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合作教研与沟通机制保障培养目标的重要性——以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中澳合作办学项目为例

2015-04-04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王姣姣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专业课教研办学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王姣姣

一、研究背景

截止2013 年底,我国高职(专科)院校及成人高等学校数量已达1321 所。近日,教育部发布最新数据显示,高职高专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已达615 个。这些院校通过合作办学提升实力的积极性很高,已成为中外合作办学的主力。然而,在合作办学市场日渐规范的趋势下,如何提高高校合作办学水平,保证合作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于国际市场的本土化人才,合作教研与有效沟通机制的作用不可小觑。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中澳合作办学项目作为西部高职院校合作办学项目,从2005 年建立至今已走过九个年头,随着合作办学项目规模不断扩大,该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不断探求如何更好地利用外方资源与中方教学课程相结合的道路。在中方教师的联合备课、教研活动中,该校得到了启发,中外双方合作教研进入尝试阶段,经过不断总结与改进,合作教研已发展到一定程度。在多年的中外交流当中,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亦在不断摸索中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畅通以保证合作办学培养目标的顺利达成。就现发展阶段而言,其成果值得其他高职院校合作办学项目借鉴分享。

目前,关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研究大多停留在英语教学、项目管理或合作办学模式等研究层面上,而在合作教研与沟通机制领域上的研究仍有待深入。大部分高职院校合作教研的内容与形式较为单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外优质教学资源的引进、整合与利用,阻碍我国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与发展。因此,本文就如何开展中外合作教研以保障达成培养目标,以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开展的合作教研与其建立的沟通机制为例,旨在为其他学院合作办学项目提供参考与思路。

二、以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中澳合作办学项目为例

1.合作教研常态化。近两年来,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的正式中外教师合作教研活动多达十四次,非正式教研交流更是不计其数。教学期间,每月开展平均至少一次的合作教研活动,如教学安排或实际教学情况需要,月合作教研次数多达四次。经粗略统计,该校合作教研的问题大致涉及以下九类:

(1)中、澳双方课程匹配。由于澳方注重培训版本确认,中澳双方会定期核对双方教授的能力单元是否匹配,在课程匹配中确认双方开设专业课程的必要性与兼容性,特别要符合双方职业教育规范,并满足专业课程内容与最新职业标准的准确衔接。

(2)中、澳双方专业课程评估与改进。每学期将选取一门澳方专业课与一门中方专业课,通过授课教师对课程大纲与内容展示,对课程是否达到双方教学要求进行评估。课程评估能让双方教师相互了解所授课程内容与安排,并能相互提出建议。

(3)分析与总结项目学生对中、澳双方教师课程讲授评估的结果。根据澳方STRATA 数据库抽取学生对双方教师课程讲授情况的评估结果,中、澳双方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授课问题进行讨论与分析,在寻找解决方案过程中,双方教师自由提出建议。该项目旨在实现中外双方教学方法和技巧的分享与相互借鉴。

(4)课程内容与课堂管理的讨论与改进。课程内容的讨论与改进最为突出的案例为使商务英语课程“建筑化”。中澳合作办学项目专业为建筑施工技术方向,通过收集学生和澳方专业课老师的信息反馈,商务英语内容已无法满足学生进入下一阶段澳方施工专业课程的对接需要,经讨论,商务英语课程向建筑英语课程转向。

(5)商务英语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就教学内容衔接问题进行讨论。因商务英语课程与澳方建筑专业课程都由澳方所派教师承担,项目定期组织商务英语教师与专业课教师进行教研,以确保商务英语中涵盖的词汇、术语能帮助学生顺利跟上专业课学习。

(6)中、澳双方合作项目教学法讨论。前期,中方与澳方教师一起进行项目内容与设计讨论,确定项目内容,并对各自指导环节进行任务布置与分工;项目进行期间,中方、澳方教师分别承担一部分指导环节,一方主要讲授时另一方提供专业辅助,双方共同参与到整个项目过程中并随时给与学生两国建筑行业要求与专业知识的咨询。

(7)澳方专业课教师观摩中方实训课程。澳方专业课教师对中方专业课实训课程进行观摩。期间,学生可以向澳方教师咨询相关专业知识与澳洲行业技能要求,澳方教师也能更深入了解中方行业标准与施工工艺,更好地将“教”与“学”搬出教室,实现多层面师生互动式教学与交流。

(8)游学项目合作教学课程交流。澳方每年秋季会挑选二十名左右学生与一至两名专业课带队老师组成游学团到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与中方师生组成临时教学班级进行合作教学课程交流。双方专业课教师通过事先沟通交流后确定本次合作教学课程内容,共同拟定教学任务,并在合作教学中共同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双方学生则组成混合学习小组,让中、澳方学生在小组探讨合作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体会如何与多文化背景成员进行团队协作,共同达成学习目标。

