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颠覆与突变的时代

2015-04-05刘春雄

销售与市场(评论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柯达大象战略

文|刘春雄

颠覆与突变的时代

文|刘春雄

创新往往来自边缘和边界,来自自己打败自己的觉悟。

如何定义现在所处的经营时代?很多问题取决于这个判断。从结果看,大象级的企业纷纷倒下,如柯达、摩托罗拉、诺基亚等;或者陷入与过去巨大反差的经营状况,如微软、英特尔、惠普、宝洁、索尼及日本家电企业。同时,一些创业小企业快速崛起,蚂蚁迅速成长为大象,如小米,如中国IT业的BAT。

大象级的企业做错了什么?它们甚至比以前更优秀,但它们没有认识到所处的时代变了。

时代变了,那么一切都得变!这是一个抬头看路比埋头拉车更关键的时代。

大约150年前,作家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里作出大量不可思议的惊人预言,后来基本上都实现了,但花了很长时间。现在,就连最大胆的预言家都不敢轻易做出预言,因为现实比预言来得更快。真的是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这是一个技术颠覆和迭代的时代,一个行业突变的时代。一切变化太突然,甚至来不及反应。等到反应过来,可能已经晚了。或许再过一段时间,现在的世界500强的多数企业,都会成为商业历史上的遗迹。

技术与行业

要理解目前所处的时代,必须掌握两个关键词:一是技术颠覆或迭代;二是行业突变。

新时代的形成,有下列技术和环境背景:

第一,颠覆性技术或迭代技术的反复出现

在颠覆性技术出现前,行业有技术壁垒,依靠者有优势。比如,在光学相机时代,要在技术上超越柯达是极其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再如,特斯拉的出现,回避了汽车行业的技术壁垒。如果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出现,可能再次颠覆汽车行业的技术壁垒。

苹果公司每进入一个行业,都会对这个行业进行颠覆。比如,苹果公司的CEO库克说,电视行业已经落后了40年。确实,电视行业虽然有技术进步,但一直没有颠覆性的技术。如果苹果进入电视行业,可能让电视行业积累的所有技术失效。

IT行业绝对是一个快速颠覆的行业,以前所指的IT行业,领域很小。现在,IT行业在与越来越多的行业接轨,或者其他行业被IT行业所改变。

最近,一篇《手机什么时候消失》在网上流行。IT技术不断进行颠覆与反颠覆。数码照机颠覆了胶片成像技术,平面触屏手机颠覆了诺基亚的键盘式输入,到微信逐渐代表了OTT业务对手机移动通讯的部分替代,到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对PC端业务的部分替代。

IT技术对社会的改变,完全可以与前三次工业革命相媲美。用IT界人士的说法: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谷歌的“X实验室”,正在逐步把人类的梦想变成现实。

第二,PE、VC、众筹和IPO的出现,直接跨越资金原始积累

可以说,没有PE和VC,就没有硅谷。硅谷是技术与金融的完美结合。

企业的发展,从资源来源讲有原始积累和资本聚集两种方式。原始积累就是滚动发展,经济学家讲,利润是未来的成本。这就是资本原始积累。

资本聚集就是外来资本支持企业快速发展。在传统行业,资本聚集的前提条件是盈利能力。

硅谷则更进一步,PE、VC和众筹的出现,根本不需要盈利能力,只要有一个好故事,就有人愿意投资。过去,创业至少需要种子,现在连种子也不需要了。由于金融的参与,蚂蚁变大象不再是奇迹。

格力的发展,用了20多年,走的是原始积累的路子。小米用了几年时间,就敢与格力“打赌”,走的是技术与金融结合的路子。

第三,网络和现代技术所创造的新生活方式

10年前,迷恋电视的学生会遭到家长的呵斥。现在,这种现象已经很少,取而代之的是手机刷屏。不是有人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

一个产品可能是产品,一系列产品形成了新的生活方式。年轻的一代,就生活在网络化的生活方式里。

新的生活方式会产生新的需求。所以,那些即使与IT无关的行业,同样会受到IT的影响。比如,宝洁最近就很苦恼,因为年轻一代认为宝洁落伍了。企业如何从全新的生活方式中发现战略机会,这是所有企业的问题。

第四,全新传播方式出现了

以往商业的传播,多数是基于付费的大众传播。然而,现在大众传播越来越无效,社会化媒体的盛行,既为传播带来挑战,也为传播带来机会。比如,小米所做的传播,几乎都是免费的,苹果更是这方面的先驱。每个时期都有一些新企业利用SNS迅速出位。

上述四项因素组合,决定了我们所处时代的两大特征:一是在技术和生活方式方面的颠覆和迭代,这个特征决定了原来的巨型企业可能迅速丧失价值,甚或连反思的机会都没有,大象的倒下,就是这方面的原因;二是新技术和产品,利用“创意+金融”或“技术+金融”,能够快速崛起,蚂蚁迅速成为新的大象。

谁来打败自己?

