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Ⅰ型原发性高草酸盐尿症患者接受肝肾联合移植的法国多中心经验

2015-04-02郑卫萍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15年1期
关键词:草酸盐尿症终末期

Ⅰ型原发性高草酸盐尿症(PH1)是由于肝脏代谢缺陷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F),此类患者行单纯肾移植(KAT)后,肾脏疾病仍会复发。随着对PH1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此类患者采用肝肾联合移植(LKT),但其手术风险要远高于KAT。法国学者回顾分析了1979年5月至2010年6月在全国10个移植中心共计54例PH1病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肾移植组〔21例,随访时间(111.3±80.6)个月〕和LKT组〔33例,随访时间(96.5±70.7)个月〕,两组患者移植术前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时间、心血管系统、骨关节、神经系统及皮肤等肾外器官损伤发生率、手术时年龄以及术后随访时间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LKT组患者2、5、10、15年生存率分别为87.5%、87.5%、78%、78%,KAT组分别为95%、88%、70%、60%,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49)。LKT组移植肾2、5、10年存活率分别为90%、87%、87%,明显优于KAT组的55%、20%、13.5%(P<0.000 1)。LKT组4例患者(12.1%)移植肾功能丧失并全部再次肾移植,KAT组19例(90%)移植肾功能丧失,其中15例(71%)接受再次肾移植,明显高于LKT组(P<0.000 1),KAT组11例(52%)移植肾发生草酸盐沉积而LKT组无一例发生(P<0.000 1)。KAT组发生排斥反应导致ESRF的比例为19%,远高于LKT组的9%(P<0.000 1)。相比于KAT,PH1患者接受LKT可以提高移植肾存活率,降低排斥反应发生率,患者预后良好,且围手术期病死率并未明显增加,因此LKT可作为PH1导致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一线治疗手段。

郑卫萍,编译自《Liver Transpl》,2014,20(12):1475-1485.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5267365

猜你喜欢

草酸盐尿症终末期
草酸盐法制取掺钴氧化锌的热分解过程分析
探讨心理干预在终末期肿瘤患者康复中的临床作用
腹膜透析在有腹部手术史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应用
苯丙酮尿症患儿的护理方法及体会
提高振动筛排除草酸盐产量生产实践
乳酸菌降解草酸盐活性及机制研究进展
17-4 PH不锈钢表面草酸盐膜润滑性能的影响因素
姑息护理在终末期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的心理支持
第2代测序技术在甲基丙二酸尿症以及苯丙酮尿症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