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

2015-04-11李元浩

山西农经 2015年3期
关键词:儿童农村学校

□李元浩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

□李元浩

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社会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能否解决,关系着农村留守儿童能否得到良好的教育。本文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进行探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的策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对人们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多数的农村青壮年选择离开农村、走进城市。与此同时,被留在农村的儿童数量也在越来越多,问题日趋严重。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只有接受良好的教育,才能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早日实现“中国梦”。2010年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指出,农村留守儿童已达7326万人[1]。基数庞大的农村留守儿童能否得到及时、良好的教育,不仅关系到农村留守儿童自身的成长,也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更与国家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

本文中,“留守儿童”的界定参照段成荣和杨舸(2008)的方法,父母中至少有一方外出的情况都被界定为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则是指留守儿童的户籍所在地在农村的情况[2]。农民工自身的文化水平和掌握的求职技能决定他们只能从事以体力输出为主的工作,受限的经济条件无法负担举家进城的开支。种种因素迫使绝大多数的农民工独身外出,与子女长期分离,无暇顾及家里,由此产生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多数处于学龄阶段,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学校、家庭、社会应合力为其营造良好的受教育环境,促进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

1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

1.1支付受教育费用困难

父母外出打工后,留守儿童日常和隔代监护人生活或自己单独生活,日常生活多数靠自理,生活水平低。欠佳的经济状况决定留守儿童仅能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每年的学费、书费等费用对于收入微薄的留守家庭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无力支付教育费用的留守儿童只能选择辍学。

1.2整体教育水平偏低

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祖辈等监管人监管不到位,不少留守儿童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迟到早退、逃课旷课等现象时有发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科目总数增多,课程任务难度增大,留守儿童产生厌学情绪。在一些偏远闭塞地区,教育观念陈旧落后,留守儿童的父母或隔代监护人认识不到教育的重要性,不重视其是否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更有甚者还存有“读书无用”观念,认为对教育的投资属于无效投资,孩子只要能长大成人,进入社会打工就可以生活。在我国,宪法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需接受为期九年的义务教育,但多数留守儿童在未完成的情况下就离开学校,放弃学业,过早进入社会。

过早放弃学业,使留守儿童的成长成才之路更加艰难。留守儿童成长阶段义务教育的缺失,不仅仅影响其当下成长,影响更为深远的是使其丧失了自主学习的基本能力,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必将处于劣势。

1.3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缺乏

多数农村留守儿童未受到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安全教育,并且获取安全教育信息的渠道少,使其安全意识淡薄。在农村,可供留守儿童娱乐的场所几乎没有,不明情况的山坳、废旧的枯井、暗藏危险的沟渠往往成他们的首选。在夏季来临时,很多留守儿童会背着家里去水库和河里游泳,危险系数极高。由于农村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在这些危险地带也没有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或护栏隔离,埋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随着农村留守儿童基数的不断增大和各种健康问题的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进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心理健康问题在农村留守儿童身上主要表现为合群性低、情绪不稳定、冷漠少言等。刘正奎[3]等的研究表明留守儿童的焦虑水平高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不良问题,问题得不到及时纠正,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冷漠专横等不良习性。心理问题的存在,不仅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对其以后的良好发展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1.4家庭教育不到位

家庭教育是指在人类社会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主要是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一种教育和影响活动,它既包括家庭成员之间自觉地或非自觉的、经验的或意识的、有形的或无形的多重水平上的影响,也包括家庭环境对其成员产生的而主题影响[4]。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居的生活,使其难以及时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在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长期处于弱化或空缺的状态。留守生活,使其得不到来自父母的关爱;与父母的分离感和与监护人的隔阂感,使其平日交流较少,变得内心孤僻。

2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经济发展落后

产生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体制原因是城乡二元结构。城乡发展的经济、巨大的收入差距,是产生留守儿童问题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留守儿童多数处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科技水平落后的偏远地区。在这些地区,二三产业的发展几乎为零,多数家庭的生活仅依靠几亩薄田,加上不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落后的耕作方式,人们都是靠天吃饭,收入得不到保障。进城打工者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低,只能从事以劳力输出为主的低收入工作,无法负担子女进城的花销,也无法大幅度提高留守子女的生活水平。

2.2教育投入少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至关重要,不可偏废其一。对留守儿童来说,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或弱化,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便成为其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由于农村师资力量有限、教育资源匮乏、教育设施不完善,教育理念落后等问题,农村整体的教育水平低下,学校教育在留守儿童成长道路上的作用显得苍白无力。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这就给我们设立了教育的目标和办学的方向。然而,在某些地区,学校的教学理念有了偏差,以成绩论英雄的现象普遍,学校的一切安排围着升学的指挥棒走。给优生“开小灶”,分配靠前的座位,课后重点辅导;放弃差生,对其不闻不问,听之任之。截然不同的教学态度使很多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导致整体的教育水平低下。

