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肉鸭养殖生物安全体系构建的探讨

2015-04-04高学超高金霞山东省临朐县畜牧局2626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5年1期
关键词:鸭场鸭舍雏鸭

高学超 高金霞 张 国 (山东省临朐县畜牧局 262600)

近年来,本地区肉鸭养殖不断增多,安全养殖问题成为畜牧兽医部门逐年加重的工作任务,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现就肉鸭养殖生物安全体系的构建总结几点如下,供参考。

1 生物安全体系构建要件

生物安全是一个较为广义的概念,就养殖业而言,是指防止把引起畜禽疾病或人畜共患病的病原引入畜禽群体及防止畜禽生产对人和环境造成危害和污染。而生物安全体系就是为阻断致病病原(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侵入畜(禽)群体、 为保证畜禽等动物健康安全而采取的一系列疫病综合防范措施,是较科学、经济、有效的疫病控制手段。通过建立生物安全体系,采取严格的隔离、消毒和防疫措施,降低和消除畜禽场内污染的病原微生物,减少或杜绝畜禽群的外源性继发感染机会,从根本上减少依赖疫苗和药物,从而实现预防和控制疫病的目的。生物安全体系主要着眼于为畜禽生长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从而提高畜禽机体的抵抗力,同时尽可能地使畜禽远离病原体的攻击。生物安全体系的构建应该从从选址、水源、品种、管理、消毒、污物处理等与鸭群密切相关的因素着手。

2 场址选择与设计

鸭场场址的选择要有周密考虑、通盘安排和比较长远的规划,既要考虑到地形、地势、土壤和等自然条件,符合兽医卫生和环境卫生的要求,又要与当地农牧业发展、农田基本建设以及与乡村建设等规划结合起来。同时鸭场的选址还应为鸭场未来发展留有余地,应遵循以下原则:

2.1 场址的选择 (1)场址应选择在地势高燥、平坦,土质透水性良好、持水性小的沙壤土上;水源充足且背风向阳、交通相对便利、排污方便的地方。鸭场要远离村庄、学校、工厂以及其他畜禽饲养场和畜禽屠宰场,以减少对鸭场的环境污染,也减少对居民和学生的影响。另外,必须保证正常的电力供应,尽量靠近输电线路,以减少供电投资,应有备用电源。(2)不宜建场地段:水源保护地、环境污染严重、畜禽疫病常发区、山谷洼地、交通干线500m以内、居住区500m以内。

2.2 鸭场的布局 鸭场的布局大体分为生产区、生活管理区和隔离区。生产区是全场的核心,包括鸭舍、饲料加工与贮存、产品贮存等建筑物;生活管理区包括人员的生活设施、办公设施、与外界接触密切的辅助生产设施;隔离区包括病鸭隔离舍、病死鸭处理室、贮粪场和污水池。生产管理区选择在常年主导风向及地势较高处,隔离区建在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场区间联系的主干道为5~6m。小区内鸭舍连接的支线道路,宽度以运 输方便为宜。场内道路分净道和污道,两者严格分开,不得交叉、混用。

2.3 鸭舍建筑 鸭舍形式,以有窗鸭舍为主。高度不低于2.6m,跨度9~12m,长度据每栋舍的容量而定。鸭舍朝向。鸭舍东西走向有利于夏季防暑降温、冬季防寒保暖,有利于肉鸭的生长,鸭舍间平行排列,鸭舍间距不少于15m。

2.4 鸭舍内的布局 目前肉鸭养殖通常采用网上平养,这样粪便落到网下而不与鸭体接触,能够保持鸭羽毛的干净和减少鸭疾病的发生。鸭舍内中间留通道,通道两侧用砖砌70cm高的柱子,也可以用木柱支撑,上面用竹片或木条钉好,设50cm高的围栏。在竹片或木条上铺网格1.5cm×1.5cm的塑料网,饮水和饲喂用具都放置在塑料网上。当鸭转出后再清理粪便,并进行冲洗和消毒。网上平养一般都把鸭内分为若干个小圈,每个圈的面积4~8m2。网面要平整,连接要严密,防止鸭落到网下或被卡住。

3 水源和交通

养鸭场的水源可以是地表水,也可以是地下水,无论是地表水还是地下水都要求无污染且水质良好,取用方面,pH值在6.5~7.5之间,水源附近不能有屠宰场和排放污水的工厂。交通,鸭场既要求便利的交通,又要便于卫生防疫制度的实施。一般鸭场周围3km内应无大型化工厂、矿场,1km以内应无屠宰场、肉品加工厂或其他养殖场等污染源。距离干线公路、学校、医院、乡镇居民区等设施至少1km以上,距离村庄至少500m以上;有条件的鸭场应在周围建有围墙或防疫沟,并建立绿化隔离带。

