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训之后,还需“授”后服务

2015-03-29夏向昭

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2015年12期
关键词:站点人群群众

■夏向昭

培训之后,还需“授”后服务

■夏向昭

前不久,偶随“下乡团”下乡参与远教培训,所到之处只见活动室内人头攒动,来“求学”者着实不少;主席台上投影仪等设备一应俱全,领导专家全部到位,设施和师资配备堪称豪华。见之慨叹,远程教育这些年着实为党员群众办了很多好事实事。然而,笔者不免想得更深一层:接下来是不是就像魔术师刘谦那句口头禅说的那样,是“见证奇迹的时候”呢?与当地远教工作者私下交流一番后却有一丝失望,这些年培训年年有、月月搞,但要说实效却不尽如人意,有时甚至会事倍功半。

原因何在?有的主讲者在台上激情洋溢,恨不得把知识都传授出去,用心可嘉,却忽略了怎么教大家学以致用;有的主讲者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思维上更进一步,尽可能把课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大家当时听懂了、学会了,可是出了课堂后很快又忘了,结果“涛声依旧”,以前怎么干以后还怎么干。显然,目前可能是受限于观念,也可能是受限于人力资源,不少远教培训还停留在课堂填鸭层面,培训后的指导服务还跟不上。

不管受限于什么,培训后的指导服务都是不可或缺的。在现代营销领域,商家卖出一件产品,就要负责教会消费者使用和养护产品,从而发挥产品最大效益,这就是售后服务。我们的远教培训同样也需要“授”后服务,教给人一种技术、一项知识,就要一管到底,教会人利用新知识提高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远教培训,其实都只完成了课程的一半,是“上集”;要让培训切实发挥效果,就要做好“授”后服务,完成课程的另一半,这才是“下集”。所以,不管条件多么有限,远教工作者都应尽量克服困难、组织力量、调集资源,做好“授”后服务这篇文章。

如何开展“授”后服务?笔者认为,首先,要搞好“授”后调查。应加强培训后的即时互动和日后跟踪调查,以便了解参学者掌握了什么、掌握了多少,还有哪些知识存在短板,在应用中存在哪些问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要建立有效的调查制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远教站点的功能,责成站点管理员加强与基层群众的沟通谈心,以及强化分组学习讨论机制,了解群众的进一步学习需求;另一方面,要不断丰富调查手段,扩大调查面,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新媒体平台,展开形式多样的问卷调查、知识竞赛等活动,也可以印发调查问卷在各站点分发。

其次,要制定“授”后服务计划。针对“授”后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和群众学习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进一步服务计划,在尽可能节约人力的情况下夯实培训效果。针对在培训中没有学会的人群,可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小范围培训方案,简人员、精课程;针对掌握知识不踏实、不会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的人群,利用专家下乡机会现场答疑解惑,面对面传授指导,教方法、引路子;针对想运用新知识创业创富却有现实困难的人群,远教部门加强扶持力度,为其铺平创业道路,给资源、送政策。

最后,要注重“授”后“维护保养”。在远教培训中,有的人当时学会了、事后印象淡化,有的人随着时间推移和实践应用又会产生新的困惑疑难,有的人学过后不应用以致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存在哪些短板,可以说“授”后产生的问题也正如商品在实际使用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一样,千姿百态,不一而足。要解决这些复杂的问题,就要建立更完善的“授后保养”机制。一方面,不能指望一次培训就解决所有问题,一劳永逸,而是要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开展持续培训、定期培训、分段培训,使学习成效好的人群有“升级”的渠道;另一方面,要引进“召回”制度,学不会可从头再学,让学习成效不好的人群有“回炉”的机会。

总之,远教“授”后服务既是一种服务创新,也是一种培训模式拓展。“授”后服务真正完善落实之日,或许就是远程教育“见证奇迹的时候”到来之时。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人大常委会选联工委)

猜你喜欢

站点人群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基于Web站点的SQL注入分析与防范
2017~2018年冬季西北地区某站点流感流行特征分析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
首届欧洲自行车共享站点协商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