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肩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合治疗肩袖损伤的护理

2015-04-04陈巧林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年12期
关键词:肩袖损伤护理

肩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合治疗肩袖损伤的护理

陈巧林

(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 关节外科, 江苏 泰州, 225300)

关键词:肩关节镜; 双排锚钉; 肩袖损伤; 护理

肩袖损伤是骨外科最常见的肌腱损伤之一,是导致肩关节疼痛,活动度降低的常见原因[1], 随着关节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科医生采用关节镜下肩袖锚钉缝合固定术[2-3], 而双排锚钉固定由于更符合人体肩部解剖结构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4], 本科自2012年3月—2013年6月运用双排锚钉固定治疗肩袖损伤20例,术后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均获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20例患者,男7例,女13例,年龄38~78岁,平均46.3岁,其中左肩8例,右肩12例。受伤原因:体育运动伤1例,交通伤2例,跌伤1例,余无明显外伤史。全麻下,患者健侧卧位,患肩前屈30°,外展70°牵引。由肩关节后方进入关节腔,镜下检查肩关节。将关节镜放置肩峰下间隙,以刨削器清理肩峰下间隙,暴露破损之肩袖。距肱骨头软骨面边缘约5 mm处大结节骨床上,置入强生双固定螺钉,将缝线穿过肩袖近侧断端的近侧,打结并固定。在肱骨头软骨边缘15 mm处大结节骨床上,置入第2排双固定螺钉,缝线穿过肩袖近侧断端的远侧,打结并固定。本组20例患者均康复出院,未见局部感染,渗液,伤口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责任护士通过观察交谈等方法了解患者的心理。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针对性的做好心理疏导。向患者介绍肩袖损伤的相关知识手术的必要性,手术方法效果及术前术后注意事项[5]。对吸烟患者指导禁烟。使患者能消除思想顾虑,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2.1.2肩部支具的护理:参照患者体型选择合适型号的支具,告知患者佩戴肩部支具的作用及重要性。患者于手术前应进行试戴支具,使其掌握正确的支具佩戴方法。先将海绵包环绕于患肢腋下,前臂保持前伸,放松手部肌肉,使用短搭扣固定,再将腰部搭扣缠绕腰部一周,贴于海绵包之上。佩戴时应注意将海绵包平整地置于腋下,保持患肩外展于45°位,松紧度以可插入一指为宜,以防过紧影响患肢末梢血运或引起压疮,过松造成移位而引起疼痛。应注意避免因支具固定不当而压迫臂丛神经,导致前臂感觉障碍[6]。

2.2术后护理

2.2.1体位护理:患肩固定于外展位,麻醉未清醒时应固定患肢于屈曲功能位,清醒后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适当地伸展患肢前臂。为提高患者舒适度,可在患肢的肘部与胸部之间垫一软枕。

2.2.2疼痛护理:术后常规运用留置静脉镇痛泵持续止痛及局部冰袋冷敷联合止痛,局部冷敷对缓冲肩袖手术后疼痛有益[7]。按镇痛泵及冷疗常规护理进行护理,观察药物副作用及局部皮肤情况,防止冻伤。如患者主诉疼痛,应根据患者血象、体温等判断有无感染有无并发症发生,及时汇报医生,协助做好相应处理。

2.2.3佩戴支具的护理:损伤的肩袖组织在支具的作用下可在无张力的状态下加快愈合[8-9]。每2 h观察患肢佩戴支具是否牢靠、移位,以便及时做出调整。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注意皮肤色泽、温度感觉、有无疼痛麻木等,重视患者主诉。术后1 d患者可佩戴肩部支具下床轻微活动,保持患肢肘部屈曲90°、外展60°、前屈20°[10]。

2.2.4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术后48 h内应严密观察患肢有无肿胀、麻木,患肢皮肤颜色、温度、和患肢有无动脉博动异常以及有无臂丛神经卡压症状等,若出现患肢皮肤苍白、肿胀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术后主要并发症及护理方法如下。① 肩关节肿胀疼痛:术中灌注液持续冲洗,组织间隙有液体渗入以及手术创伤造成的组织水肿为肩关节肿胀的主要因素[11]。行患肢抬高,指导患者做患肢主动收缩功能锻炼,以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并汇报医生遵医嘱用消肿药物; ② 术后感染:肩关节镜术后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2-13]。症状表现为发热,局部红肿、压痛明显,部分患者甚至伤口有分泌物。预防措施:常规测量患者术后3 d的体温,定期切口换药,严格遵守无菌技术,保持切口敷料包扎完整、清洁干燥,合理使用抗菌素,鼓励患者多进食优质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③ 内固定松动断裂:多见于骨质疏松患者和功能恢复时活动量过大、过度的患者。临床表现为患侧肩关节疼痛及肿胀较前显著加重,患肩关节活动范围较前显著受限。应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时循序渐进,动作应轻柔,以患者能耐受为原则,不能心急过度锻炼。对骨质疏松患者,指导进食高钙的饮食,遵医嘱治疗骨质疏松。

2.3功能锻炼护理

指导患者术后功能锻炼前责任护士与手术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患者术中情况,遵医嘱对患者实施个性化的功能锻炼指导,以利于患者最大限度的恢复肩关节功能[14]。

