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军训基地建设之我见

2015-04-07李琳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基地建设国防教育

摘要:建设学生军训基地是新时期学生国防教育工作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从目前学生军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探寻学生军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具体的实施措施。

关键词:学生军训;国防教育;基地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规范国防教育,提高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继续搞好军训工作并使之制度化。”在新形势下,教育工作者一直努力探索学生军训工作开展的新途径,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科学化。通过军训基地开展国防教育,探索出一条“吃、住、学、训、管”为一体的基地化道路,让学生军训工作成为深化学生国防教育强有力的保障,并不断跃上新的台阶。

一、目前学生军训工作的现状分析

1.对学生国防教育工作的认识不高。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试教育思想仍然存在。部分学校领导、教师对加强中小学生国防教育的意识不足,站位不高,认为军训只是促进学校学生管理的手段,对于人才的培养无关紧要。在把学生升学率作为头等大事的学校里,并没有把军训纳入工作和教学计划。

2.学生军训的内容与形式过于单一。

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于2007年3月22日制订印发的《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明确规定了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是学生军训的必修内容。相当一部分学校的军训内容安排却紧紧围绕整理内务、队列训练、军队纪律、阅兵等形式展开,训练内容单一,训练科目枯燥,技术含量低,直接导致军事理论学习和军事技能训练缺乏完整性,影响国防教育的效果。

3.学生军训考核方式不够科学。

现阶段,由于学生军训缺乏军事理论课程的学习,军事技能训练项目少,学生军训成果的考核方式也简化为内务评比、阅兵式,考核方式简单难以全面检验军训的成果,无法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

4.学生军训经费、场地和帮训教官缺乏。

军训经费的短缺是各学校普遍遇到的问题。由于经费短缺,无法承租训练场地,大部分学校的军训都是在校内进行,往往存在与非受训学生争场地的现象。场地有限、专业器材少、聘请帮训教官难,直接影响训练内容和效果。如:军事地形学、人民防空、轻武器射击、战地救护、野营拉练等专业技能的训练无法完成,从而制约学生军训的广度和深度。

二、依托军训基地开展学生国防教育的优势

第一,依托基地开展军训工作可以有效解决学校军训过程中存在的场地、专业教官队伍匮乏的难题。基地的训练场地不用承担学生体育教学活动,能够配备军训专用器材设施,场地专业、设施完备、军训科目丰富。由基地统筹本辖区的学生军训工作,国防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协调,避免学生军训时间过于集中,改善聘请帮训教官难的现象。

第二,基地能够培养或聘用专业化国防教育理论教师队伍,致力于军事理论和技能的研究,有效提高学生军训的教育效果。依托基地开展军训不仅能够完成《高级中学学生军事训练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中规定的国防法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性质、宗旨和光荣传统、共同条令、单兵战术、战伤救护、识图用图等集中训练科目,还有能力完成军事思想、军事科技、现代国防、高技术战争等方面的教学任务。

第三,军训基地的管理实施准军事化管理,使得军训环境如同军营一般。学生在基地受训,身临其境,团结、紧张、严肃的气氛油然而生,在教官严格地训练下,学生们一丝不苟,积极向上,军训效果显著提升。军训同时,学生们既锻炼了身体,又学到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个人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三、关于学生军训基地建设的几点建议

1.切实加强学生军训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国防教育主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学生国防教育重要性,积极争取政府财政支持,加强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建设,完善其国防教育师资配备、设备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基地中小学生国防教育功能,对本辖区的中小学校制定好军训实施的计划、方案,推进学生军训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发展。

2.规范和创新军训内容与形式

坚持按照《大纲》的要求,开展教学和训练,让学生从一贯的、重复的整理内务、队列训练中走出来,完成军事技能训练从低层次向高层次的转变。根据参训学生的年龄特点,灵活调整军训的内容与形式,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科学调整训练内容。在保证安全第一的情况下,穿插野外生存、战地救护、擒拿格斗等训练内容,努力培养学生组织、协调、配合能力以及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对参训学生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明确规定学生的行为举止、作风纪律,严格要求学生做到纪律严明。

3.完善学生军训评价

军训成果的考核应该多样化,不能简单的以内务评比、阅兵式作为检验军训成果的唯一途径。学生评价要依据《大纲》的要求以及军训基地开展训练的内容和形式制订,使之科学化、合理化。编制学生军训手册,体现学生参训过程中的出勤、内务、纪律、分工协作、态度等内容,加强过程性评价;通过每日《军训随笔》或《军训日记》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评价体系中增加学生互评,尊重教师和教官的综合评价,最后由基地确认学生获得社会实践课程学分。

学生军训基地是学生军训的场所,实行“基地化”训练是新形式下军训工作以及开展国防教育的客观需要。军、地、校三方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相互配合,不断加强和完善军训基地的建设,军训工作和国防教育就会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共同开创学生国防教育工作的崭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倪福全,李昌文.《大学生社会实践教程》[M].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1

[2]顾宏伦.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7)

[3]王霞.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发展研究现状(基于发展学生体质视角)——以成都市国防教育训练基地为例[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3

作者简介:李琳(1979-),女,汉族,山东泰安人,硕士,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主要从事教学研究工作。endprint

猜你喜欢

基地建设国防教育
大学生国防教育实效性的路径选择
地方财经类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状及路径研究
我国国防教育现状探讨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当前国际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的意义
当代大学生国防教育面临困境与突围路径
高校军事理论课二课堂教学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