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两国医科院校实验室废弃物处理现状比较

2015-04-08林夏露毛国传韩丽媛赵进顺邹宝波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5年9期
关键词:医科危害性废弃物

周 琪, 林夏露, 毛国传, 王 欣, 周 飞, 韩丽媛, 赵进顺, 邹宝波

(宁波大学 医学院,浙江 宁波315211)

0 引 言

随着医科院校数目的增多与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医学科研项目的不断增加,我国医科院校实验室废弃物的增长十分惊人。而医科院校实验室废弃物除了具有普通实验室的物理与化学性废弃物外,又增加了细菌、病毒等生物性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处理不当极易造成环境污染和健康危害[1]。

为了解国内外医科院校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及管理现状,为加强国内高校实验室废弃物的安全管理提供依据。借助在中美医科院校学习与工作的机会,通过电话与实地参观调查等多种形式,对美国2 所大学的医学院及其医学研究中心(匹兹堡大学和西弗吉尼亚大学)与浙江省5 所医科院校(匿名调查)的实验室废弃物在收集、储藏、运输和处理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为国内高校实验室废弃物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 中美医科院校的实验室废弃物管理现状

1.1 一般情况

作者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Medical Center,UPMC)和西弗吉尼亚大学健康科学中心(Robert C. Byrd Health Sciences Center of West Virginia University,WVU)工作多年,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参入了实验室废弃物安全管理的整个过程,体验到美国实验室废弃物安全管理的严谨性与科学性。上述两所大学与美国其他大学一样[2],均设置了专门的环境、健康与安全管理部门(EH&S)监督管理学校一切与科研、教学相关的活动,以保障科研教学活动的安全进行。EH&S 部门主要的工作人员均是由经过专业训练的化学家、生物学家、卫生专家以及安全工程师组成。高校内的每一个化学、生物等实验室内部均有一套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大学对每一位初进实验室的学生、教职工等科研人员,根据每个人将来工作可能涉及的危险因素,安排参加学校组织的不同方面的岗位培训。培训内容包含实验安全操作、废弃物分类储藏方法、废弃物危险类别、人身防护、紧急事故处理等。培训结束后,需要参加笔试,试卷内容大多是多选题,考试成绩达标后才可以获得培训合格证书。此后,全体科研人员还必须根据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规定,每2 ~3 年在网上强化培训1 次,以确保知识的更新。

本次调查的5 所国内医科院校,综合大学医学院3 所,本科或专科医科院校2 所。实验室废弃物主管机构均为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其下设各院校的中心实验室分管。由管理处统一制定实验室废弃物的规章制度,医科院校实验室废弃物由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对其执行管理。规章制度均健全,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定期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医科院校实验室废弃物首先在产生地进行分类,然后按规定送暂时储存地点,最后由专业机构统一回收处理。另外,在调查中发现,本次调查的5 所大学中,只有1 所大学的设备处,除了对新职工及预备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进行常规安全培训外,还对其他人员每2 ~3 年进行网络培训,这个经验值得在全省推广。

1.2 实验室废弃物的收集储存方法

被调查的2 所美国大学的实验废弃物被分为多种类别,按废弃物类别备有相应的收集容器。所有收集容器无破损、密封良好,以避免任何废弃物泄漏带来的安全隐患。在废弃物收集容器上明显标示废弃物的种类与危险性。在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实验室废弃物包含化学性,生物性、放射性及病理性等废弃物。对生物实验废弃物(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细菌、细胞与小块组织等)有详细的规定,该种类废弃物均放置于特定的红色垃圾袋中,然后放置于特定的地点待安全管理部门收集后做后续处理。对有特别微生物污染的废弃物收集后先在高压灭菌设备中做杀菌处理,再置于红色垃圾袋中存放。实验后的动物尸体则放入贴有标签的专用包装袋,储存在冰柜中,集中送实验动物中心处理。另外,对放射性元素的废弃试剂需放置于有放射性标识的容器内,并置于密封的有机玻璃箱内,按大学的规定在每周的固定时间送大学收集地点存放。实验室对有机溶剂等液体废弃物也有专门的容器盛放,并放置到通风橱柜中保存。对易碎的玻璃器皿,特别是尖锐的注射针头等,实验室采用专门的单通道防刺透容器盛放,以避免任何针头刺穿容器。

