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士职业倦怠的常见原因

2015-04-03吴兴玉

实用医药杂志 2015年3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护士医院

吴兴玉

职业倦怠又称 “心身耗竭综合征”(bumoutsyndrome,BS),即职业倦怠是对在工作中长期受到的情绪和人际关系压力的延迟反应,包括情感耗竭、去个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3个维度。由于医疗服务本身的高风险性和特殊性,护理工作量大,责任重,工作不规律,因此职业倦怠在护士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伴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加,职业不稳定性加剧,护理模式的转变,护士工作的难度和压力越来越大,职业倦怠已经成为护士的“高发病”。这种状况严重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制约着护理工作的发展。在日本有人做过护士职业倦怠的调查,其发生率为25.9%[1];美国调查表明,50%以上的护理工作者存在职业倦怠;我国护士职业倦怠发生率在 55.1%~59.1%[2]。 其主要原因如下。

1 护理工作性质导致护士压力较大

护理本身就是一项对从业者要求极其严格的工作,任何一个错误都有可能延误患者病情甚至造成更严重的后果。护理的工作性质就要求护士在工作时必须做到及时、准确发现并解决患者已出现或潜在的各种护理问题。特殊的工作性质使得护士每天必须注意力异常集中,导致思维高度紧张,机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这是护士的最大压力源。

2 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使护士身心俱疲

长期频繁的倒晚夜班,扰乱了人体的生理节律,身体长期处于超负荷应激状态,导致睡眠质量下降、体力恢复不足[3]。调查中有106份问卷中显示被调查者厌倦长期倒晚夜班,约占被调查人数的82%。由于医院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护士的工作强度和标准不断提升,任职岗位的竞争聘用,各种涉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考核,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过度挑剔、医师对护理配合的过分要求,加上目前正开展的整体护理、各种新仪器新设备的大量应用于临床使护士工作量大幅上升,护士除了要做好护理工作外还要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这一系列因素导致护士身心长期处于应激状态。

3 护患关系紧张工作认同感差

护理关系中最主要的是护患关系,由于长期以来,传统的管理体制将护士至于组织的底层,造成护士工作地位低下、患者及家属不理解,他们习惯的认为是医师治好了他们的疾病,忽视了护士在疾病治疗和康复中的重要作用。而且现阶段社会舆论对医疗行业进行质疑、批判的声音越来越高,而医务的真实的存在状态被大众忽略,很多患者在进医院时就已经对医护人员抱有成见,这更激化了医患矛盾和护患矛盾。在护理工作中,有一部分患者,特别是一些病情重或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患者意识清醒但行动不便的长期卧床患者,常表现出愤怒、怨恨、恐惧和悲伤的情绪,有时甚至对护士有不礼貌的言行,现在由于医院面临的巨大竞争压力,把服务质量提到了很高的位置,迫于各方面压力,护士面临这些不良因素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继续投入到工作中去,但护士的负性情绪无处发泄,只能转化成更大的工作压力。问卷中有86%护士提及有与患者出现言语冲突。

4 工作环境复杂引发职业疲倦

医院环境复杂,在临床工作中,职业伤害对护士的影响比较大,针刺伤、皮肤黏膜污染等伤害发生率较高。12%护士提及曾直接接触过患者体液或血液,对自身安全颇为担心。护士每天与患者打交道,直接接触患者,患者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传染载体,一不小心就有肝炎、结核、艾滋等疾病感染的危险。护理专业不同于其他行业,由于直接的服务对象是患者,职业风险非常高,工作中少有不慎就会造成严重后果,于是护士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而过度紧张的工作情绪极易导致护士职业疲倦,引发护理差错事故发生,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5 学习与工作时间冲突

由于护士的缺编和工作性质不可能全脱产学习,只能利用业余时间,但是由于各种不可抗原因造成了学习与工作时间的冲突。

6 个体原因

护士职业倦怠虽然是由护理工作直接引起,但护士本身也有不可忽视的原因。国外有调查表明,同一工作环境中,相同管理条件、教育背景和经验相同的两个个体对于相同压力源往往有不同反应。这说明具有某些人格特征的人容易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学历也是影响护士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调查中16名本科学历护士中,有4名存在较重的昼夜倦怠的现象并表示试图更换工作岗位,占25%;而68名专科护士,有7名护士职业倦怠较重,占10%;46名中专护士中,有4名护士有较重职业倦怠表现,约占9%。这与护士工资待遇较低,高学历护士感觉自己的人生价值得不到相应报酬有关。

总之,护士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形象的载体,其工作状态直接影响到护理工作质量,影响患者满意度。调查显示,医院临床科室大部分护士存在职业倦怠,护士职业倦怠应该引起管理者的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保障我国护理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3]。

[1] 稻 冈,文 昭.减轻护理人员的精神压力[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1,10(2):53-54.

[2] 周荣慧,郭秀花.护士职业倦怠调查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护理管理,2007,7(2):57-59.

[3] 王育智.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与应对措施[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1,9(2):154-155.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护士医院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萌萌兔医院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为县级医院定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