在一个竞争者与毁灭者并存的年代,企业既要关注竞争者,更要关注毁灭者。

在一个埋伏了众多毁灭者的年代,企业必须关注“谁来打败自己”这个话题。这个问题可以有两个答案,一个是新崛起的毁灭者打败自己;另一个是自己扮演毁灭者,自己打败自己。

别人打败自己是毁灭,自己打败自己是重生。

大象的倒下与蚂蚁的突变,表现为毁灭者打败自己太容易了,以往获得的竞争优势可以在瞬间被秒杀。那么,企业能衍生出“自己打败自己”的功能吗?

20世纪的管理学,已经让企业发生异化,其表现就是每个人变成高度专业分工里面的一个无足轻重的工序,根本不关注自己所做的工作能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什么样的价值。

企业如同个人一样,有一种本能,即在现有系统内不断强化的本能。高度专业化的分工,又让这种本能得到进一步强化。于是,企业变成一台高效运营的机器,每个岗位关注的都是效率,只有少数人关注方向。当所有岗位都关注效率时,少数人想改变方向也变得极其困难。

技术创新就面对着这样的难题。技术创新有两个结果,一种是技术创新仅仅变成技术积累,在众多技术中增加一个新技术而已,这就是企业不断强化的本能;另一种是技术创新变成企业的新战略单元,创造打败自己的机会,或者说在别人打败自己前,自己打败自己,赢得重生。

技术创新如果不能变成新的战略经营单元,那么技术创新就有可能变成一大堆成本摆出的花架子。那些已经倒下或陷入困境的企业,如柯达、诺基亚、摩托罗拉,简直就是死在技术堆里,或者说就是被大量的技术创新所埋葬。比如,我绝不相信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的技术能力不能支撑智能手机的研发,中国企业没有在智能手机领域缺位,为什么它们却在智能手机领域没有自己的位置呢?我只能说,这些企业在原有主业的经营能力足够强,但却缺乏通过技术创新催生新战略单元的能力。

上述企业所在的领域,都是产品迭代层出不穷的行业,不断发生颠覆性的技术和产品创新。企业不仅要在老产品上做好,更要不断生长出新的战略单元。否则,巨头的价值只不过是倒下的声音更响而已。上述这些企业已经被收购了,并非他们的主营业务多么有吸引力,但是,他们堆积如山的专利还是很有用的。可以说,去掉了那些专利,它们百无一用。

拥有那么多专利,为什么还倒下了呢?因为这些专利并没有为经营服务。一个业界津津乐道的案例是:柯达发明了数码相机,但自己却被数码相机打败了。

柯达相机本来有机会自己打败自己,当这个机会丧失时,他只有被别人打败了。

中国人困惑的“科研成果锁在保险柜里”的现象,在跨国公司照样存在。技术创新如何变成新的战略经营单元,现在尤其重要。

当现代管理和组织体系让大企业变成一台效率机器时,现代的组织企业很难让大企业诞生新的战略经营单元:第一,大企业所需要的战略单元,一定是能够与老战略单元等量的,然而,新的战略单元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第二,大企业研究趋势而不是机会,趋势是渐变的,机会有可能是突变的;趋势是清晰的,机会是不清晰的。在等待机会变成趋势的过程中,大企业往往丧失了时间窗口。第三,大企业往往迷信实力,而在新战略单元里,实力可以快速补强。

鉴于大企业已经变成了一台效率机器,在原有的组织框架内打败自己很难。那么,企业就应该创造一种新的战略单元,创造“自己打败自己”的组织体系。任正非所称的“班长的战争”,张瑞敏所称的“每个人都是SBU”,实际上就是这个意思。

在大企业中,创造新的战略经营单元,这是自己打败自己的前提条件和组织保障。这是最新的组织体系有别于传统组织体系之所在。

编辑:嘉文380373587@qq.com

猜你喜欢

柯达大象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
大象无形
认真的大象
大象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
柯达权:一片丹心 德才双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