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裁教学视阈下雅思议论文写作刍议

2015-04-07谭万俊

文教资料 2014年33期
关键词:体裁

谭万俊

摘 要: 体裁教学法认为体裁是分步骤、以目标为导向的社会活动,其本身有“图式结构”和规约性。在体裁教学法的视阈下,雅思议论文作为一种以说服为主要目的的规约性文本,为雅思议论文写作提供了有章可循的套路,有助于写作教学。

关键词: 体裁 体裁教学法 雅思议论文

1.引言

英语写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过程,也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英语写作的水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英语学习者外语水平的高低,高水平的英语写作往往是成功的英语学习者,反之亦然。英文写作在英语教学和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人们对英语写作教学和学习展开了多样性、多角度的研究。体裁教学法超越了主题内容、写作过程和语篇功能的局限在更高层面达到了写作目的,即写作不仅是主体内表达思想的过程,而且是主体间交际的过程。体裁教学法不仅解决了写作写什么的问题,而且解决了为什么写、为谁写的问题。本文在体裁教学法视阈下探索其在雅思议论文写作中的应用,以便更好地服务教学,指导学生写好雅思议论文。

2.体裁教学法

2.1 体裁理论

对于体裁的研究主要有两个学派:以Swales和Bhatia为代表的“Swalesian School”和以Martin为代表的“Australian School”。 Swales认为,体裁即“包括具有共同交际目的的一组交际事件”(Swales: 1990:58)。Vijay K.Bhatia (1993)在此基础上做了进一步阐释,其要点是:(1)体裁是一种可辨认的交际事件;(2)体裁不是一般的交际事件,而是一种内部结构特征鲜明、高度约定俗成的交际事件;(3)在建构语篇时,我们必须遵循某种特定体裁所要求的惯例;(4)尽管体裁有其惯例和制约性,内行人仍可在体裁规定的框架内传达个人意图或交际目的(秦秀白,1997)。澳大利亚学派的Martin(1984:25)认为:“体裁就是作为我们文化成员的说话者参与的有步骤的、以目标为导向的、有目的的活动。”之后对体裁的界定更简洁,即“体裁就是一个有步骤、以目标为导向的社会过程”(2003:7)。同样是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框架内,参照Martin的对体裁界定的主要变量,Eggins(2004:55-56)把体裁界定为:“使用语言实现的有步骤的、有目的的活动类型”,因而“在我们的文化中有多少种已被认可的社会活动类型就有多少种不同类型的体裁”。

通过对比两个不同学派对体裁的界定,发现二者在对体裁的界定上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存在以下共同之处:(1)交际目的的决定性。交际目的决定了体裁的存在,不同的交际目的决定了不同的体裁,形成了不同语篇的“图式结构”,从而造就了这些语篇在内容上和风格上的差异性;(2)体裁的常规性。体裁是为其使用者所共同遵守的、程式化的社会交往工具,具有重复性和习惯性,其基本原则在同一体裁的不同语篇中保持不变;(3)体裁示例的差异性。体裁的常规性并不意味着体裁是一成不变的,强调的是体裁“图式结构”的稳定性和规约性,同一体裁会有不同的语篇示例,这些语篇示例随着文化因素和语篇变量的不同,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这也就为写作的创造性提供了可能。

2.2体裁分析

体裁分析就是把体裁理论与语篇分析相结合,把体裁理论应用到语篇分析中旨在研究语篇的交际目的和语言使用策略。Bhatia(1993:5-12)总结了对于篇分析四个不同的层面:语域分析、语法修辞分析、交互式分析和体裁分析。

语域变体主要关注的是对某一语言变体统计的重要词汇语法特征的辨识,研究的重点还是语言描述的表层,对于特定变体中信息是如何组织的没有提供足够的见地,也没有给予充分研究。语法修辞分析旨在调查书面科技英语中语法选择和修辞功能的关系,仅仅局限于对语篇表层特征和特殊现象的描述和研究,没有弄清产生这些特定语言现象的原因。交互式分析是一种动态模型,旨在强调语篇意义的互动性和建构性,这种研究模式认为语篇意义不是存在于语篇中的供读者使用的信息,而是交际活动的参与者在交际活动中相互协商赋予话语的意义,凸显了读者对语篇的能动解释,往往忽略社会文化因素在语篇过程中的规约性和常规性。

从以上三种分析模式的研究历程看,反映了对语言使用的分析从表层分析走向深层描述,但依然停留在对语言使用的描写层面上,没有对语言使用作出解析性分析。描写分析模式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没有论及不同语篇类型深层的理据,即对影响特定语篇体裁类型的社会文化的、体制性和机构性的限制性因素缺乏足够解释;其二,对各种交际事件组织的规约性重视不够。

体裁分析弥补了以上两个不足,它综合语篇建构和语篇解释的社会文化和心理语言学的两个方面,比较合理地解释了不同语篇类型产生的原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强大而有用的能够实现形式和功能相统一的语篇分析方法。

