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实现“成功老龄化社会”的探索与实践

2015-04-11周佳张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上海0000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上海0015

上海医药 2015年1期
关键词:老龄化社会科学研究人才培养

周佳张勘(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 上海 0000;.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上海 0015)

上海实现“成功老龄化社会”的探索与实践

周佳1*张勘2
(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 上海 200020;2.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上海 200125)

摘 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进程,诸多老年人的医疗、养老等社会问题凸现出来。本文试图从行政干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探索该问题的解决对策,为上海早日实现“成功老龄化社会”提供借鉴和思考。

关键词老龄化社会 行政干预 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realization of “successful aging society” in Shanghai

ZHOU Jia1*, ZHANG Kan2
(1. Luwan Branch, Ruiji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the Medical School of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20, China; 2. Shanghai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Shanghai 200125, China)

ABSTRACTA number of social problems such as medical care and pension issues in older people emerg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ging society. The strategies for solving these problems were proposed in terms of administrative intervention, personnel train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o on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and reflection for the early realization of “successful aging society” in Shanghai.

KEY WORDSaging society; administrative intervention; personnel training; scientific research

随着社会化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性的一个突出性的社会问题。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标准,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以上,那么这个国家就已经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按照这个标准,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2013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公布《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1.94亿,其中80岁以上的达到1 600万,预计到2015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21亿,其中80岁以上将达到2 400万,显示人口老龄化形势非常严峻。而作为中国经济发展中心的上海,其人口老龄化的形势更严峻。主要表现为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进入老龄化社会最早。截至2012年12月31日,上海市户籍总人口为1 426.93 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367.32 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5.70 %,而上海市民平均期望寿命已达82.47岁。换言之,平均4个上海市民中就有一个老年人,而在部分中心城区这一比例更高。

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将会带来老年人的赡养问题、养老保险问题、看病就医问题等很多的社会问题[1]。人口老龄化的程度越高,人口健康素质越低。上海75%老年人患至少1种慢性病,20%的老年人活动能力受限,40%的老年人每2周到门诊1次,8%~10%的老年人每年住院1次。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健康素质的反向作用是我们将面对的双重挑战,也是我们不得不进行深入思考的重要动因。

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我们将实现的主要目标:2020年全面建成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得到更加充分的满足。面对严峻的现实和宏伟的目标,本文试图从行政干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探索该问题的解决对策和应对方案,为上海早日实现“成功老年化社会”提供借鉴和思考。

1 加强以政府为主导的行政干预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已经充分认识到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严重性和解决人口健康素质的迫切性,制

定若干干预措施。

1.1 推动家庭医生、家庭病床和医疗护理等上门基本医疗服务

家庭医生是指以家庭医疗保健服务为主要任务,提供个性化的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健康教育服务和指导,使社区居民足不出户就能解决日常健康问题和保健需求、得到家庭治疗和家庭康复护理等服务的新型医生。家庭病床是以家庭作为护理场所,选择适宜在家庭环境下进行医疗或康复的病种,让患者在熟悉的环境中接受医疗和护理,既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又可减轻家庭负担。家庭医生和家庭病床的建立使医务人员走出医院大门,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医疗护理需求,从治疗扩大到预防,从医院内延伸到医院外,形成了一个综合的医疗护理体系。这种在国外已经发展成熟的制度,在我国还发展得比较缓慢。目前主要在上海等经济发达城市开展起来,但还不具规模。我们希望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机构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家庭医生、家庭病床和医疗护理等上门服务,并为无内设医疗体系的养老机构收住的老年人上门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希望提高家庭医生的普及性,使这项便民措施惠及更多老年人,通过住院医师全科医学规范化培养,提高家庭医生的整体医疗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为广泛、周到的医疗保健服务。

1.2 鼓励开设老年病科和安宁舒缓疗护病区

由于老年人各种细胞器官组织的结构与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逐年老化,因而适应力减退,抵抗力下降,发病率增加。老年病的病因往往不十分明确,而其病程长、恢复慢、累及多系统、缺乏有效治疗、预后差、收益低的特点,使得许多医院不愿开设老年病科。因此,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鼓励有条件的三级、二级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加强老年病的治疗和研究,为老龄化社会做好充足准备。

另外,上海部分区县开设了老年医院,如杨浦区老年医院、静安区老年医院、黄浦区老年护理院等,以诊治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为特色,以精湛的技术、诚挚的服务为广大病员服务,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但这些远远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老年人的需求,所以政府需要引导部分医疗机构向老年医院、老年护理院转型,如部分中心城区的二级医院,簇拥在医疗资源过剩的区域,可以考虑改变医疗服务模式和对象,加快转型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最后,对于生命终末期的患者应进行灵性关怀,并辅以适当的医院或家庭的医疗及护理,以减轻其疾病的症状、延缓疾病发展,“安乐”地接受死亡[2],这就是所谓的临终关怀。这不仅出于人道主义精神,也出于减少卫生资源浪费的考虑。据卫生部资料:一个人一生健康投入的80%用于生命的最后1个月,意即临终救护占据我国医疗支出的最大份额。而在美国,用于临终关怀的每1美元可节省1.52美元的医疗保险费用,节约来源是患者的治疗费、药费、住院费与护理费;在生命的最后1年,实行临终关怀者比没有施用者少用2 737美元,在最后1个月少花费3 192美元[3]。可以推知,我国如果推广临终关怀,必能节省巨额医疗开支、减少医疗浪费。政府应鼓励开设临终关怀的安宁舒缓疗护病区,减少医疗支出,体现生命尊严。

