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015-04-07王振侠

文教资料 2014年33期
关键词:农村中学阅读理解能力培养

王振侠

摘 要: 阅读理解能力是综合性很强的能力,是一种特殊的能力。与其他学科相比,对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是其他一切学科的基础。本文从培养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热情;创造各种条件增加阅读量,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两个方面阐述农村中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提出可从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方面提高农村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 农村中学 阅读理解 能力培养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读者通过阅读文字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客观信息和主观意图。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可以说,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培养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理解是一种首要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对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在语文教学、考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阅读教学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点。理解文本,阅读是基础,如果没有阅读量的保证,那么由量而质的转变就无从谈起。阅读量从一定程度上能体现学生对语文核心和精神的把握,深入学习语言的核心、汉语的精华,要依靠阅读理解能力。

本文就如何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前提下,想方设法增加学生阅读量,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作探讨。

目前因种种原因,农村中学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较差,受环境的制约、经济条件的影响、阅读时间的减少等造成学生阅读量减少,中考时语文阅读理解题课本上的内容很少,导致学生把大部分时间放在数理化科目上。因此,如何改变农村中学阅读现状,培养阅读兴趣,扩大阅读范围,增加学生阅读量,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运用以下方式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首先,培养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热情。这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先决条件,因为现在有些学生情愿把时间花费在看电视、玩电脑上,也不喜欢读书。有的学生虽然在那儿读,但只是用眼没用心。而且因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农村中学的学生很少有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要从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入手,这就需要老师巧妙的引导,让学生读感兴趣的书激发阅读兴趣,在日益丰富的阅读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每天语文课前,我都会给学生三分钟时间,让一位学生讲一个故事,或者朗诵一篇文章,并说明为什么选择那个故事或那篇文章,甚至在课堂上根据电视、电脑所提供的某些信息引出知识等抓住每一个机会激发学生想要探索知识、想要阅读的欲望。有了兴趣,下面的工作就会顺利展开。

其次,创造各种条件增加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根据农村中学现有条件,我选用以下方法增加阅读量。

一、利用学生的有效时间增加阅读量

进入中学因为科目增多,学生不可能把其他时间挪来用作阅读课外书籍,这就需要利用学生的有效时间增加阅读量。如何增加学生的有效时间呢?约翰·托马斯认为:“课堂管理如若组织得当,实施有方的话,教学便会得到加强,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程度。”我以课堂为主阵地,增加学生有效阅读时间。通过规范的课程,组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活动程度,获得更长的有效学习时间,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每周抽两节语文课,用来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利用假期、周末读一些书籍,开学后组织学生进行阅读资料的交流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逐渐增强阅读意识。

二、有效利用校内图书馆的有限资料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农村中学的图书馆因学生的阅读时间少,加之馆内书刊陈旧,更新不多,数目较少,很多都成了摆设。但是,对于时间不充裕、阅读少的农村中学生来讲也是一块不错的“营养加餐”之处。

每周,我给学生专门设定一个“图书馆日”,那天,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到图书馆借一本感兴趣的书,并在规定的时间读完,如读不完,说明原因,再续读。这样既有效利用了读书条件,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速度,还促使学生多加涉猎,扩大了知识层面。

三、交换阅读资料,培养阅读合作精神

农村的闭塞与落后很难让学生有足够的金钱购买大量图书,农村中学的学校给学生所提供的阅读资料,仅限于学校图书馆的部分资料。因此,要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就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师不要拘泥于课本,不能把学生禁锢在课本与教辅书上,让学生对阅读失去兴趣,这是可悲的。“书非借不能读也”,学生对于借来的书会更加珍惜,阅读会更认真,因为时间的限制,速度也会提高,学会快速阅读,对于扩大阅读范围,增加词汇数量,丰富语言知识,增强阅读语感都大有裨益。

课堂上,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交换学习资料,增加阅读量。教师不仅要培养农村中学生的合作精神,交换阅读学习资料,还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大家积极参与文学沙龙、读书会、佳作欣赏会、读书心得会等,在活动中相互合作、相互交流,以此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同时培养整个年级、甚至整个学校的阅读合作精神。

四、增加阅读时间和阅读量

学生在阅读方面,除了有兴趣外还要有一定的时间,增加阅读量,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就要增加学生的阅读时间。教师要善于运用零星时间引导学生读一些有意义的书籍,而且有意识地给他们安排课外阅读的时间。

在教室里,我设置了一个图书角,把杂志、报纸订在一起,用夹子夹起来挂在墙上,书籍放在桌子上,并派专人负责管理,方便学生在课间或饭后随时阅读。这样把零星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无形中就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

五、精选阅读材料,扩大阅读范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农村中学学生的阅读资料,仅限于学校图书馆的部分资料及国家提供的一些书籍。语文老师要结合课程标准选一些适合农村中学生阅读的书籍,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首先就要看懂文章,并对文章进行赏析、评析。其次让学生讲文章。学生在讲文章的同时能体现出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及说话条理,能体现出对作者所要表达的事件、感悟,说得清晰明白。再次,挑一些对学生在理解力上有“张力”的书。利用看懂的部分把看不懂的部分弄懂了,那么学生的理解能力就提高了。

为此,教师要精心选择阅读材料,要使所选择的材料在题材、体裁、难度等方面适合农村中学的实际水平。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学生阅读,只要是学生自觉的阅读行为,老师就应该鼓励。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中阶段的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到三部中外名著。各地中考也把名著阅读纳入中考考查范围。因此,对一些适合青少年学生阅读的时代著作、美文佳作,教师要及时推荐,让学生有择而食,从而引领学生健康阅读。

阅读能力要真正提高,需要运用各学科知识,不能只读有关文学的著名书籍,应该多读一些报纸、杂志、期刊等,增加阅读量,拓展阅读范围。因为只有学科知识丰富了,才能真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生阅读时关键不是看读多少,而是看在读的时候是不是用心用脑了,是不是思考了,是不是举一反三了。

六、计划阅读,强化阅读效果

现在农村中学学生的学习精力几乎被繁重的学科作业吸干,让学生无闲暇时间读书;回家没有学习氛围,没有了阅读热情,不能拓展更广阔的阅读空间,不能阅读更多书籍。

为此,在阅读教学中,若没有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甚至根本没有制订阅读教学计划,就会导致阅读教学的盲目性。一些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练习时,临时给学生增加一些阅读方面的知识,更没有开设专门的阅读教学课。其实,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大失误。任何无计划的教学都是失败的教学,如果没有制订完整的教学计划,就根本无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开学初,我就拟订一个针对全体学生的总体阅读计划,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拟订一个小的阅读计划,每周调整一次,最后检测自己的阅读情况,和总计划进行比较,看自己的完成情况和提高阅读能力的效果。

本次期末考试我班语文阅读理解的成绩比第一学期高3.36分,比兄弟班级高4.02分。可见以上方法,既保证了学生阅读的时间,增加了阅读量,扩大了阅读的范围,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总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需要老师、父母、学生、乃至社会一起解决。

在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农村中学语文教师要真正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就要不断为学生尽可能地提供宽松的阅读环境,让学生有时间读书,有条件读书。让学生在阅读中既有广度又有深度,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素养,丰富学生底蕴,盘活教育资源。我们要从农村中学的阅读教学实际出发,大胆创新,努力挖掘一条适合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方法、新思路。

参考文献:

[1]王富仁著.语文教学与方学.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6.

[2]钱加清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10.

[3][美]j.布罗菲著.陆怡如译.激发学习动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本项目得到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基础教育改革与实践科研项目基金资助。

猜你喜欢

农村中学阅读理解能力培养
新高考改革下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农村中学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