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时代高校图书馆精神的践行研究

2015-04-11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精神

何 金 丽

(商丘师范学院 图书馆,河南 商丘 467000)

全媒时代高校图书馆精神的践行研究

何 金 丽

(商丘师范学院 图书馆,河南 商丘 467000)

全媒时代高校图书馆精神被赋予新的内涵,对图书馆精神的践行更需要在实践中全面落实。文化传承仍是图书馆精神践行的出发点,智慧服务是图书馆精神践行的基础点,而阅读推广和开放获取将成为图书馆精神践行的着力点和发展点。

高校图书馆;图书馆精神; 读者服务

全媒时代,各种信息充斥着大学校园。高校图书馆虽未像公共图书馆那样面临窘境,但不可否认的是高校图书馆也正逐渐失去其固有用户群,失去用户的忠诚度,失去往日的发展自信。面对被其他媒体逐渐吸引走的读者群,应如何践行图书馆精神以体现图书馆人的职业价值,保障读者自由、便捷地获取所需信息,无障碍地进行阅读,从而促进图书馆工作可持续发展,成为图书馆人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图书馆精神践行的出发点:文化传承

哲学家波普尔曾说:“假如世界毁灭了,图书馆还在,很容易重建世界,如果图书馆也没有了,我们就会变成原始人。”[1]此话道出了图书馆文化传承的作用和地位。但是,在业界对图书馆 “重藏轻用”到 “藏用并重”和“轻藏重用”的研究热论中,似乎更偏重了“用”,偏重了网络虚拟资源的建设,偏重了数字资源的远程获取,而忽视了图书馆的文献保存功能。至少到目前为止,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信息资源的中心地,其资源收藏地位是不可动摇的,没有丰富的各类馆藏资源,就无从提供优质的服务。正如程焕文在其博客中对图书馆的形象比喻:“资源为王,服务为妃,技术为婢”[2]。可见资源对图书馆的重要性。

图书馆作为“图书馆精神”的载体,在全媒时代既要体现其文化传承的本质,又要服务并着力吸引广大用户,所以,在资源建设方面应遵循“立体馆藏”原则,即纸本资源与数字资源、中文资源与外文资源并存,一次信息与高次信息相补充,时效信息与回溯信息相结合,科研教育信息与多元文化信息相融合等。采用“用户主导和用户参与”的建设模式,让用户参与到信息资源的采集、描述、利用、管理和评价中,以增强用户的忠诚度,彰显资源的建设效益。

二、高校图书馆精神践行的落脚点:智慧服务

进入全媒时代后,高校图书馆的“信息中心”是否能升华为“智慧中心”,是否能够通过智慧服务摆脱危机、重塑形象和实现价值,主要看图书馆人的智慧和图书馆人是否能够依托技术提供用户满意的智慧服务。所以说,图书馆的智慧服务主要是依托智慧的图书馆人和优质、多元的馆藏资源,在智能技术驱动下,提供主动灵活、无处不在、形式多样的能有效支持用户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服务[3],是一种达到平等、开放、自由和创造的精神状态,是一种追求达到尊重读者、关注个性、崇尚科学的服务境界。

智慧服务首在人,即“智慧来源于馆员,作用于用户”。作为图书馆人,首先要深刻领悟和认真贯彻以知识导航和智慧发现为内容的多元化服务理念;其次,要在自己的职业精神领域中,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完善的智慧体系,以便更好地为用户进行相应的智慧服务;另外,还要有开拓进取和勇于探索的学术精神和创新精神,通过智慧服务启迪用户,培育用户驾驭知识、运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帮助用户从“有知识的人”成长为“有智慧的人”。

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的目的是通过智慧服务把更多的学生吸引到图书馆,把图书馆更多的潜在用户变为当前用户,把图书馆的智慧知识与智慧魅力在师生中传播推广开来。智慧服务的内容主要有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每个用户都能参与的智能化的服务体系;利用用户对信息的整理和消化,搭建用户与图书馆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的泛在交互式知识网络体系,开展知识学习社区服务;结合用户的需求和用户的意愿,建立个性化的知识感知服务,使用户能及时将需求和自身知识与图书馆及其他用户进行分享与交流,完成知识的再造。

三、高校图书馆精神践行的着力点:阅读推广

全媒体的蓬勃发展使大学生日益沉浸在快餐文化中,阅读面窄、选择阅读能力差、功利性阅读等阅读危机现象在大学校园普遍存在。无论图书馆的服务多么智慧,管理多么科学,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方便和鼓励用户进行阅读。所以说,让大学生自由平等地多阅读是高校图书馆服务价值的最终体现,是图书馆精神践行的着力点。