2.3 体裁教学法

体裁教学法就是把体裁和体裁分析理论自觉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以语篇的“图式结构”为核心开展教学活动。在体裁教学法的开展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让学生了解我们为什么使用这种体裁,即帮助学生了解不同体裁的交际目的和语篇结构;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语篇的变量参数即语域构型(语场、语旨和语式),这三个变量具有同现性;让学生了解语篇是个动态的意义建构的过程,语篇意义不是文本既定的意义而是作者和读者相互协商共同建构的;让学生了解语篇是分步骤的图式结构,也就说体裁是分步骤的结构化的语言事件,具有一定的程式性和规约性;帮助学生逐步树立形式和功能相统一的思想,同时注重文本中语言实现形式的研究。

3.体裁教学法在雅思议论文写作中的应用

体裁教学法自提出以来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写作教学产生了比较明显的成果。它最初是澳大利亚学派提出的“课程体裁”,广泛应用在中小学写作中的一种教学法。当然这种写作方法对于二语写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雅思议论文写作就是一种英文作为二语或外语的重要写作类型。

体裁教学法指导下的雅思议论文写作的重要价值就在于能够为学习提供一个有章可循的套路,主要是通过讲解让学生熟悉掌握议论文体裁的“图式结构”,弄清其程式性和规约性。下面介绍体裁教学法指导下雅思议论文写作的具体操作步骤:

3.1讲解什么是议论文,弄清议论文的定义。议论文就是作者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且运用充分的论据挑战别人的观点,为自己的观点辩护,以求得读者的赞同和支持。与学术类雅思写作中的另外一个类型(图表作文)相比较,议论文的写作目的就是说服读者,而不是表述或呈现信息。

3.2讲解议论文的“图式结构”。图式结构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三段式:介绍、主体、结论,其具体构成如下表:

对于议论文图式结构的把握,我们采取教师讲解与学生范文识别练习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学生对议论文范文图式结构识别的练习,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强化教学效果。最后,我们在期末考试中以排序题的测试方式检验学生对“图式结构”的学习效果。

3.3对于语篇变量参数的掌握,采取学生分组讨论与口头作文相结合。由于体裁既已给定,为议论文写作,其中的语旨和语式都是固定的。雅思议论文的语旨反映出交际双方的人际关系是疏远的、说服性的,潜在的读者是考官或雅思的学习者;雅思议论文的语式就是书面的正式文体。因而,学生能够讨论的就是语场即交谈的话题和场景信息等,他们可以从不同方面分别讨论某一话题,最后由小组汇总,列出提纲。在课堂上以口头作文的方式,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的结果,之后教师针对该口头作文加以评价。

3.4让学生了解写作的创造性和意义的建构性。尽管议论文有很强的程式性和规约性,但是不同主题的议论文也有一定的差异性,这就可以使作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在写作中建构有意义的语篇。

3.5注重语言实现形式的学习和掌握。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语言形式,才能够写出前后连贯、衔接紧密、表述正确的作文。另外,对语言形式的掌握和学习,要放到具体语境中,而不应脱离语境。

3.6注重议论文中特殊表达的掌握。在议论文中,要正确使用各类情态:明确亮明观点时使用显性主观隐喻,其大多出现在开头和结尾段;在与读者慢慢进行意义协商时,较多地使用主观隐性情态;客观地转述事实或评价时,较多地使用显性客观隐喻。

3.7学生独立写作与写作评价。学生可以根据给定的或自己选择的题目写一篇250左右的小议论文,在反复检查后,由教师给予批阅,作出评价。

4.结语

体裁教学法为雅思议论文写作提供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该方法的指导下为雅思议论文写作提供了一个有章可循的套路。帮助学生掌握议论文体裁的“图式结构”,弄清其程式性和规约性,同时发挥学生创造性,兼顾语言形式和功能的学习,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Bhatia, V. K. Analyzing Genre: 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 [M].London: Longman, 1993.

[2]Eggins, S.An Introduction to 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ics 2nd Edition.London: Pinter, 2004.

[3]Martin, J.R.Language, Register and Genre [A].In F.Christie (ed.) Children Writing: A Reader [M].Vien Deakin University Press, 1984: 21-29.

[4]Swales, J.M.Genre Analysis: 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5]秦秀白.“体裁分析”概说.外国语[J]. 1997(6).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基于语料语法隐喻的认知和历时研究”(吉教科文合字[2013]第242号);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学习策略培训对外语学习者元认知水平影响的历时研究”(吉教科文合字[2014]第265号);长春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意义进化视阈下的语法隐喻研究”(长师大社科合字 [2014]004号)。

猜你喜欢

体裁
《俄罗斯的形象
——艺术体裁的修辞研究》评介
论巴赫金表述诗学中的布局形式与体裁
中考英语不同作文体裁的写作指导(三)
中考英语不同作文体裁的写作指导(二)
体裁融合音乐探析
中考英语不同作文体裁的写作指导(一)
体裁混合研究刍议: 冲突与融合*
“社交新闻”:一种新兴的新闻体裁
中学语文教材课文编选中的体裁判定问题分析
基于话语共同体的商务英语体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