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视域下人文医学思想研究——基于经典医籍之序言

2015-04-10周蓉,冯丽梅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序言

传统文化视域下人文医学思想研究——基于经典医籍之序言

周蓉,冯丽梅

(山西中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山西榆次030619)

[摘要]对于经典医籍的学习研究,是继承和弘扬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方法,而序言又是其中的一把钥匙,不仅可以帮助读者把书读懂读透,同时还能体会蕴含于文中的丰富的人文医学思想。文章以医古文中经典医籍的序言为例,对序言的概念、种类及演变进行了简要概述;从四个方面细致深入地分析了医古文中经典医籍的序言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社会背景下所呈现出的不同特点:较高的学术价值、温暖的人文关怀、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精美凝练的语言。

[关键词]医古文;经典医籍;序言;人文医学思想

[收稿日期]2015-07-07

[作者简介]周蓉(1973-),女,河北石家庄人,山西中医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医史文献。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85(2015)11-0045-03

Abstract[] The study of medical classic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carry forwar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heritage, and the preface is like a key, which can be a great help for us to not only understand and analyze in depth, but also ruminate abundant thoughts of medical humanity within the classics. This paper, by taking the prefaces of some medical classics in ancient medical literature as examples, firstly summarized briefly the concept, category and evolution of the preface. And secondly it analyzed a variety of features shown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and social background from four aspects. Finally, it pointed out that the study sheds light on the understanding and mastering of the medical classics in terms of their historical positions, academic origins and academic characteristics.

10.16396/j.cnki.sxgxskxb.2015.11.011

序言是阅读作品的一把钥匙,掌握了这把钥匙,靠着它引路导向,不仅可以较为便捷地把书读懂、读通、读透,还可以从序文中学到很多历史和文化方面的知识。因此,许多学问家读书时都十分重视序言。叶圣陶曾说:“读书先看序文,是一种好习惯……序文的性质常常是全书的提要或批评,先看一遍,至少对于全书有个概括的印象或衡量的标准;然后阅读全书,就不至于茫无头绪。”

一、经典医籍序言概述

古籍的序言是对古代书籍的著者、内容、价值等情况的总体介绍。序是相当古老的一种文体,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汉代,序一般置于全书之后,而到了宋代,序逐渐由书末置于书前。

“序”有自序和他序之分。自序是作者为自己的书籍所作的序,他序是他人为书籍所作的序。一部著作自序通常只有一个,而他序往往比较复杂,可以是作者请当时有着较高身份、地位和声望之人作序,以期提高自己书籍的影响力,使自己的书籍得以广泛长久地流传。明代李时珍以七十多岁的高龄,背着五十二卷《本草纲目》,从湖北蕲春千里迢迢到江苏太仓,找到当时的文坛巨匠、南京刑部尚书王世贞,请他作序。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早年弃儒习医,潜心研究温病二十余年,著成《温病条辨》,书序是请乾隆年间进士、礼部尚书汪廷珍所作。此外,他序还可以是作者、作品之后不同时代的人为书籍作序。由于作序者所处时代不同,因而对作者、书籍内容等的认识往往带有时代特点。这样,不同时代的序文就可能相互有所差异,也有所补充。对于古籍来说,除书稿完成时有自序、他序之外,往往还有历代整理者、刊刻者的序。他们的序极似今日的《出版说明》,这对了解其书的特点及其版本源流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二、经典医籍序言特点之分析

经典医籍序言的作者,均是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的名医或名士,他们的文章既为我们勾勒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万象,又体现了各自的学术思想和主张,还充满了人文医学的温暖情怀。此外,谦虚低调的自序,不吝溢美之辞的他序,进一步丰富和生动了序言的内容。这些序言朗朗上口、文采飞扬,逻辑严密、有理有据,既给人以娓娓道来的亲近感,又耐人寻味、令人深思。分析医古文中经典医籍的序言,其大致具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一)丰厚的文化内涵,较高的学术价值