在美国,对废弃物进行清运之前要贴好标签,标签上填写废弃物产生地点的信息,如负责人姓名、时间、实验室地址等相关信息及所要回收的废弃物的成分等各项指标等。登记废弃物清运信息的好处就是保留清运信息,以便有据可查。

调查中发现,国内大学比较重视化学废弃物的回收处理。在调查的5 所院校中,有1 所专科学校没有统一回收化学性废弃物(含液体废弃物),实验人员只是将使用后的化学性液体废弃物进行中和处理后倾倒于下水道。其他4 所院校产生的化学性废弃物均规定收集在大学提供的容器中,并交由学校统一收集处理。尽管这样,调查中发现实验人员随便倾倒废液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大量未经处理的废酸、废碱及有机溶剂不仅腐蚀下水管道,而且与生活废水混合后造成废水成份异常复杂,给污水处理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和安全隐患。因此,从实验室操作人员培训着手,加强实验室废弃物的分类收集管理,不仅可以保证科研人员的身体健康,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还可以为后续的处理工作创造便利条件,使整个实验室废弃物的安全管理工作走上正轨。

在调查的5 所国内院校中,有2 所医科院校的普通实验室没有回收感染性废弃物的容器,感染性废弃物与生活垃圾混合处理。另外,发现在其他3 所医科学院中实验室废弃物分类简单,大多实验室仅仅将废弃物分成感染性与生活垃圾,多数忽视了放射性废弃物的处理,放射性废弃物的处理方法等同于感染性废弃物。而对易碎的玻璃器皿,特别是尖锐的注射针头等,实验室极少配有专门的单通道防刺容器盛放。

被调查的5 所院校中,有4 所医科院校拥有自己的实验动物中心。调查发现实验动物中心在对感染性废弃物的收集与储存方面比较严谨。对动物尸体与锐利性废弃物的收集与储存方面均较普通的实验室规范。这与近几年相关部门加强实验动物安全使用管理密切相关[3]。

1.3 实验室废弃物的运送与最终处理方法

美国高校安全管理部门对实验室废弃物分类收集后,与危险废弃物处理公司签订处理协议,由专业的危险废弃物处理公司进行标准化处理。各种废弃物按照分类标准明确分类,收集容器背面贴有详细明确的标示,注明收集日期,便于处理人员分类运输、处理。

实验室废弃物在收集储存后,最终需要安全运送至规定的处理场址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运输过程中废弃物的泄漏事故也是防止废弃物污染的重要环节之一。在运输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当或未采取适当的污染防治和安全防护措施,极易造成泄漏或者挥发污染。对于固体型实验室废弃物,美国均采用高温焚烧的方法进行无害化处理。

国内医科院校实验室废弃物由生活垃圾、感染性废弃物、化学性废弃物与病理性废弃物等组成。生活垃圾存放在黑色垃圾袋内,由城管部门统一处理。没有被污染的废弃物如包装盒等,由清洁人员自行处理。剩余的实验室废弃物包含感染性废弃物、病理性废弃物、化学废弃物(含液体废弃物)与放射性废弃物等。医科院校的实验室废弃物中,感染性废弃物占比最大,化学性废弃物与病理性废弃物次之。感染性废弃物(包括废弃的标本,感染性敷料,小块的病理组织器官,被血液、体液、细胞等污染的物品及动物尸体)及被污染的一次性医疗器械用黄色污物袋存放,送焚烧场集中焚烧。放射性废弃物在经过半衰期的时间保存后随感染性废弃物一同焚烧。化学性废弃物(含液体废弃物)及药物性废弃物(如遗传毒性废弃物等)则由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其中1 所大学由后勤管理处)统一收集,再移交给有处理许可证件的公司处理。而人体标本及大块的病理性废弃物则送火葬场焚化。

