设备的管理、运行、维护、科技开发、应用研究、经营销售及国际贸易等方面工作的本科工程型人才。

依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纲要,太原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与太重煤机、太原矿山机器集团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等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办学协议,共建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并充分发挥自身的办学特色及优势,依托山西能源装备制造企业,积极稳妥地落实推进卓越教育培养计划。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教学方面。学校与太原矿山机器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2011年—2015年的合作协议,青年教师带领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学生进入企业进行1年的实习,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全部教学内容由校企双方的教师共同完成,实施过程中,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提高。2010级卓越班学生的毕业设计环节由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参与指导,实现双导师制,整个毕业设计过程在企业完成,增加了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交流合作机会。

科研方面。通过博士后企业工作站与学校流动站共同培养博士后的模式,为青年教师增加了与企业产学研结合的机会。2013年3月17日,太重煤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太原理工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联合培养博士后入站仪式和太重煤机科研工作站揭牌仪式在太重煤机隆重举行。机械工程学院2名青年教师正式入站,并签署了企业委托项目2项,成为“卓越计划”实施以来首批进入合作企业博士后工作站进行工程实践锻炼的青年教师。

校企合作方面。依托山西省煤机行业技术中心、山西省煤矿装备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和山西省矿山机械CAE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校企双方联合申报、实施科研项目,合作培养研究生和本科生,实现双方教师的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根据企业需要,学校安排教师到企业对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和技术咨询。2010年至2013年来校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的合作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计13人。

此外,学校在工作量考核时,兼顾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工作,增加了顶岗实习工作量等,鼓励了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工程实践的热情。

2.经过四年的探索与实践,太原理工大学机械专业卓越计划的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初见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教师所指导的学生考研与就业情况良好。机械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届试点班Z1015班保研人数11人,其中外校(985院校)1人,本校10人。考研人数7人,均被985院校录取。目前暂未读研的学生12人,其中3人选择继续复习考研,其余9人均顺利就业,就业单位基本都是国有大型企业。就业的9名同学中,2名同学由于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在太重煤机有限公司(合作培养企业)得到了企业领导和同事们的广泛好评,岗前实习半年期满后即享受相当于同期211和985院校硕士学位就业者的待遇,直接被人力资源部门分配到技术中心工作(同期被招聘的其他本科毕业生均被安排到车间担任技术员或工人)。

第二,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有效提升。机械专业参与卓越计划培养的青年教师10名,目前承担着国家级、省部级、校级和企业的各项教学科研项目人均数项,并且与企业教学、科研合作紧密,其工程实践能力在机械学院的全部教师中尤显突出。2013年11月至2014年3月,4名青年教师完成在英国赫德夫德大学的交流学习。2014年,3名青年教师又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的资助,分别赴美国太平洋大学、英国斯克莱德大学和英国赫德夫德大学学习交流1年。

总之,青年教师工程能力培养是关系到高校工程教育能否长期健康发展的大事,是能否顺利实施“卓越计划”的关键,也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它的全面实施需要政府、高校、企业和教师通力协作,目前虽然在太原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有效实施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其培养途径和措施还需要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达玉.基于卓越计划的应用型创新师资队伍建设.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26(1):34-36.

[2] 孙珺,胡小平,秦华伟.“卓越计划”视域中高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研究.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7(11):17-18.

[3] 陈杰,胡晨,孟扬.适应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需求的教师队伍建设探讨.新西部,2014,26(19):112.

[4] 彭淮光.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工程教育的思考.巢湖学院学报,2013,15(2):156-159.

[5] 邓安远,周友学.“卓越计划”中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探索.九江学院学报,2012,97(2):121-123.

[收稿日期]2015-03-21

[作者简介]丁华(1979-),女,山西清徐人,太原理工大学副教授,博士,硕导。研究方向:煤机装备的数字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85(2015)07-0084-04

The Cultivation and Promotion of Young Teachers′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in Excellence Initiative

Ding Hua1,2,Liu Hunju1,2,Wang Yiliang1,2,Chang Zongxu1

(1.MechanicalEngineeringCollegeofTaiyuanUniversityofTechnology,Taiyuan030024,China;

2.KeyLaboratoryofCoalMineFullyMechanizedEquipmentinShanxiProvince,Taiyuan030024,China)

[Abstract]As far as the competence of young college teachers is concerned, according to Excellent Engineering Education Program, the teachers are demanded to be with right political direction and have a high level of professional theory, the ability to solve engineering problems and social coordination competence, etc.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ongenital deficiency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the lack of training mechanism and incentive measures, the failure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platform and other aspects, and makes some proposals about special solutions and measures on how to improve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of the young teacher. In addit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ollege in improving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of young teacher is summarized.

[Key words]excellence initiative;young teachers;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太原理工大学教改项目(02040187,02040206,02040186)之成果。

猜你喜欢

工程实践能力卓越计划青年教师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校青年教师在职实践能力提高体系构建
高等工科院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及对策
依托“卓越计划”构建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基于CDIO的服务外包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基于“卓越计划”的制冷压缩机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