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教版和苏教版小学语文阅读教材的主题比较

2015-04-07王珂珂

文教资料 2014年33期
关键词:主题苏教版人教版

王珂珂

摘 要: 阅读教材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人教版和苏教版是认可度较高的两个版本。本文力求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融合,对教材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通过有效的数据分析、翔实的举例证明、相关的文献资料、科学的实践探讨,阐释阅读教材的课文主题的异同。

关键词: 人教版 苏教版 小学语文阅读教材 主题

人教版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都采用单元的编排方式,将若干选文组合成单元,若干单元组合成教材,是两版阅读教材的共通之处。但是经过比较分析,仍能发现两者的在课文主题上的不同之处。

一、人教版阅读教材的课文主题

人教版的语文教材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即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编排线索,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版块组成单元,更关注语文与外部世界和学生主体发展之间的联系。在更宽广的视野中认识语文学科,基本以生活内容或人文主题为依据编排单元教材,体现了编者的改革意识,着眼于语文与广阔生活,学生与已有知识经验的联系,展示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过程。致力于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自行建构,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教材的建构主义学习论特征,即“知识是在人们同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知识也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而是需要在具体问题中,针对具体情境,自己进行再创造”[1]。

人教这版阅读教材基本按人文主题(或话题)编排单元,体现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的心理是由知、情、意三种过程构成的功能统一体,主张心理学应该以完整的人作为研究对象,从个体自身的角度去关注他们的经验世界。关注他们的感情、知觉、信念和意图”[2]。从一年级上册至二年级上册,三册教材以识字教学为主,从二年级下册至六年级下册,合计九册阅读教材中,每册均安排八组主题,每一主题下囊括3至5篇课文。

二、苏教版阅读教材的课文主题

苏教版小学语文阅读教材基本围绕单元主题,把听说读写、综合实践活动和练习等加以优化整合,以获取整体综合语文教学效应。

苏教版小学语文阅读教材以“单元合成,整体训练”为框架构建学习新体系,采取“一本书”、“一串珠”、“一条线”的形式编排。单元主题的选择也体现出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特点,内容涵盖面较广。

同样是主题单元,苏教版阅读教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非结构性主题单元的特征,即单元内部课文之间的逻辑层次性不甚紧密。第一单元的课文之间并不存在相互依存关系,且主题也不像人教版那样在单元导语中明确点出,可见苏教版并不执著于追求结构性主题单元,在一定层面上给予教师和学生开发文本的适度空间,体现出一定的灵活性和机动性。

三、两版阅读教材的课文主题比较

人教版阅读教材的每篇选文都紧密结合单元主题,主题丰富多样,注意选文内容与生活的联系,主题“从外在线索来说,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就内在线索而言,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3]。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主题的内容在各单元的导语中加以提示。笔者统计了二年级下册至六年级下册,共九册教材的单元主题,概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两者相比,苏教版比人教版增设了季节风光、历史故事、文体单元等主题,减少了传统文化、想象世界、语言艺术、热爱生命、阅读书籍、写作手法等主题。可见两版阅读教材在主题追寻上的异彩纷呈和各具特色。

按主题的特征分,有结构性主题单元和非结构性主题单元。“结构性和非结构性的区别在于教材所确定的主题单元内部是否具有逻辑层次”[4]。

人教版阅读教材是比较典型的以人文主题编制教材单元的范例,其优点突出表现在:“从学生个体发展的角度,关注他们的经验世界,尤其是知、情、意三者的统一。能较集中地体现语文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尤其关注学习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教材各内容要素实际构成了模块结构,安排学习内容时,知识、技能、情感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协调、衔接、交叉、融合,有利于促进学生融会贯通地学习语文,获得语文素养的整体发展。”人教版阅读教材中,单元人文主题涵盖内容之广泛,反映思想之鲜明,都体现出编者的独具匠心。

可以清晰地发现,自然景物、爱的旋律、社会生活、哲理故事、科学世界等主题是出现频率较高的话题,体现出编者对儿童生活的关注,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从横向看,人教版的低年级教材选题以自然景物、社会生活等话题为主,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第一学段阅读教学提出的明确要求:“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中年段在持续关注自然景物、爱的旋律、社会生活等话题的前提下,增加了科学世界、想象世界、哲理故事等话题,体现出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第二学段“阅读”的明确要求,在拓展丰富主题的同时,关注文本自身,揣摩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高年段的话题除了增设经典名著、保护环境等主题,在思想深度上也进一步提升,更是直接将写作手法和语言艺术作为某一单元的主题,囊括进教材中,体现出对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目标的追寻。

这种由浅入深、丰富多彩的基本主题安排,体现出教材力求呈现生活本身的丰富多彩,体现出教材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学生,是“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语文观念的产物。

苏教版阅读教材中所确定的主题单元内部逻辑层次没有那样严密,结构性没有前者清晰。在苏教版教材中,存在以人文主题或话题安排单元的编排方式,例如,四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紧密围绕“自然景物”的主题,安排了《泉城》、《九寨沟》、《田园诗情》、《桂花雨》这四篇课文,展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和世界各地的民风民俗。再如五年级下册的第六单元,展现了一幅雄壮恢弘的革命历史画卷:《七律长征》气势磅礴,表达了共产党人不畏艰难、乐观顽强的斗争精神;《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从一个侧面反映革命前辈的战斗情谊;《大江保卫战》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民解放军誓死保卫人民生命财产的感人画面。

苏教版阅读教材中也存在很多以其他方式编排单元的例子。按照文体类型编排的如三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东方之珠》、《小露珠》、《石榴》同属于写景散文。这种以文学体裁编排选文内容的教材,在国外教材中较为常见,将相关选文加以组合,按每种文体的艺术特征、基本题材内容确定单元,兼顾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这样编排能够保证学科的系统性,但最大缺陷是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缺乏关注。

苏教版中按照生活内容编排的单元,如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走,我们去植树》既与开学初春光明媚的季节特点相符合,又倡导学生走进自然,拥抱绿色;《第一朵杏花》讲述了竺可桢爷爷观察花期时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燕子》用清新俏皮的语言描摹出小燕子生动可爱的形象。贴近生活实际,通过教材呈现生活本身的丰富多彩。

人教版的结构性主题单元突出了逻辑序列的精密性和层次性,而苏教版的非结构性主题单元则给予教师和学生更大的自主阅读和开发文本的空间。从组元形式上看,人教版偏向“纯粹主题单元”,苏教版更侧重于“混合主题单元”。即人教版的大多数单元以主题统领,用导语点明。苏教版的混合主题单元在编排上既考虑人文主题,又考虑其他因素的单元形式,力求实现学科知识、学生经验、社会生活三方面的统一。帮助学生融合与文本之间视界的差距,获得情感体验,提升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范印哲.教材设计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46.

[2]钟启泉.对话教育——国际视野与本土行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7-18.

[3]徐向阳.人教版与苏教版语文教材在单元组织上的比较.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1(11):151.

[4]胡根林.关于语文教材“主题组元”的理解与反思.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3):29.

猜你喜欢

主题苏教版人教版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几何背景在不等式学习中的作用——以湘教版、苏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为例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
苏教版化学必修模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人教版选修七核心词汇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