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等职业教育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2015-04-10周晓春丁晓燕

商业经济 2015年2期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中等职业教育发展

周晓春+丁晓燕

[摘 要] 中等职业教育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现代服务业具有“两新四高”的时代特征。由于我国对中等职业教育重视不够、工业现代化进程缓慢、城市化率低,以及受传统理论的束缚等因素,制约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为达到中等职业教育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目的,在培养现代服务业技术型人才上面,应从培养生产性服务人才、乡土金融人才、农业生产性服务人才、生活型服务人员和房地产经纪人方面入手。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现代服务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B

中等职业教育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个国家经济结构特点,决定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会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这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荣共生的关系,将贯穿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始终。

一、现代服务业的特征

现代服务业实属第三产业的范畴。它的外延至第三次产业,内容有别于传统服务业,基础理论为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理论于上世纪70年代末引入我国,把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分别归类于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1985年,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报告》中,将第三产业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部门,包括金融业、保险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第三层次是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电事业、科研事业、生活福利事业;第四个层次是公共需要服务部门,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军队警察等。

现代服务业是国家经济产业结构中最具有活力的部分。其内涵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的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新需求,引导新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本质就是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的再分工,是城市化进程在客观上的必然要求。

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传统服务业而言的,适用于现代人和现代城市发展的要求,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文化含量的服务业。因此,现代服务业具有“两新四高”的时代特征。一新:新的服务领域—适应现代城市和现代产业的发展要求,突破了消费领域的传统界限,开拓了新的生产和生活服务业、知识型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的新领域。二新:新的服务模式—现代服务业通过服务功能换代和服务模式创新,而产生的新的服务业态。四高:高文化品位和高技术含量;高增值服务;高素质、高智力的人力资源结构;高感情体验、高精神享受的消费服务质量。

二、影响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因素

自1995年7月党的十五大报告首次提出发展现代服务业以来,而五年后2000年6月十五届五中全会再次在《十二五规划》中建议,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几年来,经中央和地方政府几经推进,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制约或影响现代服务业发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等职业教育没能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摆在一定的位置上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我国在国际上创造“中国制造”的地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按照产业经济理论,工业化程度越高,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越充分。从而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应以产业发展相适应,为一次、二次、三次产业提供所需技术技能人才。我国中等职业院校总共有14206所,其中,中等专业学校为3789所、职业高中5652所、技工院校2882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1883所。与第三次产业相关或相近的学校或专业只有135个,占全国中等职业院校总量的0.95%。而且都不是现代服务业的应用专业,随着我国步入后工业化时代,现代服务业在人才的需求上将以亿来计算。这样的人才培养结构显然是不适应或制约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以黑龙江省2009年第三产业招生计划为例:

这13830人基本上是传统服务业。这些传统服务业在业态上需转化和提升到现代服务业上来,将有助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二)工业现代化进程较为缓慢制约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我国工业化运动,自洋务运动起至今为止,也就100多年,特别是新中国成立近70年得到了迅猛发展,也只定位在半工业化的中期水平,处于半工业化国家阶段。一、二、三次产业结构尚未达到一般工业化的初期水平,其比例是12.7:37.8:49.5。而我国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以2009年为例是3.5:50.7:45.8,低于工业化初期水平,因此,工业化进程制约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三)城市化率低制约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我国经过了近70年的经济建设,城市化率处于一般工业化中下水平,只有54%左右,而西方七国集团已达到85%以上,金砖国家中,我国只超过了印度。在我国城市服务业是个软肋,一般地说一个中心城市,既是金融中心,又是控制决策中心。以伦敦、纽约、东京三城市为例,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他们拥有外资银行分别是达到了479家、356家和100家以上;在世界最大的100家银行中分别达到金融资产的49.3%、资本60%、盈利63%;拥有跨国公司59家、37家、34家;以及数以千计的科研中心和世界著名大学,城市学院遍布各个角落。金融、文化传媒和医疗服务三大高端服务,占城市经济总量超过30%。由此看来,加快城市化进程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助推器。

(四)传统理论束缚影响现代服务业发展

多年来,我们始终用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和剩余价值学说指导计划经济实践。商业服务在马克思看来是不创造价值的,创造价值的是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所以现代服务业在经济社会中地位较低也不被承认。这些理论在几十年的经济建设中始终束缚人们的头脑,为此现代服务业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受到了影响,作用也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endprint

三、中等职业教育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实现途径

一个国家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主要标志是第三产业在国家产业结构中比重大小。我国第三产业经过三十几年的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改革大、效果小”的经济奇观将长时期存在,市场化程度低且人才缺乏也同时并存。人才需求将伴随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进入常态化。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人才金字塔的中段部分人群,如何培养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有专业特色的技能型复合人才是当务之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国家经济发展中,一个新的业态出现,教育必须先行。中等职业教育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大有可为。因此,在培养现代服务业技术型人才上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生产性服务人才

我国正在奔向后工业化时代,正在建设小康社会,生产性服务业将会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出来,为工业生产过程连续不断提供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如三方物流、信息服务、商业服务(包括全球采购)及研发服务等方面,需求大量中低端人才,把机械电子及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稍加改造培养生产性服务人才将成为现实。今后,现代制造业将沿着“专业化公司+信息化+小制造”轨迹迈进。从而打破“大而全”和“小而全”的格局,利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二)培养离土不离乡的乡土金融人才

随着农村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有利于农业化发展的村镇银行及农村金融领域的中介机构将大量涌现,培养离土不离乡的乡土金融人才将成为必然。就黑龙江省而言,有乡镇944个,若一个乡(镇)两人,还需1888人,是一个很可观的数字。培养离土不离乡的乡土金融人才可极大地促进农村现代服务业的普及和提升。

(三)培养农业生产性服务人才

现代农业的推进,农村生产性服务也会得到充分的发展,培养大批量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人才成为可能。管理人才、农技推广人才、农机技术人才,在数量上不可小觑。黑龙江省可耕种土地面积1.6亿亩,按20000亩/生产合作社计,将出现80000万个农业合作社,管理人才,农机推广人才、农机技术人才,将会有十几万计的需求量,呈现几何级数的增长,现代服务业之花开遍城乡。

(四)培养生活型服务人员

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是不可阻挡的大趋势,健康产业会得到空前的发展。到2030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全国将达到4亿以上。黑龙江省最少也要达到800万人。健康产业被誉为高端的现代服务业务之一,数以百万计的生活型服务人员温馨地进入居家养老家庭,将会受到居家养老人员的喜爱。

(五)培养房地产经纪人

城市化步伐加快,促进房地产交易业发展,彼此交换,此起彼伏,交换形式多样化,需求大批量的房地产经纪人,来为之服务。

[责任编辑:王凤娟]endprint

猜你喜欢

现代服务业中等职业教育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唐山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能力分析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促进哈尔滨市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的对策研究
浅析中职数学课与专业课的衔接
“新常态”下区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三大转变
将情感教育融入“老年护理学”教学中对中职卫校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浅析现代服务业“营改增”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