在《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一文中,作者班固用简练的文字,概述了先秦两汉图书篇籍的“播迁”情况,其中重点介绍了汉代重视文化发展,对古代残破散佚书籍进行收集整理的情况,可谓先秦两汉的学术史大纲。《方技略》部分记述了医药、养生方面的书籍流传情况,并将其分为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个小类,对每一类书籍的特点、发挥的作用及影响都给予简要的评价,不仅突出了“方技”对于国家和民生的重要作用,更为后世医者了解和掌握汉代及汉代以前的医学著作提供了思路和帮助。孔安国的《尚书》序,记述了今古文《尚书》的来历和异同,说明了孔子整理古籍的方法和目的,这对研究《尚书》和孔子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在《甲乙经》序中,作者皇甫谧回顾了医学的发展和“针道”的产生,结合华佗治疗刘季琰、张仲景治疗王粲的两则医案,陈述自己抱病著书的原因和经过,同样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二)温暖的人文关怀,高度的社会责任

凝结着张仲景毕生心血的《伤寒论》,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医圣”的自序虽篇幅短小,却立意深远。序言针对当时读书人一味“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的重利轻医现象进行了深刻批判。以三个感叹词“咄嗟呜呼!”“痛夫!”“哀乎!”引出的三段话,表达了张仲景对人们患病后束手无策、浑浑噩噩死去的痛心疾首,对当时医学界普遍存在的守旧、草率、马虎导致的诸多诊疗错误给予了严肃批评,谆谆规劝医者要重视医德修养,切忌固步自封、草率从事,语重心长的口吻,值得熟读深思,而对自己撰著《伤寒论》的艰辛和劳苦却寥寥数语,一笔带过。一代医圣对病患疾苦的殷殷关爱,对社会使命勇于担当的大爱精神跃然纸上。可以说,《伤寒论》序还是一篇医德教育的典范,直到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乾隆年间的学者、礼部尚书汪廷珍在《温病条辨》序中,首先分析了社会上“病多而方少”的突出表现及其原因,指出“以伤寒之法疗六气之疴”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赞扬作者吴鞠通的治学精神和《温病条辨》的重要价值之余,诚挚地表达了拯救生灵于病痛之中的强烈愿望。字里行间,温暖的人文关怀,高度的社会责任令人动容。

(三)严谨的治学态度,细致的工作作风

《黄帝内经》位列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首,历代名医均对其有着细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唐代医官王冰用十二年时间,撰成《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成为后世的通行本。在序文中,王冰逐一列举了传世的《素问》版本在内容上的缺漏、错误和不足之处,还介绍了自己整理和注解《素问》的方法。他对经典的尊重,对注释的细致,值得后人敬仰和学习。明代医家张介宾历时三十年著《类经》,是对《黄帝内经》的又一次整理和编撰。序文中,张介宾详细指出了历代注家注释的不足,也阐述了自己编撰《类经》的指导思想、分类原则以及编写体例,表达了“相为表里,通其义也”和“欲共掖其高深”的美好愿望。全文气势壮阔、说理透彻、耐人寻味,从中足见张介宾严谨端正的治学态度,科学客观的工作作风和医文并茂的深厚内蕴。在《伤寒论注》自序中,清代医家柯琴认真严肃、一丝不苟的学术精神同样令人钦佩。他说:“夫著书固难,而注疏更难”,见解新奇,耐人寻味。所谓“胸中无半点尘”,就是要注疏者不带任何杂念;所谓“目中无半点尘”,就是要注疏者不带任何偏见。他还认为读《伤寒论》,必须“凝神定志,慧眼静观,逐条细勘,逐句研审”,才能还其本来面目,只有这样,才谈得上“羽翼仲景,注疏《伤寒》”。此外,我国最早的脉学专著《脉经》,最早的针灸学专著《甲乙经》,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新修本草》,研究中医治疗学的重要参考书《外台秘要》等著作的序言,均体现了著者尊重科学、注重学术研究的可贵精神。

