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城市建筑入口的内外空间

2015-04-05

山西建筑 2015年32期
关键词:参与者入口空间

富 尔 雅

(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解读城市建筑入口的内外空间

富 尔 雅

(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结合城市建筑入口空间的功能作用,对城市入口空间所表达的意义、过渡属性、空间范围的模糊性等进行了阐述,指出城市建筑入口空间作为一个无界的空间样态,使建筑空间与城市公共环境空间出现了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发展趋势。

建筑入口,空间,环境,媒介

1 关于入口空间

面对日益发展的现代生活,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因而在空间处理和城市公共环境感受方面有了更为全新的认知和要求。不仅体现在舒适感、美观度,人性化和精神层次的高要求也渐渐的融入了日常生活。

城市建筑入口空间是建筑内部环境与外部城市公共环境的接壤地带。在空间位置上,它体现的是一个中间的位置,既不属于建筑内部环境,也非单纯的外部空间,即具有“非内非外、亦内亦外”的空间性质。这一观点与日本的著名建筑大师黑川纪章的“灰空间”概念是一致的[1](即:环境空间中虚与实的过渡空间)。建筑入口空间在结构主义的层级体系中,是各层级之间相对内外之间的融合过渡,既是虚与实的过渡,也是连接两个实体之间的过渡空间,它所要产生的作用服务于两者,强调融合于整体环境之中。

功能范畴上不仅提供了进入公众建筑环境的媒介,同时联系和整合了主体建筑与周边的环境。它承载着参与者与被参与的环境之间的情感传递,是具有一定主题指向的空间区域。像具有实质意义的建筑单体或以环境为前提的景园,其所在的周边环境都包含在入口空间的范畴之内。因此,它们在设计中扮演着完善城市公众环境的重要作用。

2 空间范围的模糊性

对于建筑的入口,常规建筑设计中以门为界,作为区分建筑体内外空间的形式。比较建筑入口空间而言,是不存在于界定的空间范围。城市建筑入口空间的对象是参与者,它直接影响着参与者的心理和行为,根据受众群体的需求创造出多样化的形式空间,并且对空间再加工,最终呈现一种丰富空间,满足多样人群需求的意义。

以城市加油站为例,为方便汽车的加油需求,入口空间处理上采用开放式,既没有予以区分内外空间的大门或是围栏,也没有需要具有情绪暗示的情感要素设计。其功能指向性很强,以便于需要加油的汽车在短时间内完成高效率的加油过程,因而入口空间没有十分清晰的界定。多数的设计者在商场、超市、家具材料市场、银行等等场所的设计中,入口空间的设计也不具有十分明显的范围界定。原因是,希望建筑本身更具亲和力和开放性,从而提高体验者的参与性。

建筑入口空间范围的模糊性是现代人追求以人为本的核心体现,通过行为感知空间的要素,从内而外的关注参与者的理性诉求。建筑也因其多样形态和丰富的内涵而模糊了空间的范围。空间其本身具有一定的潜力,它能够引导前来参与的人们去观察、体验,并以不同的方式来理解它,而这个过程也相继充当着完善环境和建筑本身的作用。

3 多重意义的诠释

建筑入口空间具有多样性的意义,除首要的入口的功能属性,从空间意义上给人以复合的感受。即在空间、时间不同的基础上,同时含有功能意义和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多重内涵。建筑入口空间的信息传递给大众是一种不同空间、时间意义的叠加。

我们对北京天安门的熟悉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象征了明清时期紫禁城的入口,作为分界内部皇宫和外部公共街道(长安街)的界限。另一方面,新中国成立后,对古代遗址的保护成为今天对于历史崇敬的一种表现形式。今天的天安门已经成为了感受历史的一个桥梁。走进故宫,更为真实的回顾漫漫历史长河留下的璀璨文化。心生敬意的同时,更为深刻的感悟、觉醒、总结前人的经验,指导现今的社会发展。