(9)教师互派交流项目。2013 年至2014 年,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前后各派出三名教师作为教师代表团赴墨尔本参加两校间教师交换项目,教师代表们对北墨学院各个校区情况、教学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一系列了解,不但参与到课堂进行观摩,还深入到当地民用与商业建筑工地进行实地考察、交流建筑施工工艺与规范。通过交换项目,中方教师更好地了解了澳方合作院校与教学理念,为今后合作办学的教学设置与项目管理的改进奠定理论基础。

以上九类教研内容为该校中外双方师生交流、专业探讨、教学提升及资源整合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外方教学资源得到了更充分的本土化融合与适应,中、外教育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与融合。就目前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中澳合作办学项目近九年发展情况来看,合作教研常态化为该校如何更有效的利用双方优质资源,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合作办学水平起到良好了推动与促进作用。

图1 The Johari Window Model

2.建立有效沟通机制。中外合作办学教育资源的多样性决定其沟通的复杂性,要想保障培养目标的顺利达成,离不开组织内部各个环节之间及其外部组织有效沟通机制的建立。乔哈里窗口模型正是一种用于探究人类信息共同改进的方法,它将人的心灵想象成一个四扇的窗户,每一扇分别代表沟通与个人特质中的有关部分,如图1所示:外教每月教学情况反馈,学生课堂表现情况、出勤率反馈,学生对外教日常教学质量反馈,外方合作院校信息反馈,期末学生测评外教反馈。为保证信息沟通的及时性,一旦收到反馈信息,合作办学项目部将会在第一时间将信息通报给各相关部门,各部门将迅速为反馈情况制定解决方案,与此同时,合作办学项目部会将解决方案及实施情况及时反馈给外方教师、学生与外方合作院校,与对方分享最新信息,让各相关方及时了解最新实施动态,,使我方的隐区变为明区,以实现沟通的有效性。

3.保障培养目标达成。根据上述系列分析,如图2 所示,在考虑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恰当衔接的前提下,合作教研常态化为深化中外双方教师专业课程内容的沟通与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与平台,双方行业规范与标准也在合作教研中得到不断地交流与认识,使课程教育与时俱进,为满足日益变化的学生、家长、行业、社会、国内外用工市场的需求而持续改进与优化,最终保障培养目标的达成。

左上方Open 称为“明区”,意思是如果双方沟通这部分信息,双方不会有障碍存在,即我知你知状态;右上区Blind 称为“盲区”,如果对方不给于信息,自己则无法理解对方意图、行为及决定,即人知己不知状态;左下方Hidden 为“隐区”,即我知人不知状态,在现实中表现为给自己的沟通方式带上面具,虽有保护自己之意,实则影响正常交流;最后,右下区Unknown 称为“暗区”,即你我皆不知状态,然而,这样状态下的沟通无法进行。

通过引用乔哈里信息沟通改进窗口模型理论对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沟通机制进行分析,该校建立与提高沟通有效性途径的方式大致可以归结为两种:

(1)增加自我透明程度,使自己变得更加诚实,更加乐于与对方分享信息,使隐区变为明区。首先,该校尝试从职能部门明确划分的机构设置上实现该途径:针对合作办学项目日常事务设立外事服务办公室,负责主动与外教日常信息与生活情况进行交流与沟通,了解项目外教生活情况,确保外教享有更加安定、舒适的生活与工作环境,为外教更加专注、更加投入日常教学提供基础保障。与此同时,针对合作办学项目日常教学的需要设立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部,负责合作办学项目与学校各部门、中外方教师日常教学活动的协调及双方教学机构之间的信息与沟通,了解项目班级的课堂教学情况,及时搜集双方教师、学生的日常信息反馈并快速做出回应,保证合作办学教学内容所需,为项目日常教学运行提供质量保障。其次,安排中外双方互动交流活动以达到信息分享:日常会议及时分享项目最新信息,加大双方教师对项目信息的知晓程度,增大双方教师在合作项目中的融入感与归属感;合作教研促使双方在更大程度上分享各方专业领域信息,了解并分享国内外行业最新动态,共同寻找新途径改进教学方法,来以此提升沟通的有效性。

(2)提高反馈程度,积极吸收信息,乐于接收外方信息,使盲区转变为明区。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办学项目部的职责之一是负责对外方信息反馈进行收集整理,其中反馈包括

三、研究启示

综上所述,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办学通过推动合作教学常态化,以此搭建中外双方交流平台,实现中、外方专业课程设置与职业标准的恰当衔接,在合作教研中,实现中、外行业标准的认识与交流,并建立有效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畅通,实现信息沟通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将行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相融合,最终保障培养目标达成。“中西融汇打造精品专业”,在双方专业课程的不断交流、认识、利用与融合中,改进优化课程教育,“秀外慧中培养创新人才”,在合作办学培养理念的与时俱进与交流融合中,把学生培养成为符合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求的本土化人才。近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更应以此为契机,深化中外合作交流,整合双方优质教学资源,优化课程内容设置,以国内外行业要求为导向,为把学生培养成为符合国内外就业市场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而不懈努力。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33/201407/xxgk_171144.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加强中外合作办学信息监管工作[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987/201409/174841.html.

猜你喜欢

专业课教研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