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创企业资源整合提升企业能力研究

2015-04-10刘泰谷

商业经济 2015年2期
关键词:资源整合

刘泰谷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很多新创企业成为市场经济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在企业的任何一个发展阶段都需要进行资源的整合,而新创企业在获取资源方面存在着很多的壁垒,资源数量有限,在资源管理方面与成熟企业有很大差距,因而必须合理整合资源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站稳脚跟。新创企业由于处在起步阶段还面临着高风险、组织结构偏向扁平化的困难。企业为了提升企业能力应不断获取有型与无形资源,合理整合、利用资源,以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关键词] 新创企业;资源整合;能力研究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B

一、研究背景

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以来,对外开放、市场经济等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的实施,使得我国的经济反战充满了活力,这其中新创企业的如雨后春笋的产生更是成为了繁荣的市场经济中一股新的不可忽视的力量。在进入新世纪以来,创业更是成为了一中普遍的现象。在我国这种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创业活动是推进创新发展的重要活动,所以新创企业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研究对象。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市场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新创企业在其中表现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首先,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就业的压力,新创企业的增多也增加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其次,新创企业的创立者都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的能力,比如说管理能力、业务能力、技术能力等,所以新创企业是企业中的新生力量,能够带来新的管理理念,技术知识,甚至有可能发现出新的市场。另外,新创企业不断的出现有可能会改变原有的市场格局,促进市场竞争,也能够完善市场中不合理的部分。

当然,创业是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活动。新创企业顾名思义,就是指新创立的企业,其在获取资源方面存在着很多的壁垒,要使得新创企业能够生存发展仅仅依靠新创企业自身所掌握的有限的数量是不足以获得竞争优势的,必须要积极主动的整合企业资源,分清楚企业的各类型资源进行有效的组合,使得新创企业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站稳脚跟,以图长远的发展。在新创企业中整合企业的软资源、硬资源,分别提升企业对应的企业能力从而形成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二、研究意义

事实上,在企业的任何一个发展阶段都需要进行资源的整合。单纯的依靠资源的数量积累,新创企业是很难拥有核心竞争力的,所以必须进行资源的整合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一席之地,形成企业特有的核心竞争力。

在当前的研究文献中,从创业机会和创业团队的角度来研究创业理论占有了大部分。然而在已有的资源整合的研究大多数都是关注在成熟企业,针对新创企业的资源整合研究还没有很充分。目前我国国内对新创企业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大都是从组织学习、动态环境、创业导向、新创企业绩效等方面来研究新创企业的资源整合问题。

在实践的方面,与成熟企业相比,新创业企业在资源管理方面与他们的距离还是非常大。新创企业在资源整合中需要有明确的目标,明白资源整合的本质和重点。新创企业在资源的获取、利用和再分配方面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新创企业自身作为新生事物,在企业自身来说并没有先前的经验可以借鉴参考。所以为了尽量的降低创业的风险,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企业的资源整合的道路非常重要。

三、新创企业理论

(一)新创企业的内涵和特征

1.新创企业的内涵

新创企业是指创业者利用创业机会通过整合资源所创建的一个新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实体,它能够提供产品和服务,以获利和成长为目标,并能创造价值。新创企业是出于发展早期阶段的企业。根据全球创业观察(GEM)报告中的对新创企业的界定,新创企业指成立时间在42个月以内的企业。通常这类企业都处于处于创立期或成长期,在刚刚成立阶段,成立的时间不长。

2.新创企业的特征

新创企业在字面上的理解就是新创立的企业。那么既然是新创立的企业就同成熟企业相比拥有很大的不同。

(1)面临的风险大。新创企业存续时间尚短,由于其刚步入新的市场,缺乏必要的生产经营经验,其向市场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可能难以在短时间内被居民接受和认同,企业面对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因此具有很大的风险。其中相当一部分的新企业在经历了很短时间的经营后便走向了衰落。

(2)资源约束强。资源是企业存续和壮大的基石,对新创企业来讲更是如此。新创企业诞生时的资源很大程度上来自创业者的前期积累,企业的持续发展需要更多的后续资源来支撑,然而新创企业由于其新生性,缺乏必要的市场交易记录以及信息掌握不完全等原因,使得资源的所有者不乐意将资源投入到新创企业中,这就使得新创企业陷入很大的资源匮乏困境。

(3)组织结构偏向扁平化。处于新创期的企业其组织结构一般采用扁平化的模式,这样有利于组织内部信息流动与沟通和提升企业对外界的迅速反应,使得企业的经营更具有灵活性。但是与成熟企业相比,其组织结构仍有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各种职能结构的设计有诸多有待改进之处。

(二)新创企业的企业能力

根据亚当·斯密的企业内部分工理论、马歇尔的分工理论以及潘罗思的企业内在成长理论,可以知道企业能力理论的演进。从企业资源理论发展到企业核心能力理论之后进步到企业动态能力理论再进化到企业知识理论,企业能力的理论是一步步的演化而来。从而得出企业的资源是企业能力的基础,所有的能力都是在企业资源的基础上演化而来。

1.企业资源

企业资源包括企业所控制的、能用以制定和实施战略以提高效率和效果的所有资产、能力、组织程序、企业品质、信息、知识等。企业的资源包括有企业的所有强项和弱项的资源,包括有企业的实物资源、人力资源和组织资源。企业资源是由企业所控制或拥有、能参与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以满足人类需求的、有形的和无形的、人力的和非人力的所有投入要素的总和。在生产过程中,资源也属于投入要素的一部分。endprint