1.3 提高社区服务能力,建立健全老年人健康管理档案和数据库

老年病通常都是常见病、慢性病。我国卫生部等15部门印发《中国慢性病防治规划(2012-2015)》指出,我国慢性病患者人数快速上升,现有确诊患者2.6亿人,确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慢性病病程长、流行广、耗费大,致残、致死率高。因此,我们认为对于慢性病的管理、康复、健康教育和咨询、中医保健等问题确实需要“关口前移”,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职责,提供社区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护理、管控与咨询,改变慢性病患者去三甲医院配药的观念,减少稳定期患者去二、三级医院就诊的频率,以便腾出更多的优质资源给更有需要的病患。

另外,随着信息化技术不断的深入发展,上海越来越多的医院正加速实施基于信息化平台、HIS 系统的整体建设。利用信息化平台和互联网的优势,整合资源,建立健全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档案并形成数据库,可以一站式提取患者在本市各级医院和体检中心所做各项检查的结果和治疗方案。在减少患者重复检查的同时,也减少了各项医疗的支出;在提高诊疗效能的同时,也给医患双方带来了确实的便利;在维护老年人健康管理数据的同时,也为老年人的健康促进、预防保健、卫生事业添上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1.4 鼓励社区医疗护理和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有机整合

居家养老服务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4]。它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是我国发展社区服务、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政府要鼓励社区医疗护理和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有机整合,为老年人提供包括社区医疗护理、生活照料在内的一站式专业服务。制定老年护理院出入院标准,形成老年护理院、居家养护等合理分工、有序衔接,切实提高广大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促进家庭和谐、社区和谐。

2 加强养老服务的人才队伍建设

2.1 加强养老服务的机制探讨和内涵建设

目前,我国主要还是以居家养老为主、政府养老为辅、社会化养老为补充的发展格局。据统计,我国养老福利机构现有床位170万张,每百位老人拥有床位数仅占0.8%。如按国际最低标准计算,我国现有老人中的5%需要机构养老,至少要700万张床位才能基本满足。另外,全国已建成的各种社会福利机构,普遍存在规模小、档次低、条件差、管理和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

养老福利机构的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颐养天年的美好愿望。这就需要培养一批思想型人才,在养老服务的机制、模式、内涵上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改变传统的养老理念,丰富养老服务的内容,开拓出新型养老的服务模式。可以探索医疗养老的新型方式,所谓“医老”,努力探究其管理模式、运作体制、科技支撑、企业发展、与“养老”的互动、可能存在的瓶颈等一系列问题,当然这些初步设想,还需要进一步的理论与实践论证。

2.2 加强养老服务人员培养的数量和质量

目前,我国的养老事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我国经济,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一些优质的养老服务机构将会被大量需求。因此,应以政府为主导,企业、社会共参与运作的方式,支持和鼓励养老服务人员的培养,可以设置统一的培训机构,系统规范地讲解相关知识;可以拓展学习的课题,如:护理知识、心理咨询、法律保障等一系列课程的培训;可以通过专业的考核机构,获得统一的养老服务人员上岗合格证,使养老服务行业更规范、更高质、更亲民。

3 拓展老年学科发展

3.1 做好预防保健工作

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院士强调应对慢性病流行的24字方针:“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提高素养,教育先行;高危筛查,目标干预”,即从疾病发生的“上游”入手,对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实行有效控制与管理。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阻肺等都有相对明确的危险因素,如吸烟、酗酒、不合理膳食、不参加运动、心理失衡等。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应当进行一级预防,正如WHO强调的四大健康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以此改善老年人的整体健康及生命质量、推迟机体重要脏器功能性和结构性的增龄性改变,甚至在一定范围内,逆转其改变[5],真正做到《黄帝内经》所谓的“上医治未病”。

3.2 积极研究老年疑难病

目前,医学界还存在一些病因不明、治疗困难的老年性疾病,如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病、多脏器衰竭等。建议老年科积极开展五大方面的研究:① 老年神经精神病研究;② 老年感染与免疫学研究;③ 老年心血管疾病研究;④ 老年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研究;⑤ 抗衰老的基础和新药研究。同时,建议相关人员加强适合老年人的药物新剂型的研发,如新型膜剂、经皮给药制剂、长效注射微球制剂、新型吸入给药制剂、多组份中药新制剂等等,为方便老年人的医疗和生活而贡献智慧。

4 结语

上海是卫生改革事业的排头兵、“成功老龄化”社会的先行者,“努力延缓衰老和减少老年病的发生,增加老年人创造社会价值的有效时间,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功能生命质量”将是我们不懈的奋斗目标。希望通过我们今天的努力,能换取明日健康的老龄化社会、成功的老龄化社会、活力的老龄化社会。

参考文献

[1] 李培林, 李强, 马戎. 社会学与中国社会[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 687.

[2] 李向东. 护理与临终关怀[M]. 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2008: 33.

[3] 陈丽伊. 美国临终关怀的营利模式[J]. 中国卫生产业, 2006( 8): 48-50.

[4] 徐祖荣. 人口老龄化与城市社区照顾模式探析[J].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07(5): 49-53.

[5] 俞卓伟, 李瑾, 马永兴, 等. 中、老年健康问题的严重性和促进保健的重要性[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 30(24): 1851-1854.

收稿日期:(2014-06-13)

作者简介:*周佳,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卫生管理,眼科。E-mail:irench@163.com

文章编号:1006-1533(2015)01-0054-04

文献标识码:C

中图分类号:R197.1

猜你喜欢

老龄化社会科学研究人才培养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欢迎订阅《纺织科学研究》
纺织科学研究
纺织科学研究
基于老龄人群需求的区域性公共自助医疗一体机研究分析
真人图书馆与高校教师第三年龄人力资源开发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