4 兼具过渡属性

建筑入口空间过渡性表现在空间展示的层次。入口空间作为一种中介空间而存在,是形成建筑内部向外部环境的延伸,也是外部空间向内部空间的渗透媒介。入口空间的出现使建筑内外空间形成了相融相通,丰富的层次感和空间的渐进感,使得空间形成秩序感和条理性。建筑的内外空间自然而有机的结合起来,浑然一体。在建筑整体样态的“外空间→入口空间→内空间”三者渐进的层次得以顺理成章,自然与人工空间得以交融渗透。减少因建筑脱离城市环境而产生的孤立存在感,纵观建筑之间,建筑与周边的环境乃至整个城市的环境都得以有机结合[2]。

莱特的流水别墅为这一观点做了很好的诠释。因地制宜,充分结合环境带给人更细腻的感受,在不违背环境的基础上,让建筑依附于自然,令其达到更为贴切的自然与人工的完美结合。流水别墅之所以如此的闻名于世,它更好的结合环境,让原本静止的建筑环境参与到了自然的生态繁衍之中,带动居住场所充满生机,让居住者内心得以更好的舒展,也是居住环境与自然最好结合的一个成功的典范。在这一设计中建筑的入口空间便成为这个设计的关键,即连接内部居住环境和外部自然景观的“窗口”。这个广泛的“窗口”在不同的位置有着丰富的体现,让自然融入室内环境的同时,更加加深了建筑入口空间在这个居住场所的重要性。

从生理和心理上的角度,建筑入口空间带给人以良好的空间过渡感受。人们因不同的环境和领域产生多样的心理感受。心理状态的转变也正是需要有一个过渡空间来铺垫和改善,使得这种由紧张到轻松的心理状态得以更好的过渡。城市建筑入口空间同时也为参与者的心理转换和情绪铺垫提供了空间和时间的准备。

5 寄望表达的媒介

城市建筑入口空间设计,既处于与周围环境融入的内外兼得的空间范围,同时也是建筑师、艺术家表达和传递的媒介平台。参与者以一种先入为主的主观情感和视角给予体验的前期心理铺垫。许多建筑作品在完成的时候偶有未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或是传达不够鲜明一些特性。在环境处理手法上利用建筑入口空间,引导或是强调设计主旨,借用一些特定的元素,材质、色彩等表现手法,以丰富空间,从而强化氛围,加深参与者的观感印象。通过简单或是强烈的对比来表现所要传达的感情色彩,结合多样的艺术手法和文化信息的导入完善建筑本身的信息传递,弥补建筑设计中的不足,丰富设计者所要传达的内容。

6 结语

在空间位置上,建筑的入口空间介于建筑物内与外的渗透性地带,它的核心作用是以“交往”情感的寓意传达,铺垫参与者的内心情感,并以一种艺术语言主动积极地调动参与者的情绪与行动力。完善建筑入口空间作为“引导者”的使命,丰富艺术的形式和艺术表象。它虽是一种虚质的环境空间,却切实的成为情感传递的桥梁。介于时间和空间基础上,令内心情感与建筑物发生直接的关联。它是设计者潜意识里凸显建筑特点的一个平台,也是介于人们内心世界中,与时间和空间的对话媒介。

[1] 傅宏英,丁大军.中国传统建筑入口空间初探[J].中外建筑,2008(7):35-36.

[2] 赫 曼,赫茨伯格.建筑学教程:设计原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3] 井 渌,罗萍嘉.城市视觉笔记[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

Inside and outside space-interpretation of city building entrance

Fu Erya

(NortheastForestryUniversity,Harbin150040,China)

Combining with the function role of urban building entrance space, this paper elaborated the ambiguity of meaning, transition properties, spatial range expressed by the urban entrance space, pointed out that the urban building entrance space as an unbounded space, made the architectural space and urban public space environment appeared the mutual infiltration, mutual fusion of development trend.

building entrance, space, environment, media

1009-6825(2015)32-0027-02

2015-09-07

富尔雅(1985- ),女,硕士,讲师

TU-024

A

猜你喜欢

参与者入口空间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台胞陈浩翔:大陆繁荣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空间是什么?
基于新一代称重设备的入口治超劝返系统分析
创享空间
秘密入口
浅析打破刚性兑付对债市参与者的影响
作品三
第九道 灵化阁入口保卫战
海外侨领愿做“金丝带”“参与者”和“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