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起后备母猪急性出血性回肠炎的诊治

2015-04-04张明元张光超宰祥瑞山东省齐河县畜牧兽医局2511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5年1期
关键词:投药出血性菌素

张明元 张光超 宰祥瑞 (山东省齐河县畜牧兽医局 251100)

猪增生性回肠炎是由细胞内劳森氏菌引起的一种以顽固性或间歇性下痢为特征的疾病,多引起保育猪和育肥猪发病,在临床上母猪急性发病死亡的较少见。2014年8月本地一猪场新引进的后备母猪突然发病后急性死亡,皮肤发白肠道出血,经病理解剖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猪急性出血性回肠炎。现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

该猪场于7月份新引进后备母猪45头,均为长大二元品种猪。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所有母猪精神和采食量都正常。在8月底出现10头母猪突然发病,经检查病猪表现为食欲不振,皮肤苍白,体温略有升高,拉酱油色的稀粪。出现症状1~2d后即死亡,在死亡之前有的病猪呼吸困难。本场其他批次的母猪及仔猪均未发病。

2 剖检变化

剖检已死的及濒死的共4头母猪,最主要的病理变化在小肠末端,肠道鼓气,出血严重。尤其是整个回肠变粗变硬,就象一条橡胶管,剖开回肠可见栓塞样血凝块。回肠黏膜增厚管腔增粗,呈脑回样,横向或纵向增生,在增生的同时有一头猪肠黏膜出现溃疡。同时肠系膜水肿及肠系膜淋巴结明显肿大,呈索状,切面多汁。胃,十二指肠,空肠和其他实质器官未见明显的病理变化,个别猪肺脏间质增宽有胶冻样渗出物。

3 实验室诊断

3.1 病理组织学检查 取新鲜的病变肠段作组织切片,镀银染色观察,可在肠腺上皮细胞颈部胞浆中见多量弯曲的杆状细菌,同时对肠道切片进行病理学镜检,显微镜下可看到回肠肠绒毛变短平,肠黏膜增厚,有多量增生的肠腺,肠腺上皮细胞显著增生,形成增生性腺瘤样黏膜。肠黏膜的正常结构消失。同时采用改进的抗酸染色法和姬姆萨染色法对黏膜涂片进行检查也能观察到胞内菌的存在。

3.2 鉴别检验 用结肠黏膜制成抹片,暗视野显微镜观察,未见猪痢疾密螺旋体。取回肠和结肠内容物接种于麦康凯琼脂板上,经37℃培养48h后观察除大肠杆菌外未见其他细菌生长。

3.3 PCR检测 采取发病猪肠内容物进行PCR检测,发现有细胞内劳森氏菌的DNA片段。

经临床剖检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合实验室检测诊断为猪急性出血性回肠炎。

4 治疗

对发病母猪用泰乐菌素注射液配合止血敏注射液分开肌注进行治疗,2次/d,连用3~5d。对全群的母猪进行投药预防,每吨饲料添加80%枝原净150g+回肠康1kg+多维素1kg,连续使用7~10d。全场圈舍内外用含磷酸碘的消毒液加强消毒(细胞内劳森氏菌对含碘的消毒液比较敏感),1次/d。同时加强猪舍内的通风,改善舍内环境。通过治疗,疫情很快得到了控制。除了发病极重的一头母猪死亡,其余猪只完全治愈。全群投药2d后,未再有新的病例发生,一周后发病猪只也全部恢复正常。其中有两头确定怀孕的发病母猪也未发生流产。一个月后再次回访,所有母猪健康状况良好,发情配种正常。

5 讨论与小结

(1)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检查,本次疫病确诊为由细胞内劳森氏菌引起的急性出血性回肠炎。本病原菌多引起肥育猪的发病,临床上母猪发病死亡的较少见。此病例应为猪增生性肠炎的一种表现形式。临床表现为急性出血性贫血,煤焦油样粪便,个别病例仅表现为皮肤苍白突然死亡,本病如果治疗不及时病死率可达50%以上。(2)本次猪场发病应与外部环境变化应激和母猪自身的抵抗力弱有关。笔者遇到的几个病例都发生在高温高湿的季节,所以夏秋季应注意预防。急性出血性回肠炎容易和猪密螺旋体引起的猪痢疾相混淆,应该注意鉴别区分以免误诊。在临床上尸体剖检也可以很好的区分这两种病,猪痢疾的特征性病变主要发生在结肠,而本病则主要引起回肠黏膜增生和出血。(3)据实验室检验季胺盐类和含碘的消毒剂对胞内菌有完全的杀灭作用,因此使用这两种消毒剂严格的消毒能有效的控制本病的传播。(4)有针对性的投药是目前控制回肠炎的首选方案。胞内劳森菌是一种专性的细胞内寄生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侵入到肠道上皮以外的细胞中(如血液系统),这种特性使得细菌更容易逃避血液中抗生素的干扰,就是抗生素必须在肠道上皮细胞中达到足够的抑菌浓度才能有效的抑制本病,因此根据药物的药理特性和大量的临床实践,泰妙菌素,泰乐菌素和金霉素对本病都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投药出血性菌素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伊维菌素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硫酸黏菌素促生长作用将被禁
院前严重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两种液体复苏分析
畜禽投药的技术方法
家禽饮水投药应讲究科学
经血管介入治疗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多黏菌素E和多黏菌素B:一模一样,还是截然不同?
猪场饮水投药的技巧
羊出血性败血病的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