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的特色研究

2015-04-07朱明霞

文教资料 2014年33期
关键词:蒙学特色

朱明霞

摘 要: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是清代澄衷蒙学堂的蒙童课本,因其内容丰富、独具特色、影响深远而享有“百年语文第一书”之誉。本文从编纂目的、装帧和编排三个角度,归纳总结该书的特色。

关键词: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 特色 蒙学

一、简介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初版于一九零一年,全书四卷八册,共选三千二百九十一个汉字,插图七百六十二幅。《字课图说》①的主要编者为刘树屏,虽其留世资料不多,但我们仍可从仅有的记录②中感受到其博学才干及淡泊心性。相应的,《字课图说》也留下了务实、广博的印迹。

《字课图说》的编排体例为“检字、类字、图说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六部分。图说四卷中,前三卷较具体,基本为名词。卷一所收汉字包括天文地理、自然现象、山川河岳、各国知识、地方小志等;卷二所收汉字涉及人事物性、乐器武器、花鸟鱼虫、矿物金属等;卷三所收汉字为度量衡、日常生活、农业工业、虫豸动物、野生植物等。卷四较抽象,有动词、介词、连词、助词及叹词,所收汉字包括人类活动和语言文字。

内容方面,《字课图说》对所收之字的解释分为简说和详说,简说为十岁以下的学生而设,详说为十一岁以上的学生而设;注音、释义各有侧重,以常用字为主,生僻者不载;字义分简详二类,识字之序也分浅深二级,先浅后深。

二、开发性灵,培养新才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是有史以来第一部由学校编纂的语文课本,较之以往个人自发编写的蒙学课本,《字课图说》的特色之一是其编纂目的针对性很强,具体体现在编纂对象、目标的明确性和编纂理念的前瞻性上。

《字课图说》是刘树屏特地为学堂学生编写的。在当时,澄衷蒙学堂③是专为上海宁波籍贫家子弟设立的新式学校,而旧时的“三百千”蒙学书籍已不能满足师生学贯中西的需求,且此时市面上尚未有适用于启蒙阶段的普及版教材,对此情状,常镜海曾概述:“盖私塾旧法,往往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篇,剪裁成为字块,使儿童易记。其后上海叶澄衷于光绪年间,立有澄衷蒙学堂,该校为学生便于识字起见,连缀字块,著成《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一书。”④《字课图说》同以往《史籀篇》、《仓颉篇》⑤之类的字书相比,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都很具体——将识汉字与识古今中西并举,专为培养澄衷学堂的新式人才。

此外,编纂之初《字课图说》已有明确编纂理念作为成书指导,它秉承《澄衷学堂章程》中所倡导的“性灵说”:“训蒙以开发性灵为第一要义。教者了然于口,听者自了然于心;即或秉质不齐,亦宜循循善诱,不必过事束缚,以窒性灵。”⑥在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尚未有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和以杜威代表的现代教育思想之争⑦,“性灵说”关注学生的天性与灵魂,却已与今日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有相通之处,体现出其前瞻性。

三、图文精美,灵活创新

《字课图说》的装帧设计是其另一大特色。具体来说,《字课图说》插图、书法的艺术性,印刷和版式的创新性,使得整部书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甚至是收藏价值。

《字课图说》以形象的图画辅助蒙童掌握抽象的汉字,编者“凡名字动字之非图不显者,均附以图,或摹我国旧图或据译本西图”⑧,其中人物、花鸟、建筑、器物等多为《点石斋画报》风格。《点石斋画报》于“空间与构图方面,采用结合西洋透视和中国风俗画中的俯瞰视点以及三远法相结合的这种手法,……在表现手法上,采用中国传统白描,配合运用西洋明暗法”⑨。构图严谨,线条流畅、简洁、优美,兼具精准性和艺术性。除插图精心绘制以外,书中汉字也是由有“民国十大书法家”之称的唐驼所写,画与字的美感共同造就了《字课图说》的艺术性。此次《字课图说》的再版,也系民间收藏的原典重被发现,才使得这部精美的蒙学课本重回大众之间。

除艺术性外,《字课图说》也颇与时俱进,富含创新性。印刷方面,《字课图说》采用当时流行的石版印刷方式。“中国以石法印制书籍,大约始于清代的同治、光绪朝以后。”⑩石版印刷作为新事物很快就有了新用途,“清季报纸已很发达,图文井重,石版既便于印制图画,……石印画报应运而生。……创刊较早,价值较大的石印画报要算点石斋画报”{11}。《字课图说》扉页刊“苏州吴子城绘图,上海顺城书局印”,次页印“光绪岁次辛丑孟冬月,澄衷蒙学堂四次石印”,即表明在木版印刷向石版印刷过渡的技术转型期,《字课图说》已采取新法,用石版印刷保证了《点石斋画报》风格的图文原貌及其精美度。至于版式方面,《字课图说》不同于一般线装书的通常格式而创新采用“六宫格”式样排版,配以《点石斋画报》风格的图画,使得该书图文合参、样式灵活。

四、中西百科,实用弥新

《字课图说》除了直观的艺术性和创新性的特色外,还具有内在的开放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历久弥新性的特色。其中,开放性是指《字课图说》中受西学东渐影响部分的特点,综合性和实用性指的是《字课图说》内容中百科全书式的特点,而历久弥新性则着眼《字课图说》一书在历史发展中的特点。

具体来说,《字课图说》中汉字的选择、编排和释义最明显地表现出开放性、综合性和实用性的特点。编者放眼国际,将当时先进的科学观念融入书中,又综合地理、物理、生物等多种学科知识,丰富而又实用。

