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教学的开放教学策略浅谈

2015-04-10冒海云

陕西教育·教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蝴蝶形式美的

■文/冒海云

小学美术教学的开放教学策略浅谈

■文/冒海云

从当下的小学教学实际来看,学生更多的处于一种“束缚”状态,因而有教育家说学生是“被压迫者”,笔者以为,这种束缚主要是由班级授课制的特点决定的,这一状态为学生集中接受知识奠定了形式基础,但对于学生的潜力开发而言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小学美术教学相对而言没有主要学科那样的应试压力,小学生天生具有想象力,且常常将这种想象力以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因此美术学习实际上是基于学生天性释放活力的一个极好表现。基于这一考虑,笔者以为小学美术教学可以尝试从封闭走向开放,以保证小学生的智力能够得到充分的开发,保证学生的天性能够得到合理尊重。

一、形式开放,小学美术教学开放策略的制度保证

此处所说的形式主要是教学的形式,即将封闭的课堂变为开放的美术学习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学生应当是可以自由感知身边的美的,是可以自主发现生活的美的,是可以自在地用画笔表现自己所看到的美的。

事实上,新课程背景下的美术教材编写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比如说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美术》第一册的第二课,就是“走进大自然”,第三课便是“七彩生活”。笔者以为对这样的标题的理解不能太肤浅,不能认为只是打开美术教材去体验教材中的大自然,也不能认为只有教材中的图才是七彩生活。真正的大自然在教室之外,真正的七彩生活既包括教室内、课堂内的学习生活,也包括教室外、学校外的完整生活。因此,这样的标题意味着美术教师要带领孩子们走出教室,去寻找并发现生活中的美。事实上,笔者的实践表明,学生是非常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的,刚刚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还带有幼儿园时期的稚气,他们更喜欢校园内的花花草草,更喜欢大自然的清新空气。事实也表明,当带着孩子走向开放的空间时,他们笔下的花更红了,更香了,草更绿了,也更有生命力了。尽管他们在纸上所画的花草、雕塑在外形上还很粗糙,但绽放出的对校园的热爱却跃然纸上。

二、内容开放,小学美术教学开放策略的内涵保证

有了形式开放作为保证,那小学美术教学的内容便也不能固守成规,而应当积极思变,努力结合多种美术教学的素材,将学生带到一个广阔的美术空间中去。

比如说四年级下册的《美术》教材上有“车”、“我设计的车”和“我造的车”这一内容,如果只让学生对照教材进行学习,那学生只能是机械模仿。可如果能够本着开放的思路,带着学生去感受车(事实上笔者所在地区的相当一部分家庭中都有了家用车),这可以为学生感知车提供一个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利用多媒体将车的外观、内饰等呈现在学生的面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可以借助于图像处理软件,将同一辆车以全色彩、黑白、线条等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的思维中就可以建立起一个动态的关于同一种对象,但又不是同一种美术表达方式的形象,这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构建能力,另一方面也是教学内容开放的一种表现。由此可见,内容开放能够赋予小学美术以深刻的内涵。

三、方法开放,小学美术教学开放策略的思想保证

有了形式与内容的开放,那开放策略教学的结果就只待方法开放了,只要有了方法开放,就可以保证美术课堂有一个开放的思想贯穿始终。笔者以为,方法开放的核心其实就是思想开放,而思想开放又在于要将美术教学的过程与学生的需要结合起来。

比如说笔者有一次在春暖花开的季节让学生去画蝴蝶,这原本是形式与内容开放的思想下,临时确定的一个教学内容。但在第一次尝试的时候,笔者发现只带学生到校园的花圃里观看蝴蝶还是不够的,因为学生由于缺乏一种美术的眼光,因此他们的兴趣更多地集中在玩上。因此笔者立即意识到要在带孩子走入大自然之前,做好教学方法方面的设计工作。经过重新设计之后,笔者先通过声光电等手段,给学生播放关于蝴蝶的乐曲,如《蝴蝶泉》(包括同名动画)等,让学生对蝴蝶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并让他们产生一种对蝴蝶的欣赏欲望。由于这一方法的运用,学生再走入自然时就不只是简单地看蝴蝶,而是变成了仔细地观察蝴蝶,进而变成用自己的画笔去画蝴蝶了。

由此可见,方法开放是保证形式与内容开放落到实处的关键,尤其是对学生缺乏直接兴趣,需要方法干预的教学内容而言。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外国语学校

编辑薛小琴

猜你喜欢

蝴蝶形式美的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为了蝴蝶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捉蝴蝶
捉蝴蝶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