第一阶段(0~6周):此阶段的锻炼为在健侧肢体辅助下进行患侧肩关节被动活动,禁止患肩关节主动活动[15]。除训练时间外,患者均需佩戴肩部支具。麻醉作用消失后即可指导患者进行手腕、前臂、及肘关节的主动活动,手部主要作握拳、伸指运动,要求动作充分而有力度,腕关节作屈腕、伸腕运动,前臂作旋前、旋后运动,肘关节为主动缓慢而用力地全范围屈伸运动,5组/d, 20下/组。肩关节锻炼一般至术后4周开始。“耸肩”练习:健侧手托住患侧肘关节作保护,于不增加肩部疼痛的前提之下,向上耸肩、在最高位置保持5 s, 之后放松为1次。4组/d, 10次/组。扩胸练习:健侧手托住患侧肘关节作为保护,于不增加患肩部疼痛前提之下,双肩后张做扩胸动作,在最大位置保持5 s, 然后放松为1次。4组/d, 10次/组。一周后于肩关节松弛状态下进行钟摆训练及划圈训练, 2组/d, 20次/组。每次功能锻炼以后,可冰敷肩关节30 min,以缓解疼痛[16]。

第二阶段(7~11周):此阶段肩关节锻炼以助力主动锻炼向主动锻炼过度,不能进行抗阻力锻炼。在无痛范围内进行外旋运动以牵拉后关节囊,2组/d,20次/组。

第三阶段(12~20周):此阶段为功能恢复阶段,肩关节的训练以主动练习为主,增加抗阻力锻炼,但不可参加体育运动。可以增加日常生活动作锻炼,在不引起肩关节疼痛的前提下,适当增加肩关节活动范围,尽可能完成肩关节最大范围的运动。如肩关节主动前臂上举、后伸、耸肩、内旋、外旋、内收、外展等。

第四阶段(20周后):此阶段可进行运动功能恢复锻炼,主要为加强肱三角肌、肩袖肌群及肱二头肌肌力抗阻锻炼,可进行投掷训练及姿势矫正, 3组/d, 40 min/组,促进患肩关节功能得到满意恢复。

2.4出院指导

于患者出院前1 d,责任护士对其进行出院指导。告知患者于术后两周来院拆线和复诊,检查患肩关节功能康复情况,并指导下一步康复锻炼计划。一般情况下出院后常规第1个月内每2周门诊复诊1次,以后改为1月复诊1次,有情况及时随诊。告知患者看恢复训练中出现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如果疼痛在锻炼停止30 min内减弱或消失是正常的[17]。如果训练后持续疼痛不减弱关节肿胀应及时复诊,修订训练计划。记住每次训练后即刻冰敷患肩30 min。

参考文献

[1]商培祥, 叶庭均, 王蕾. 肩袖补片治疗肩袖损伤研究现状[J]. 国际骨科医学杂志, 2014, 35(3): 100.

[2]庞剑剑, 真启云. 关节镜下单排铆钉固定修复肩袖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J]. 护理学杂志, 2014, 11(22): 78.

[3]戴欣. 21例关节下双排桥式缝合治疗肩袖全层撕裂的护理[J]. 天津护理, 2013, 4(27) 103.

[4]陈孙裕, 李坚, 肖展素, 等. 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合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外医疗, 2014, 13(2): 457.

[5]陈雪丽. 关节镜下治疗肩袖损伤的围术期护理[J]. 中国实用医药, 2014, 12(35): 157.

[6]真启云, 费文勇, 张云飞. 肩关节外展支具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 中华护理杂志, 2014, 49(8): 1011.

[7]周玲, 郑昱新. AAOS《肩袖疾病临床实践指南(2010年)》解读[J].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3, 34(1): 70.

[8]傅红平. 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患者的护理[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15): 24.

[9]陈英, 陈程, 苏丽丽, 等. 肩关节镜下行SLAP损伤修复术病人的护理[J]. 全科护理, 2014, 12(9): 769.

[10]李汶轩, 鲍莉.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患者的护理与康复[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24(14): 3355.

[11]尚西亮, 华英江, 陈世益. 肩袖修补术后再断裂原因分析[J]. 中华骨科杂志, 2013, 33(9): 65.

[12]Galatz L M, SiLva M J, Rothermich S Y, et al. Nicotine delays tendon-to-bone healing in a rat shoulder model[J]. J Bone Joint Surg Am, 2006, 88(9): 2027.

[13]付佳, 高凡. 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病人的护理[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 17(11): 1302.

[14]潘丽英, 潘军, 孙晨, 等. 系统早期活动方案用于肩袖损伤术后患者功能锻炼效果探讨[J]. 护理学杂志, 2013, 5(10): 84.

[15]温国仪. 16例关节镜下肩袖修复及肩峰成形术病人的护理[J]. 全科护理, 2013,8(8): 2136.

[16]Ebaugh D D, McCIure P W, Karduna A R. Scapulothoracic and glenohumeral kinematics an extermal rotation fatigue protocol[J]. J Othop Sports Phys Ther, 2006, 36(8): 557.

[17]鲁谊. 巨大肩袖损伤的手术修复结果[J]. 中华创伤杂志, 2011, 2(5): 441.

收稿日期:2015-03-25

中图分类号:R 47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5)12-148-02

DOI:10.7619/jcmp.201512053

猜你喜欢

肩袖损伤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快速康复理念用于肩袖损伤围术期护理和术后功能恢复中对患者的影响
肩关节镜治疗肩袖损伤的围手术期护理
浅谈对肩袖损伤者修复后的康复护理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肩关节镜治疗肩袖损伤及钙化性肌腱炎的体会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