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视角下非政府组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5-04-10李仕礁

商业经济 2015年2期
关键词:非政府政府部门环境保护

李仕礁

(哈尔滨商业大学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生态文明视角下非政府组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李仕礁

(哈尔滨商业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8)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问题已作为人类主要面临的危机之一越来越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在保护生态环境系统的问题上,除了政府部门发挥了重要作用外,非政府组织也在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生态文明的视角下,对非政府组织特别是环境保护非政府组织的现状分析显示:非政府组织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未能充分发挥监督作用,没有充足资金,组织能力不足。因此,非政府组织应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合作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丰富资金来源,积极提高自身素质,以期对非政府组织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非政府组织;生态文明;问题;对策研究

自从人类进入到工业时代,全球人口迅速增长的同时,科学技术发展也进入到一个突飞猛进的时期,然而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背后却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沙漠化、雾霾、水污染等生态问题越发严重,生态环境问题作为全球范围内共同关注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非政府组织,即NGO,开始于改革开放之后,通常独立于政府,是不属于政府、不由国家建立的组织。作为生态环境保护重要参与者的非政府组织,凭借着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已出现在环境保护的舞台上,并且已经取得了自身独立与自治的地位,在环境保护领域也拥有自己特殊的职能。本文所研究的非政府组织是指一些环保人士自发组织起来的协会或者组织,也称为民间环保组织。他们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为社会提供环境公益性服务。

一、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非政府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得以快速发展,为中国甚至全世界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国内公众乃至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逐渐增大,值得一提的是联合国的一些支持我国的环保的活动,是与非政府组织合作的。在兴起20年里迅速发展的环保非政府组织,已成为我国环保事业里不可或缺的力量。

无论是中国本土或是外来的环保非政府组织,都是在1995年北京世界妇女大会进入我国后在中国大陆萌生的。例如:绿色和平组织、自然之友等。中国的环境保护非政府组织比其他方面的非政府组织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尤为迅猛。在短短二十年的时间里,目前已拥有大约200多个环境非政府组织,其中影响较大的有自然之友、地球村、绿网、绿色北京、绿家园等。环境保护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环保非政府组织,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十年来发展快速。已有近3000个环保非政府组织,参与人数更是数以百万计。快速发展成为我国在很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角色。2001年,二十个个民间环保组织与奥申委和北京市环保局共同编制了《绿色奥运行动计划》。三十多家中国环保非政府组织参与了在南非的约翰内斯堡举行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这些都是见证了我国环保非政府组织的成长的时刻。二是成员遍布行业广、力量多样化。环保非政府组织遍及我国的大江南北,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都可看见环保非政府组织的身影。我国环境保护方面的非政府组织汇聚了各种优秀人才,包括环保相关学科、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在校大学生、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社会各界的人士,大多具有较高觉悟、思想境界、以及文化素养。为生态文明建设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二、生态文明视角下非政府组织存在问题

由于非政府组织在环境领域所起到的积极作用,环保非政府组织已经越来越多为我国所重视。但与其能够发挥的作用相比较,特别是与国外环境非政府组织相比,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利用资源、发挥作用等方面的作用并不显著。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未能充分发挥监督作用

在我国,对非政府组织缺乏全面、客观的研究,导致政府相关部门、企业对非政府组织可能会产生的影响存在质疑,担心独立的非政府组织影响社会安定。因此,一些政府部门、企业在看待非政府组织参与实施环境监督、政策研究、污染防治上存在戒备心理。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虽然有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保驾护航,但仍存在着环境污染的现象,如大气污染造成的雾霾天气、水污染造成的蓝藻爆发,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政策制定、环境监管等出了问题。这时就需要作为法律体系中重要一环的社会监督发挥作用,而社会监督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正是社会组织,即非政府组织。然而,在作为社会监督中的重要角色的社会组织,在面对这种行政职能的缺位时没能充分的发挥监督职能。

(二)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没有充足资金

包括国外的非政府组织在内,资金不足是几乎所有的非政府组织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成为制约其发挥作用的问题之一。在我国,环境非政府组织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私人捐赠等,并没有像国外非政府组织通过自身的经营,开展有偿业务来取得收入。我国的环境公共资源大多集中在政府部门,然而,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资助很少,社会公益捐助意识淡薄,通过自身经营取得收入的能力薄弱,导致非政府组织资金不足且资金来源单一,致使非政府组织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缩手缩脚,严重的制约了非政府组织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发挥作用。

(三)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非政府组织能力不足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非政府组织的能力不能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主要体现在非政府组织队伍建设上,除去为数不多的具有专业技能的专家学者,其主要的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管理混乱、工作效率低下,尤为重要的一点是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非政府组织的人员没有环保的相关知识,环境保护意识底下,对生态文明建设敏感度极低,导致了非政府组织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能力不足,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生态文明视角下非政府组织发展对策研究

(一)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合作充分发挥监督职能

为了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构建和谐社会,首先从非政府组织的角度来讲,非政府组织应该积极与政府部门展开合作,协助政府保护生态环境,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成为政府部门的辅助,积极发挥监督职能,在一定程度上听到、看到、做到政府部门没有做或忽略的事。其次,从政府角度出发,政府应给予非政府组织充分的信任,在非政府组织参与实施环境监督、政策研究、污染防治工作时给予支持与配合。建立新的管理体制,一方面配合并鼓励非政府组织发挥其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合理手段加强对非政府组织进行监督监管。

(二)丰富资金来源

非政府组织应不断吸取国内外先进经验。在丰富资金来源的问题上首先要争取得到政府的财政支持,但不能全部以拨款与补贴的形式,而是要以环境项目为导向的经费支持,形成竞争机制。其次非政府组织还应不断完善组织自身,提高组织生存能力。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非政府组织,对社会提供有偿服务来获取收入,发展组织。例如:为环保产业提供市场调查、商品开发等。通过义演、广告等打动人心的方式来进行募捐。

(三)积极提高自身素质

一般来说,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机制,需要一定的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逐渐完善民间组织的组织机构、人员构成、职能划分,提高自组织、自管理以及自我融资的能力,使其能够不受政府控制或干预而独立地运行。非政府组织的人员应积极参加到学习中去,提高自身素质、能力,进而提高整个组织的工作效率及参与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培养组织人员的环保意识,使环保思想深入到人员的心中并渗透到工作中来,使组织人员的工作更加贴近、投入到生态环境保护中,对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有着重要意义。

[1]周旌,严永路,张继华,刘跃珍.建立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机制NGO大有作为[C].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下册),2005

[2]李建华,朱伟干.论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伦理使命[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1):172-179

[3]王名,刘求实.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制度分析[J].中国非营利评论,2007(1):92-145

[4]史云贵,欧晴.社会管理创新中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治理的路径创新论析[J].社会科学,2013(4):25-32

[责任编辑:刘玉梅]

F270

B

1009-6043(2015)02-0115-02

2015-02-06

猜你喜欢

非政府政府部门环境保护
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良性关系构建路径分析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网络化治理:政府部门的新形态
我国政府部门员工关系管理策略研究
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经验、做法以及给我国的启示
浅议非政府组织发展对国际人权保护的影响
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