4 肉鸭的品种

鸭的优良品种繁多,其中我国的就有北京鸭、高邮鸭、建昌鸭、绍兴鸭等外国优良品种主要有樱桃谷鸭、狄高鸭、卡基-康贝尔鸭等。依据鸭的生产性能、外貌特征、经济效益推广范围等因素,樱桃谷鸭最适宜养殖。樱桃谷鸭由英国樱桃谷公司以我国的北京鸭和埃里斯伯里鸭为亲本,经杂交育成的优良肉鸭品种。该品种有几个品系,其中一个为白羽系,其余为杂色羽系。由于樱桃谷鸭的血缘来自北京鸭,所以体型外貌酷似北京鸭,属大型北京鸭型肉鸭。其外貌特征为:体型较大,头大额宽,颈粗短,胸部宽深,背宽而长,从肩到尾部稍倾斜,翅膀强健而紧贴躯干,脚粗短。全身羽毛洁白,喙橙黄色,胫、蹼橘红色。我国引进的有樱桃谷鸭m2和m3品系,m3品系的生长速度比m2快,7周龄体重m2为3.3kg,m3为3.5kg。

5 饲养管理

5.1 雏鸭饲养管理(0~21日龄) (1)温度:温度控制是育雏取得成功的关键。雏鸭1日龄时,温度要控制在35℃,以后每天减少1℃,直至第18日龄温度降为18℃,以后维持18℃不变。(2)湿度:湿度对雏鸭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刚出壳的雏鸭体内含水70%左右,同时又处在环境温度较高的条件下,湿度过低,会引起雏鸭轻度脱水,影响健康和生长;湿度过高,霉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容易引起雏鸭发病。1日龄湿度宜维持在80%,2日龄75%,3~7日龄70%,8~14日龄65%,15直至出栏维持在60%。(3)密度:1~7日龄,25只/m2;7~14日龄,18只/m2;14~21日龄,11只/m2。(4)饮水:当1日龄鸭在放入育雏区之前,需要将每只鸭子的鸭嘴在饮水器里浸一下,这样能使幼鸭容易找到水源。保证24h供应清洁的饮水。须遵守“先喂水后喂料,无水不喂料”的饲养原则。饮水器使用中小型,按50~100只鸭配置1个,饮水器中加入5%~8%的糖水,并摆放均匀,每天要清洗饮水器。(5)喂料设备及喂料方法:开食时间早些有利于雏鸭的发育。雏鸭10日龄以内,充分供应饲料,让其自由采食。(6)光照:1~3日龄24h全光照;4日龄至出栏23h/d光照。采用日常白炽灯,光照强度7W/m2。

5.2 中鸭饲养管理(22~35日龄) (1)密度:22日龄8只/m2;26~29日龄7只/m2;30~35日龄6只/m2。(2)饮水:全天供水不断,自由饮水。(3)喂料设备及喂料方法:21日龄后的中鸭,处在增骨架阶段,也是快速增重的时期,为满足肉鸭长膘需要,应当在能够消化吸收的原则下尽量增加饲喂量。

5.3 成鸭育肥饲养管理(36~42日龄) 36日龄至出栏,5只/m2。此阶段要加强育肥,在料槽内投放足量饲料,任其自由采食。

6 人员和车辆的消毒

(1)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可以经过一定的传播方式经传播媒介侵入到易感鸭群,传播媒介有好多种,可能是生物如蚊、蠓、蝇、猫、狗、鸟等,也可能是无生命的物体如空气、饮水、饲料、土壤、飞沫、尘埃等,还可以通过人员传播,特别是饲养人员、兽医、参观者、运输车辆和饲养管理用具等常常是病原体的携带者或传播者。(2)消毒措施:生产区入口处设置紫外线消毒室、脚踏消毒池,进入生产区的人员要更换工作服并经紫外线消毒,而且要脚穿胶靴从消毒池内趟过;车辆消毒池(车辆消毒池的宽度应为常用车辆的车轮周长的1.5倍,池深30cm),池内放满消毒液,且要定期更换,过往车辆都要从消毒池内驶过。另外本场用车要定期用消毒液喷雾或冲洗。鸭舍内的消毒要有专门的消毒设备。(3)场区应配备死鸭处理设备,设密封深坑或焚烧炉。鸭粪应在生产区的下风向地区进行集中处理,采用脱水干燥或堆积发酵,处理后的粪便符合无害化要求方可运出场外。同时要搞好场区绿化,改善小区气候。

猜你喜欢

鸭场鸭舍雏鸭
雏鸭的饮水与开食
雏鸭死亡率高的原因及提高成活率的措施
寒地鸭场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
浅谈雏鸭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要点
四招有效防鸭啄毛
鸭大肠杆菌病如何防治
雏鸭对温度的要求
鸭场的环境控制
肉用鸭育雏阶段的饲养管理要点
浅谈鸭病的防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