比如,课本中“清”字之下,附有一张完整的大清地图,之后二十二省份的介绍都延续此法,化抽象为具体。国内介绍完毕之后,《字课图说》放眼于国际,依次介绍俄、英、法等国,详略得当,如卷一三十七页对“英”的解释是:“英吉利在欧罗巴西海中,地共二大岛,分四部,都城曰伦敦,繁盛甲天下,其国以水师雄海上。雍正后,始来互市,道光咸丰中,两启兵爨,遂据香港,订约通商。”客观简洁,不卑不亢。

除地理通识教育外,《字课图说》也囊括了许多当时最先进的物理知识。如卷一五十八页对“潮汐”二字如此释义:“潮汐之理,昔人但谓地与日月相吸而成,惟地球背日月面成潮之理,终难明确。数年前美国天文学家,谓地球对日月面与背日月面所成之潮,不仅关日月吸力,更由向心离心二力而生。”其中,已出现“向心力”、“离心力”这样的科学术语。

在地理、物理知识之外,《字课图说》还涉及一些化学、生物学科方面的知识。比如卷二的五十八页到六十二页对金、银、铜、铅、锌等名词加以说明;卷三五十四页到一百三十页介绍蔬菜、草花、哺乳类、微生物等。这些百科知识蕴藉于汉字学习中,寓学于乐,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融为一体,实乃难得。

《字课图说》再版时,许多学者文人提及其中的“人文关怀性”,出版社甚至以此为宣传要点。笔者认为,与其讨论其人文关怀性,倒不如着眼于其历久弥新性。

《字课图说》的编排一定是经过编者的仔细斟酌才决定的。该书的卷首之字可视作每卷的高度象征,而四卷卷首字的选择排列也可为我们提供一些理解本书内容编纂脉理的角度。图说卷一第一字是“天”,卷二为“礼”,卷三为“数”,卷四为“孕”。“天”象征人和自然、天地的关系;“礼”象征人和人、社会的关系;“数”象征人和文化、文明的关系;从“天”到“数”,编者将人的独立性置于社会属性之前。最后一卷落在“孕”上,有繁衍、生生不息之意,也可视作是对蒙童的一种期待。《字课图说》一步步带领蒙童认识外界与自身,视野广阔,大气平和。

《字课图说》的内容编排,无过多意识形态浸染,但因立足于完整的教育,所以无论时代怎样变迁,也历久弥新,不被淘汰。

不仅如此,事实也证明其历久弥新性。《字课图说》线装函套收藏版于2014年1月份出版,一经推出,遂引起讨论热潮,半年之余,平装普及本也已出版。此外,一些独立教育机构如文心书馆也将《字课图说》作为辅助教材。对于《字课图说》中的繁体字、异体字等阅读障碍问题,亦有学者正在做《字课图说》的梳理工作{12}。一部沉寂了百年的蒙学课本,如今再版,广受欢迎和推崇,其生命力可见一斑。

五、总结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一书内容丰富,兼具艺术审美价值与教学实用价值。该书编纂目的明确,专为澄衷新式学堂学生所作,以期培养通才;编纂理念先进,以学生为本的“性灵说”为指导;其编纂目的的自觉性和编纂理念的前瞻性可谓开风气之先。此外,从直观感受的角度来说,《字课图说》点石斋画报风格的插图、优美的名家书法和清晰的石版印刷都别具特色,也使该书装帧兼具创新性和艺术性。从内在编排来看,《字课图说》博采识字课本、《说文解字》、百科全书等众长,融开放性、综合性和实用性为一体,实属难得。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字课图说》并不是端坐高阁的学术文物,“性灵说”赋予该书根植于人的生命力,使其历久弥新,不断给人以参照与指引。该书于今不断再版,进入寻常百姓家,继续发挥其承载、传承中华文化的特殊魅力的作用,当真不愧为“百年语文第一书”。

注释:

①本文一般将《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简称为《字课图说》。

②刘树屏(1857-1917),字葆良,江苏常州人。出任公学总理后,公布了《整顿学堂条陈十则》,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民国元年后刘隐居不出。

③澄衷蒙学堂由叶澄衷先生于1899年独资创办,它是中国近代较早的私立新式学校。

④常镜海.中国私塾蒙童所用课本之研究[J].《新东方》第一卷第八期,1940年。转引自徐梓,王雪梅:《蒙学要义》[M].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242页。

⑤《史籀篇》是我国见于著录的最早的一部字书.《仓颉篇》是童蒙识字课本。

⑥《澄衷学堂章程》.上海虹口澄衷学堂印书处刊,“教习”第三条。

⑦研究者们习惯将赫尔巴特视作“教师中心论”的代言人,将杜威视作“儿童中心论”的典型代表。

⑧刘树屏编,吴子城绘.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凡例.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全8册.北京:新星出版社,2014,5,第1页。

⑨谢菁菁.西画东渐与《点石斋画报》[D],中国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第88页。

⑩苏铁戈.漫话中国的石印本书籍[J].图书馆学研究,1987年02期,第147页。

{11}张铁弦.略谈晚晴时期的石印画报[J].文物,1959年03期,第1页。

{12}于一爽.审视《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凤凰文化,http://culture.ifeng.com/a/20140520/40376809_0.s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4年5月20日。

猜你喜欢

蒙学特色
中医的特色
基于CiteSpace的蒙学教材研究可视化分析
特色种植促增收
日新才能启蒙
中医的特色
蒙学:古人的儿童教育智慧
完美的特色党建
特色小镇党建怎么抓?
宋明蒙学中的音乐教育对当代儿童音乐教育的启示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