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5-04-10杨小磊,李保英,贾月顺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宗教观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杨小磊,李保英,贾月顺

(太原科技大学,山西太原030024)

[摘要]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整体性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坚持以人为本与“爱、严、细”相结合、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思想引导与服务学生相结合、尊重风俗与明确信仰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法制观和道德观等为主要内容,建立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与专人负责、重点环节、重要节点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民族观;宗教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85(2015)11-0096-03

Abstract[]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the integrity of Marxism should be taken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humanist principles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loving, strict, attentive", the political theory education with social practice, ideological guidance with serving students, and respecting their customs with clearing faith. It mainly contains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the Communist Party′s ethnic and religious policies, patriotism and national unity, legal and moral values. A new mechanis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ll be established, in which all-round staff education should be supplemented with special responsibility, whole process of education with focusing on key links, full-scaled education with significant parts.

10.16396/j.cnki.sxgxskxb.2015.11.025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少数民族人才培养,不断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培养力度,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实践证明,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促进民族地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切实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关系到“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对于促进民族团结融合,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理论基础是指研究社会经济运动起基础性作用并具有稳定性、根本性、普遍性特点的理论原理。在理论研究界,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是毫无异议的。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分支,必须坚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视域出发,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际出发,把整体性马克思主义作为最根本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过程既是一个对前人在多学科领域所创成果的扬弃过程,又是一个自我综合创造的过程。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过程,还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内容,以及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点,无不体现着统一性和整体性。无论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还是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理论著述,无不体现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掌握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掌握它的精神实质,运用它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基本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体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性、革命性的高度统一。”这一论断进一步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任何民族问题都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关系到民族问题,又涉及到教育问题;既适应教育的普遍性规律,又存在民族的特殊性原则。因此,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完整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一些密切相关的理论和原理作为直接理论依据,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依托,切实有效地开展有针对性的意识形态教育,以影响和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政治素质等的实践行为,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宗教观、文化观,不断夯实各民族大团结的基础,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曾经指出:“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符合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经过长期的实践积累和发展,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已经形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2004年11月,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就系统阐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实践证明,这些基本原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验总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生动体现和能动反映,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客观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就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教育主体在民族意识、文化差异、特定环境以及自身素质等方面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的:“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从我国少数民族群体聚居的实际来看,少数民族大学生受到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以及民族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决定了教育主体在思维方式、心理特征、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的特殊性。

因此,在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当坚持以人为本与“爱、严、细”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思想引导与服务学生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尊重风俗与明确信仰相结合的原则,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曾经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教育主体特殊性的存在,从根本上决定了教育内容的特殊性。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以“四个认同”,即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为主旨的普通性与特殊性、民族性与个体性的综合培养的系统教育过程,其目的在于引导少数民族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提高思想素质,进一步奠定维护祖国统一、促进各民族大团结的思想基础。

在这一主旨下,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法制观和道德观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过程。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人类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般科学。这对于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掌握和运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来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自觉进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二是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教育。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在民族工作、宗教工作上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教育,对于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宗教问题,引导学生提高对民族起源和发展的认识,正确认识和看待宗教有着重要意义。三是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民族团结教育是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思想的重要环节,对于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富有时代内涵的民族精神,促进民族团结、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四是法制观和道德观教育。法制观和道德观都是协调人类行为规范的。在少数民族学生中开展法制观和道德观教育,深入学习宪法和法律,明确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法律规定,开展公民意识、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对于帮助他们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和不断提高道德情操有着重要意义。

四、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思路

当前,受到复杂的国际形势、“三股势力”以及西方国家隐形渗透的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是维护高校和谐稳定的重要任务和抓手之一。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建立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与专人负责、重点环节、重要节点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尊重民族风俗习惯,把握心理特殊性。我国著名民族学家费孝通教授曾经说过:“一个民族总是要强调一些有别于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的特点,赋予强烈的感情,把它升华为代表本民族的标志。”坚持民族平等,尊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风俗习惯,把握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状态的特殊性,这是做好这一工作的重要前提。要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克服自卑、封闭、排他等不健康的心理现象,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二是强化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要坚持把握理论热点和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难点问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教育。通过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引导和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引导和帮助少数民族学生自觉巩固“四个认同”。

三是完善少数民族学生帮扶关爱体系,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要根据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入手,以细致入微、无微不至的工作,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在政治上关怀、生活上关爱、学业上关心、语言和交往上关注少数民族大学生,通过学业帮扶、经济帮助、就业援助等方式,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四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各民族学生交流交往交融。要坚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民族文化、校园文化有机结合,以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和民族联欢活动,促进各民族学生交流交往交融,夯实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秀阁.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10.

习近平.中国共产党90年来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的与时俱进及历史启示——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建研讨会上的讲话∥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建研讨会论文选编.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7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82.

张文勋,施惟达,张胜冰,等.民族文化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95-96.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from Marxism Perspective

Yang Xiaolei,Li Baoying,Jia Yueshun

(Taiyu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Taiyuan030024,China)

[Key words] Marxism;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nationality outlook;religious outlook

*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生涯导航为载体的大学生社会责任培养机制研究”(13JDSZ1013)之成果。

猜你喜欢

宗教观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重审中国宗教信仰缺失论——兼谈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藏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困境及路径分析
杜诗中的道教法术与杜甫的宗教观
现代大学制度下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的创新方向
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调查研究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新媒体视域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