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动运动治疗儿童痉挛性脑瘫的临床分析

2015-03-30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18期
关键词:痉挛性脑瘫康复训练

邓 军

(610428198005050057 陕西 西安 710000)

主动运动属于一种功能性训练模式,注重激发患者主动活动的欲望,从而使其患肢迅速恢复。对于痉挛性脑瘫患儿而言,主动运动治疗模式较为合理,可通过游戏方式,让患儿在愉快的情境中进行功能训练,减少了被动康复训练的不足。主动运动可作为患儿从临床治疗到习惯日常生活活动的一个过渡,有助于改善患儿预后,帮助其适应社会生活[1]。本次研究对主动运动治疗进行了相关研究,并选择我院于2013 年11 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痉挛性脑瘫患儿46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主动运动治疗模式的临床实践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于2013年11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痉挛性脑瘫患儿4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3例)。两组患儿行体格、实验室等检查,与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关于小儿脑瘫诊断标准相符。观察组患儿,女11例,男12例,年龄7个月~6岁,平均年龄(3.59±2.61)岁。对照组患儿,女10例,男13例,年龄6个月~6岁,平均年龄(3.71±2.32)岁。两组患儿中已排除癫痫者、患肢接受手术者、视觉障碍者、近三个月内使用抗痉挛药物者。两组患儿的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比较差异(P>0.05),认为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被动躯体训练,12月以下患儿使用抚触治疗;12个月以上儿童接受被动肢体训练,从患儿头部、躯干、四肢依次练习被动伸曲、转动等练习,增强患侧手指关节、肘关节、肩关节被动活动,不作详述。对照组患儿每次活动时间40~60min,每日活动2次,每周训练5~6d,以4周为一个疗程,共训练3个疗程。

1.3 限制-诱导运动治疗:观察组患儿接受主动运动治疗,治疗前对健康侧肢体进行适当限制(支具),然后家长与操作者一同开始训练。患儿先进行患肢的主动运动,以整个肢体动作为主,采用玩具,图画,引导患儿屈伸关节触摸玩具;同时,可引导儿童模仿一些动画、舞蹈动作,在音乐伴随下进行主动活动。患儿患侧肢体大关节功能改善后,开始肢体协调性练习,操作者、家长与患儿进行游戏,让患儿担任一些任务(动作),患儿完成后给予鼓励,并指导患儿规范完成动作。患儿可基本完成大动作后,开始精细化动作的训练,操作者引导患儿练习捡豆子、棋盘游戏、拼积木、涂色等动作,12月以下患儿则以抓取小物件为主,尽量选择色彩鲜艳的道具,吸引患儿的兴趣[2]。

同时,康复训练医生及护理人员教授家长家中主动运动训练的方法,让家长利用吃东西、游戏、看动画片等时间进行各类主动运动。家中运动时,可卸除支具,若患儿恢复不理想,则需要整日佩戴支具(睡眠时间除外),保证患儿使用患侧肢体活动。本组患儿每次运动治疗时间60~120min,每日活动1次,每周治疗5d,以4周为一个疗程,共训练3个疗程。患儿治疗期间,两周进行一次测评,以调整主动运动方案。

1.4 疗效评价: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作为评价两组患儿疗效的标准,分值范围14~56分,随着分数升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其中14分为完全恢复正常。显效:治疗后较治疗前,分数下降16 分以上,或治疗后达到14分者;有效:治疗后较治疗前,分数下降7~15分,治疗后未达14分;无效:治疗后较治疗前分数,无变化、升高或下降分数≤6分;总有效率=(样本数-无效)例数/样本数×100.0%[3]。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 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1.30%)显著高于对照组(73.91%),组间差异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3 讨论

脑瘫是由各类妊娠、分娩期脑损伤导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患儿可出现各类感觉、运动障碍,多数患儿伴有明显的肢体功能障碍。痉挛性脑瘫的治疗较为复杂,但是目前临床研究已经证实,早期治疗对于改善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脑瘫康复训练研究的不断深入,主动运动的理念逐渐被提出,且临床实践效果较高,逐渐开始应用于临床康复训练中。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应用主动运动模式治疗后,肢体功能恢复较好,日常生活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由此可知,主动运动治疗可提升痉挛性脑瘫康复治疗效果。

康复训练是脑瘫治疗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传统康复训练以被动运动为辅,患儿肢体功能恢复效果不够理想,对于患儿日后融入社会是极其不利的[4]。主动运动治疗模式通过设计游戏化的活动环节,让家长、训练者及患儿共同参与到游戏中,患儿主动适应各类带有社会化特征的训练活动,有助于其回归社会,减少疾病对患儿社会化的影响。此外,本次研究建议,主动运动治疗应延续至家庭中,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治疗效果,同时也可减少一部分治疗费用,减轻家属的心理压力。

综上所述,儿童痉挛痉性脑瘫应用主动运动治疗,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患儿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显著,应推广使用该治疗模式。

[1] 张素莹,赵俊龙.躯体训练联合针灸推拿治疗儿童痉挛性脑瘫尖足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2,5(10):1386-1387

[2] 徐开寿.限制-诱导运动治疗结合电刺激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影响的对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24-25

[3] 孟繁星.痉挛型小儿脑瘫SPR 术后康复方法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8

[4] 梅雪蕊,尚清,董纪强.头针结合康复运动治疗痉挛型脑瘫80例疗效分析[J].光明中医,2014,10(02):327-328

猜你喜欢

痉挛性脑瘫康复训练
针刺跷脉穴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针刺对中风痉挛性偏瘫研究进展
元胡止痛口服液对缩宫素致小鼠离体子宫痉挛性收缩的影响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脑瘫患儿采用康复护理进行早期干预效果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