2.3忽视留守儿童全面发展

在为数不多的学校中,学生的成绩成了重中之重,一味追求高分数成了一切教学活动的“指挥棒”。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往往被忽视,导致留守儿童安全意识薄弱、心理调节能力差。

留守儿童众多的地区,学校仅能开设最基本的课程,无力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不能及时发现留守儿童的不良情绪,难以进行有效的干预和纠正。在安全教育方面,缺少相关课程的开设,学生无法从学校获得必要的安全教育。留守儿童得不到必需的教育,不利于健康成长。

2.4忽视家庭教育

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人的关爱,更离不开家庭教育对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但由于父母的外出,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关爱,与父母的日常交流几近于无,长期处于“亲情饥渴”状态。长此以往,使其极易产生焦躁、自卑、孤僻、敏感等负面情绪。留守儿童缺少情感的交流和关怀,情感诉求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往往会选择沉默,减少与他人的交流,易形成心理问题,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3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3.1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大多数人口分布在农村。农村经济的落后不仅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软肋,也会产生一系列阻碍社会向前发展的问题,留守儿童便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促进其健康成长,必须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使其能安居乐业。

首先,政府应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合力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在劳务输出量大的地区,政府应该转变工作思路,从鼓励劳务输出向积极招商引资过渡,尤其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尽最大力度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当地就业,让农民不出门就能找到满意的工作。其次,农村应结合当地的农业特色,发展特色经济,打造地方特色明显的农产品供应链,增加农民的收入。农民在当地找到工作,收入有了提高,生活得到保障,会从根本上减少留守儿童的产生。

3.2创造良好教育环境

3.2.1多方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继续促进教育公平,在28个省份实现了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在此基础上,政府应大力改革,继续完善相关制度,废除带有明显地域歧视、身份歧视的制度,让农民工子女可以“零门槛”入学。教育部门应出台政策,推进城乡教材的统一,使乡村教育和城市教育可以做到无缝对接。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出台一些针对农民工子女就读的优惠政策,通过减免学杂费、企业赞助、爱心捐款等方式,解除农民工子女上学的后顾之忧。

3.2.2发展寄宿制学校。寄宿制学校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对学生集中管理,统一安排学生的作息时间、安排学校的教学任务和学生课后的文体活动。在寄宿制学校,学生处于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环境内,大大减少了学生外出的机会,减少了接触社会不良风气机会,可有效减少安全问题的发生。寄宿制学校中的生活老师对学生的关怀和日常的交流,在某些方面能减轻家庭教育缺失给留守儿童带来的不良影响。

3.2.3设立留守儿童书屋。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对于地处偏僻、信息来源少、通讯不畅通的留守儿童来说,书籍往往是他们了解外界最便捷方式。在新农村文化的建设规划中,留守儿童阅读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地区,可通过政府出资、社会捐赠等方式设立留守儿童书屋,将更多的课本之外的书籍,更多的教育资源送到留守儿童身边。留守儿童书屋的建立不仅可以给留守儿童提供一个课外汲取知识的场所,更重要的是它对留守儿童素质的提高、眼界的开阔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提高留守儿童整体的文化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3.3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

在开设基础的文化课程之外,学校应开设相关的安全教育课程,从小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安全不能保障,其余都为零。

检验学生的好坏不能仅凭一个冷冰冰的分数,心理的健康成长也是判别一个学生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学校作为教育学生的主要力量,要充分重视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聘请专业的心理老师,通过科学的心理教育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承受水平,掌握调节心理的方法,减少其不良心态的产生及其他问题。心理教师外,学校的其他老师也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守护者,也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生活情况,要及时给予学习、生活上的必要帮助。让留守儿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增强集体归属感,在学校的关爱、老师的照顾、同学的帮助中健康成长。

3.4重视家庭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家庭教育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要紧密结合。特别指出:“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5]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家长的责任不仅仅是简单提供满足生活需要的物质条件,孩子情感的诉求也应得到满足。留守儿童的家长或监护人应该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家长自身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成长阶段的留守儿童,使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生活,对生活充满自信和希望。对于长年在外打工的父母,应利用各种通讯手段和媒体工具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和沟通,倾听他们的诉说,了解他们的困惑,让他们感受到亲人的关爱。

(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1]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司:2010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M],中国人口出版社2010

[2]段成荣,吕利丹,郭静,王宗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和发展基本状况——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人口学刊,2013(3):37-49

[3]刘正奎,高文斌,王婷,王晔.农村留守儿童焦虑的特点及影响因素[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2): 177-179,182

[4]邹强.中国当代家庭教育变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5]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新时期家庭教育的特点、理念、方法研究》课题组.我国家庭教育的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J].人民教育,2012(1)6-11

1004-7026(2015)03-0010-03中国图书分类号:G459

A

猜你喜欢

儿童农村学校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留守儿童
学校推介
六一儿童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