从相关调查研究文献看,尽管高校图书馆纷纷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似乎与预期存在不小的差距。在全媒的数字阅读环境下,如何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引导学业压力大、思想活跃、求知欲强、兴趣广泛而又不稳定的大学生更加关注阅读,有效干预其阅读行为,提高其阅读效率,已成为当前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4]。

全媒时代,高校阅读推广要想取得预期效果,首先要建立阅读推广组织机构。由学校牵头,组成由图书馆、学生处、团委、院系共同参与的组织机构,充分利用学校各类资源,统筹安排阅读推广活动。其次,完善协作推广机制。高校图书馆之间、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之间可建立基于地区或同类型的馆际联盟,联合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也可开展校内各院系之间、院系与阅读推广组织机构之间的协作;或借助社会力量给阅读推广提供经济后盾。另外,要丰富阅读推广的内容,包括阅读推广的活动形式、阅读推广平台和阅读推广资源;挖掘有创意、能吸引更多学生参与的阅读推广活动,特别是通过加强阅读推广网站建设、移动阅读服务、微博微信阅读平台等,拓宽网上阅读推广渠道,增强用户在全媒时代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建立数字资源学习共享空间,丰富和优化数字资源推广环境,充分提高大学生数字资源的利用能力。最后,建立以学生为主导的阅读推广模式,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推广活动的主体,从活动的策划、活动的组织及后期效果分析等整个阅读推广过程,让学生主导进行,这不仅符合全媒体时代阅读的互动性和共享性特征,也更能切近学生的需求。

四、高校图书馆精神践行的发展点:开放获取

图书馆精神中保障用户自由、平等、免费获取信息资源的人文精神是图书馆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精神内核,与“开放获取运动”的自由、平等、共享等理念不谋而合。开放获取运动是要实现社会公众无障碍地、自由、平等地获取知识资源,消除因社会发展不平等而造成的“数字鸿沟”,让知识像空气一样被共享和利用。与图书馆实现人人平等、自由、免费利用图书资源的奋斗目标是一致的。所以说,开放获取是图书馆精神践行的发展点。默顿在《论科学与民主》中指出,科学上的重大发现其实都不是独立完成的,而是社会共同协作的产物,所以知识都有社会属性,是社会所公有的,是人类的公共遗产,其使用权应该回归给公众[5]。对图书馆来说,投身开放获取运动,就是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参与开放获取环境下的信息传播、出版、鉴别、整序和保存。

我国的开放获取运动在2002年“中国科学数据共享”会议上被明确提出后,逐步得到深化与实践。各级各类图书馆和大学纷纷参与进来。随着开放获取资源的增多和人们对它的期待,开放获取运动在网络时代渐将成为一种习惯。

图书馆参与或主导开放获取运动要做的工作主要有:加强对网络开放资源的搜集、整理,建立导航方便师生利用,并注重对开放资源的深度利用,利用语义分析、知识关联、知识发现等技术找出知识间的关联,为用户提供知识挖掘、知识发现服务;牵头建立本校的机构知识库、成果库,将一些教学课件、学位论文、专利、研究报告等科研成果纳入知识库、成果库中,方便本校用户进行查重和借鉴学习;做好文献传递和师生校外访问校内资源的服务。无论是自助式文献传递,或是中间式文献传递服务,都可看做是开放获取的一种方式,也是体现图书馆人文精神的一种形式。目前,很多高校开展此次服务,但多是普通文献的传递,还应加强特色文献和灰色文献的传递。

[1][德]卡尔·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M].陆衡,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2]程焕文.资源为王 服务为妃 技术为婢http://blog.sina.com.cn/2014-12-10 .

[3]王梅.图书馆智慧服务体系中的人文智慧解析[J].新世纪图书馆,2013(7).

[4]吴高.韦楠华.我国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3).

[5]常安,燕辉.从 Copyleft 看开放获取的社会理想及其对图书馆发展转型的启示[J].图书馆,2014(3).

【责任编辑:高建立】

2015-04-30

何金丽(1974—),女,河南虞城人,馆员,主要从事图书信息咨询研究。

G250

A

1672-3600(2015)07-0135-02

猜你喜欢

智慧图书馆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图书馆
有智慧的羊
去图书馆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