在调查中发现,虽然国内医科院校产生的实验室废弃物均由具有资质的处理机构统一运输与处理,但参与运输的工作人员缺少自我防护的专业知识,在收集实验室废弃物时易造成自身伤害。甚至有的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将废弃物遗漏于环境中造成二次污染。另外,这些具有资质证书的处理机构是否都能按规定对废弃物进行处理?若将收集后的危险废弃物倒入室外某个固定的场址,这对排放点的土壤和地下水将造成更加严重的点源污染。这一点,在监控方面,我国尚存在很大的管理盲区[4]。

1.4 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经费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的最有效办法是:分类收集,统一处理。调查中发现国内有1 所专科院校的学校由于没有废弃物的处理资金,目前没有对废弃物进行集中收集、分类、登记,而是随意排放废弃物。

国外院校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资金均能得到保障,并且是由大学统一管理[5-6],而我国高校资金投入则相对不足[7-8]。在调查的国内5 所院校中,处理费用的交付方法也有所不同。有的学校处理费用全部由大学承担,有的院校则是大学与大学内部的学院各自承担一部分。总体来说,学校规模越大,经费越充足,实验室废弃物的管理越到位。教育部所属学校好于地方院校,本科院校好于专科院校。

2 国内医科院校实验室废弃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综上所述,美国医科院校实验室废弃物的管理具有法律法规健全、制度完善、高校管理部门责任和约束机制明确、各种规章制度的可操作性较强,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与国外医科院校实验室废弃物处理现状比较,国内高校在实验室废弃物的排放、收集和处理诸多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在下列几个方面加大管理力度。

2.1 加大培训力度

医科院校进行实验室废弃物安全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师生员工的人身安全,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不只是某一部门的事情,而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完善的管理制度、有效的监督机制及师生高度的安全意识是维护实验室安全的基本条件。有调查表明[9-11]:高校师生对实验室废弃物处理的认识不足,环境保护意识淡漠。因此高校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责任。设立专职的管理部门或管理人员对实验室危害性废弃物实施规范化管理,制定危害性废弃物管理的具体办法。学院要将危害性废弃物的存放地点通知到各个实验室、各位教师,并张贴在各个实验室、研究室墙上。

(1)上级主管部门定期培训各院校及废弃物集中处置单位的管理人员,合格者颁发上岗证,以确保实验室废弃物从收集、运送及处置过程中按有关规定进行。

(2)高校内化学、生物等实验室内部均应有一套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比如对于每一位初进实验室的学生、教职工等,实验室均需专人对其进行实验安全操作、废弃物分类储藏方法、废弃物危险类别、人身防护、紧急事故处理等培训。

(3)实验教材也应增加对危险废物的标注或简单处理的内容。在实验教材的编写上,应从环境保护方面考虑,实验的内容应尽量做到安全环保,在达到实验目的、要求的基础上,应尽量避免使用危害大的药品、试剂或生物材料,减少危害性废弃物的产生量。凡是有产生危险废物的实验,均应标识明确,杜绝直接排放污染环境。

(4)在实验室醒目的位置张贴实验操作规程和危害性废弃物处理要求。

2.2 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在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方面,我国已经认识到了其对环境的危险性,高校也正逐渐将实验室废弃物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上日程,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国家相关法规制定相应的实验室废弃物安全管理办法。对常见的实验室废弃物,为了实现废弃物的有效回收和转化,根据其类型和状态不同,部分高校已经开展了实验室废弃物处理方法的研究[12]。但是,实验室废弃物的排放和处理,高校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最为突出的是经费投入不足[7]。调查中发现个别高校对实验室废弃物的管理舍不得投入资金,没有对废弃物集中收集、分类、登记,没有按规定交给环保部门批准的废物处理公司转移处理,存在随意排放废弃物的行为。各学校只有加大了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经费的投入,从各个方面加大管理力度,才能真正做好废弃物安全处理这项工作。