企业资源的类型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是实物资源,包括企业使用的基础设备、生产原料等;二是人力资源,包括企业中管理人员和工人个人的招聘、培训和晋升等;三是组织资本资源,包括企业的组织结构、计划、控制和协调系统,企业中团体内的非正式关系,以及企业和其环境中团体之间的关系等。

企业资源可以分为具有竞争优势的资源和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资源。竞争优势是指企业正在实施一项创造价值的战略,且这项战略没有被企业现行的和潜在的竞争对手所同时实施。当公司的在实施该战略后的表现超过了该行业的平均水平,也就说明该公司具有了竞争优势。持续竞争优势是指一个企业正在实施一项创造价值的战略,外部市场中现有的和潜在的所有竞争对手都为在同一时间实施,那么实施这一战略所取得的利益竞争对手也不能够取得。如果有竞争者和潜在进入者尽力模仿它或减少它的优势,而公司的优势仍然存在,那么我们就说这种竞争优势是持续存在的。

企业资源若要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潜力必须同时满足四个条件:首先,这一资源必须本身具有价值,可以帮助企业抵御外部环境中遇到的威胁;其次,这一资源必须具有稀缺性,企业目前和潜在竞争对手对该资源持有的较少或未持有;第三,这一资源必须是不可以被完全复制的;最后,企业资源不可存在有价值的、并不稀缺的和并不可完全模仿战略等价替代物。

2.企业资源的获取

新创企业必须要尽可能的获取外部资源,保证自身能够顺利的成长发展。由于资源所有者本身所拥有的知识经验较少,另一方面新创企业在技术和产品上具有不确定性和并且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因此对于新创企业来说在获取资源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困难。新创企业将会面临一系列的不确定性,是因为其在制度层面缺少支持。因此,资源所有者会在对新创企业有了更深的了解之后才会对企业进行资源的投入。另外,新创企业在创业资源获取过程中具有复杂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因为相对于外部评估者来说,创业者在产品、技术、团队方面的能力与外部认为其拥有的能力不一致,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了两方面的问题使得资源所有者不愿对新创企业进行投资。在资源获取过程中创业可以通过识别创业资源的价值,利用有形资源杠杆和无形资源杠杆来实现资源的获取。

(1)有形资源杠杆。新创企业与老企业有不同的资源获取途径与方法。新创企业由于资源基础较差也就很难从内部开发资源。新创企业获取资源的主要途径就是从企业外部的资源所有者手中获得资源的使用权,而获取资源的基本的方式是通过租赁或者购买等一些工具型资源来取得所需要的资源,所以这种获取方式要求创业者掌握足够的资金财富。另外,新创企业可能拥有一定的技术或者是市场资源信息等,创业者可以通过曝光这一部分资源的长期价值,利用新创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来吸引其它资源所有者,我们称这种通过有形资产获取资源的方式为有形资源杠杆。新创企业在利用有形资源杠杆时,通常与资源所有者进行直接交易或签订期权合约,这种资源杠杆一般通过出让占有的资源或暴露资源的期权价值来实现。

(2)无形资源杠杆。毫无疑问的是,新创企业需要不断持续的获取资源,因为其占有和控制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所以需要通过其他的方式来获取资源。新创企业研究越来越关注于社会网络和创业者人力资源对创业活动的影响。在资源获取阶段,创业者可以通过个人的网络关系和声誉等资源,与资源所有者之间建立联系,从而获得资源,我们称这种途径为无形资源杠杆。

四、结论

在围绕创业资源整合过程还存在很多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首先,创业资源的识别过程是创业资源整合的开始,所以创业资源的整合会受到企业类型的影响。

其次,资源的整合过程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创业企业的资源整合在不确定环境条件下如何协调值得研究。

最后,截止到目前,创业资源整合提升能力的一些影响因素还不是很完善,需要开发和验证进一步的完善。

[参 考 文 献]

[1]林强,姜彦福,张健.创业理论及其架构分析[J].经济研究,2011(9):85-94

[2]杨俊,张玉利.基于企业家资源禀赋的创业行为过程分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2):2-4

[3]冯伟,王修来.交易成本、激励相容与资源整合[J].科技与经济,2009,22(5):72-75

[4]刘其智.关于创业机会来源观点的比较研究[J].科技创业,2009(5):28-29

[5]张延锋,李垣.能力、资源与核心能力形成分析[J].科研管理,2002(7):2-6

[6]蔡莉,柳青.新创企业资源整合过程模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2):95-102

[7]楼杏丹,徐维祥,余建形.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资源整合与区域创新系统关系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9):48-52

[8]陈卫东.资源整合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J].管理评论,2007(11):73-76

[9]易朝辉.资源整合能力、创业导向与创业绩效的关系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0(5):757-762

[10]董保宝,葛宝山,王侃.资源整合过程、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机理与路径[J].管理世界,2011(3):92-101

[11]肖冰,李从东.运用灰色多层次方法的中小企业集群资源整合能力评价[J].工业工程,2009,12(6):112-116

[12]饶扬德.资源整合过程与能力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6,25(9):72-74

[责任编辑:刘玉梅]endprint

猜你喜欢

资源整合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资源整合在博物馆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山西省交通运输行业政务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开放的挑战与思考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智慧高速资源整合方式实践
煤炭资源整合的新视角与新探索—评《煤炭资源整合中的政府与企业关系研究》
省级交通地理信息数据资源整合方案探讨
协同创新背景下体育类实践教学资源整合模式分析
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资源整合的4.0时代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