(四)精美的语言表述,生动的审美呈现

以《本草纲目》原序为例,序言开头即以七个典故“望龙光知古剑,觇宝气辨明珠。故萍实商羊,非天明莫洞;厥后博物称华,辨字称康,析宝玉称倚顿,亦仅仅晨星耳。”形象地说明当世博物之士寥若晨星;结尾又用整齐的句式,连串的成语、典故,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本草纲目》丰富的内容和巨大的价值:“上自坟典,下及传奇,凡有相关,靡不备采。如入金谷之园,种色夺目;如登龙君之宫,宝藏悉陈;如对冰壶玉鉴,毛发可指数也。博而不繁,详而有要,综核究竟,直窥渊海……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录,臣民之重宝也……碔玉莫剖,朱紫相倾,弊也久矣。故辨专车之骨,必俟鲁儒;博支机之石,必访卖卜……兹集也,藏之深山石室无当,盍锲之,以共天下后世,味《太玄》如子云者?”中间段落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李时珍的形象:“予窥其人,睟然貌也,癯然身也,津津然谭议也,真北斗以南一人。解其装,无长物,有《本草纲目》数十卷。”读来倍感亲切。全文曲折生动,含蓄精炼,简洁典雅,是医籍序文中的佳品。再如《伤寒论》序、《类经》序、《黄帝内经素问注》序、《温病条辨》序等文中,明征暗喻、分承修辞手法的使用,以及成语、典故的深化,均使序言显得句式多变,词汇丰富,文采出众,气势宏阔。其中诸如“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断流之水,可以鉴形;壁影萤光,能资志士;竹头木屑,曾利兵家”及“秋毫在目”“信手可拈”“忘陋效颦”“勉图蚊负”“弄斧班门”“沿街持钵”“折杨皇华”“阳春白雪”等已成为现代社会人们朗朗上口、耳熟能详的格言警句和词语,丰富了序言的文化内涵。

从上述特点的分析中不难看出,由于经典医籍序言的作者,都是博览群书、工诗善文、底蕴深厚的学者名流,因此他们的文章观点鲜明,说理透彻,感情真切,寓意深远。其中成语、典故的恰当使用,比喻、分承等修辞手法的完美配合,为理性的自然科学领域增添了一抹感性的色彩。

从学术角度看,对于序言的分析和研究,是学习和继承经典医籍的重要手段之一。除了在每部典籍的前后可以找到序言外,最集中地收录中医古籍序言的当数《中国医籍考》。它作为一部重要的中医目录著作,所收录的中医古籍序言以及其他评价,对我们了解相关著作的历史地位、学术源流、学术特点有重要价值,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65.

段逸山.医古文.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56.

段逸山.医古文.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80-82.

蒋力生.医古文.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80.

沈澍农.医古文.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01-102.

武跃进. 医古文导读.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9:95.

A Study of Medical Humanity Thoughts i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Basedontheprefacesinmedicalclassics

Zhou Rong, Feng Limei

(BasicMedicalCollegeofShanxi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Yuci030619,China)

[Key words] Chinese ancient medical proses;medical classics;prefaces;medical humanity thought

本刊征稿启事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1989年创刊,是山西省教育厅主管,太原理工大学、太原科技大学、中北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医科大学等13所山西的理工农医警媒类高校联合主办的人文社科学术月刊;每月25日出版,大16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为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等收录期刊,先后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学报,山西省一级期刊。

主要栏目有: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研究;政治学研究;社会学研究;法学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讨;经济与管理;历史与文化;高教论坛等。

本刊诚征围绕以上栏目的人文社科领域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新成果,特别是研究现实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理论精品。

来稿应符合学术论文规范要求,采用word文档格式,发到本刊电子信箱:skxuebao@tyut.edu.cn。若初审通过即在网上回复作者;如一个月内未接到采用回复邮件,作者可自行处理。来稿务请将作者的详细地址和联系电话附文末。

编辑部地址: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西矿街53号(太原理工大学柏林校区)

邮编:030024电话:0351-60144996018979

猜你喜欢

序言
序言
序言
序言
序言
序言
序言
序言
《名人传》序言
序言
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