2.3 加强科学研究工作

卫生、环保部门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13-14],尽快研发医疗实验室废弃物处置的新办法、新措施,制定实验室废弃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进一步研究减少实验室废弃物及其危害的新举措[12]。研究的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用无毒药品代替有毒药品,用低毒代替高毒;②微量化实验。使用成套的微型化学玻璃仪器来做实验,以此来减少危害性废弃物的产生;③实验室废旧材料的回收或循环再利用。

2.4 加大监管力度

卫生与环保部门在实验室废弃物处置过程中应加大监管力度,划分区域,责任明确,防止管理过程中的分工不清和监管盲区[15]。

环境监测是政府环保部门的职责。但一直以来,环保部门的重点监控对象是工厂企业的排污。而学校、科研机构等事业单位实验室,过去由于产生的危害性废弃物数量相对较少,环保部门往往疏于监控。因缺少有效的监督,部分师生有随意排放危害性废弃物也没人管的想法。因此,政府环保部门要加大对各个高校实验室危害性废弃物的监督检查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校领导以及师生员工的高度重视,实验室危害性废弃物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做到位。同时,政府部门还应出台一些与环保制度相配套的实施细则或指导,增强法规与制度的可操作性。各级实验室建设项目验收时,也要把实验室危害性废弃物的处置作为一项验收内容。科研课题立项时,实验室危害性废弃物的处理措施也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价依据。

3 结 语

高校实验室危害性废弃物的处置关系到高校内外的环境和人员的安全,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实验室,特别是医科院校实验室的危害性废弃物的处置状况不容乐观,与美国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环保部门、地方政府应增加投入和加大监督力度;高校本身也要制定一整套的管理措施,并确保所有的政策认真落实到位;而师生在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中,更应增强环保意识,做好危害性废弃物的分类收集、储存工作。

[1] 郑春龙主编.高校实验室生物安全技术与管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178-179.

[2] 彭 实,邢晓星,吴良莉.美国一些高校实验室废弃物管理概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5):151-163.

[3] 柯贤福.浙江省实验动物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学,2012.

[4] 王 琪,黄启飞,闰大海,等. 我国危险废物管理的现状与建议[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3,3(1):1-5.

[5] 吕陈燕,Noel Nguyen,陈 全.美国高校实验室废弃物安全管理浅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6(2):192-197.

[6] Bistulfi G. Sustainability:Reduce,reuse and recycle lab waste[J].Nature,2013,502(7470):170-175.

[7] 易国顺,赵邦枝,李名家,等.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 (5):170-176.

[8] 禤金彩,龙 寒,等.普通高校实验室危险废物处置的现状与对策思考[J]. 实验室科学,2014,17(1):177-180.

[9] 马志成,胡 阁,李肇国,等.高校基础化学实验室废弃物处理的调查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5):179-183.

[10] 张景霞,张 磊,赵宁宁,等.某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J]. 西北医学教育,2010,18(4):767-770.

[11] 杨延梅,陶 义,周富春,等.高校实验室废弃物分类收集现状调查与分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8):190-193.

[12] 章 颖.化学实验室污染与防治的探讨[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12(1):185-187.

[13] Bahrami H,Malakootian M,Mousavi Nasab SD,et al. An overview of the present status of hospital waste management in Kerman,Iran[J].J Infect Public Health,2014,29(2):62-67.

[14] Vinner E,Odou MF,Fovet B,et al. Hygiene and security management in medical biology laboratory[J]. Ann Biol Clin(Paris),2013,71(1):325-349.

[15] 刘洪涛,余 杰.中国废弃物处理处置社会监督体系模式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39(4):9-12.

猜你喜欢

医科危害性废弃物
制造了全世界三分之一废弃物的产业
猪大肠杆菌病的临床表现及危害性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生命教育视域下医科院校思政工作的实效性探究
河南丹江口库区滑坡危害性评价及防治对策
电子废弃物
废旧电池浸出液对铜钱草危害性的研究
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管理的思考
开放式创新性实验教学在医科生科研思维培 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