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羊副结核病的流行、诊断及防制

2015-04-03张忠健

兽医导刊 2015年18期
关键词:结核菌素皱褶沉淀物

张忠健

(黑龙江省肇东市畜牧兽医局,黑龙江肇东 151100)

牛羊副结核病的流行、诊断及防制

张忠健

(黑龙江省肇东市畜牧兽医局,黑龙江肇东 151100)

副结核病也叫副结核性肠炎,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所致的主要是牛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其显著特征是间歇性或持续性的顽固性腹泻和渐进性消瘦,以及增生性肠炎导致的肠黏膜呈脑回状增厚。

副结核病;诊断;防制

1 流行病学

病畜和带菌畜是主要传染源。本病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但也可经胎盘感染。副结核分枝杆菌主要引起牛(尤其是乳牛)发病,幼年牛最易感。除牛外,绵羊、山羊、骆驼、鹿、猪、马、驴等动物也可患病。本病潜伏期甚长,可达6~12个月或更长,故表面上呈散发性,实际上是一种地方流行性。此病多见于母牛,公牛和阉牛少见,高产牛的症状较低产牛严重。

2 临诊症状

早期症状为间断性腹泻,以后变为经常性的顽固性拉稀,粪便稀薄恶臭,带有黏液和气泡。病初精神、食欲无显著变化,以后食量逐渐减少,消瘦,常喜睡卧,泌乳量减少,最后完全停止。颌下及垂皮出现水肿。体温多无明显变化,一般经3~4个月,最后因心力衰竭而死。绵羊和山羊感染后症状同牛基本相似,发病率1~10%。

3 病理变化

主要病变见于空肠、回肠和结肠前段。肠壁增厚,形成弯曲坚实的皱褶,黏膜呈黄白色或灰黄色,黏膜上带有黏液,浆膜下淋巴管和肠系膜淋巴管肿大,常呈索状。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质软,切面湿润,有黄白色坏死灶。

4 实验室检验

家畜副结核病检疫常用的检验方法有病原学检查、皮内变态反应和补体结合反应。病原学检查主要是取病料镜检和从病料中分离培养物,用于疫病的确诊。皮内变态反应用于无临诊症状的家畜检疫。

4.1 病原学检查

(1)采集病料。收集混有黏液、血液、黏膜的粪便,也可用刮匙从病畜直肠深部(约30cm)刮取少量带有黏液的粪便,盛于小瓶。或将上述材料直接制成涂片数张,自然干燥,用防水纸包扎送检。病死畜可选明显病变肠段,用自来水冲去肠内粪便,采取病肠邻近的肠淋巴结和回盲瓣,装入塑料袋中,冰冻送检。

(2)细菌镜检。取粪样或直肠刮取物(混有黏液、血液),加4~5倍蒸馏水,充分混匀,用4层纱布过滤,滤液用5000转/min离心30min,取沉淀制成涂片2~4张。也可用粪样或直肠刮取物直接涂片,火焰固定,用萋-尼氏抗酸染色法染色,显微镜观察。副结核杆菌呈红色球杆状,成丛成团,背景成蓝色。

(3)细菌培养鉴定

A.病料处理。取粪样1~2g,加入生理盐水40ml充分混匀,用4层纱布过滤,收集滤液加入等体积的含有10%草酸和0.02%孔雀绿水溶液,混匀,放入37℃水浴中30min,3500~5000转/min离心30min,取沉淀物。或者取病变肠段,剪开,冲洗掉肠内容物,于玻璃板上摊开,用载玻片或手术刀刮取黏膜10~20g放于灭菌的带有铜纱网的乳钵中研磨,边研边添加0.5%胰酶水溶液40ml,制成悬液;用1摩尔/升氢氧化钠调pH至9.0,放在烧杯中,室温下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1h,再以5000转/min离心30min,取沉淀物。或者取肠淋巴结10~20g,剔除脂肪后剪碎,按前面的操作方法研磨、离心、取沉淀物。

B.培养。将沉淀物涂片镜检,并将每份病料接种3~5管马铃薯汤培养基,第二天将露在试管外的棉塞剪去,用蜡封管口,37℃培养。一般经1~2个月出现肉眼可见的、针尖大的灰黄色隆起、不透明、边缘不太整齐的细小菌落,镜检可见细小抗酸杆菌。未长出菌落的培养管,须培养到6个月,若仍未见菌落生长,方可弃去。

C.鉴定。分离出的细菌培养物,分别接种1管加有分枝杆菌素和1管不加分枝杆菌素的Dubos培养基上,37℃温箱中培养20~30d。若是副结核分枝杆菌,则在加入分枝杆菌素的培养基上长生,而后一种培养基则无菌生长。

4.2 皮内变态反应

(1)材料准备:提纯副结核菌素或禽型提纯结核菌素(购自兽医生物药品厂)、游标卡尺、注射器等。

(2)检验方法:在牛颈左侧中部上1/3处剪毛,直径约10~15cm2,用卡尺测量皮肤皱褶的厚度并记录。剪毛处如有硬结创伤或化脓等情况,应另选部位或在颈部对侧进行试验。羊在尾根皱褶部、颈部或肩胛部剪毛,测量皮肤皱褶厚度并记录。

用灭菌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将提纯副结核菌素稀释为0.5mg/ ml,禽型提纯结核菌素稀释为25000国际单位/ml。皮内注射剂量为0.1ml。注射部位应出现小包,若无小包,应另选部位或在对侧重新注射。注射后72h观察反应,检查注射部位有无热、肿、痛等炎性反应,用卡尺测量注射部位皮肤皱褶厚度,从该测量数据减去注射前的测量数据,即为皮厚差。

(3)结果判定:①阳性反应:局部有炎性反应,皮厚差≥4mm。②可疑反应:局部炎性反应不明显,皮厚差2.1~3.9mm,判为可疑感染动物。于3个月后,于对侧颈部相应部位再进行一次试验,若仍为可疑即判为阳性。②阴性反应:局部无炎症反应,皮厚差≤2mm。

(4)注意事项:①进口动物检疫时皮厚差>2mm应判为阳性。②羊在尾根皱褶部无任何反应的判为阴性;有反应的,不论皮厚差大小和炎性反应轻重,均判为阳性。

5 防制措施

本病尚无有效药物治疗,预防本病重在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检疫,可预防注射副结核菌苗,使牛群获得免疫。

[1] 何昭阳,陈奖励.副结核病的诊断与防制[J].中国兽医杂志,1991,(3):52-54.

猜你喜欢

结核菌素皱褶沉淀物
异处求解
2019年右江区中学生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分析
结核菌素强阳性患者的预防性治疗效果研究
高浓度硫酸体系中铀与铁的HDEHP萃取分离
硫酸法钛白生产外加晶种微压水解的影响因素
接触镜常见沉淀物及处理方式
胸腔积液沉淀物在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青山的起伏
暖意
会阴体修复联合阴道黏膜皱褶缝合阴道紧缩术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