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原生态保护政策对内蒙古羊绒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2015-03-26刘志娟

北方经济 2015年1期
关键词:饲养量绒山羊羊绒

刘志娟

近年来,绒山羊饲养业在给养殖户带来较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加剧了草地退化和生态环境恶化。因此研究如何在保护草原生态的前提下,使羊绒业又快又好地发展成为必要。

一、草原生态保护政策对内蒙古羊绒业发展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后草原生态保护被提上了日程,本文所指的草原生态保护政策包括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等草原生态建设工程。

(一)羊绒生产现状

1.绒山羊饲养量变化

基于比较利益,内蒙古绒山羊饲养量随时间推移在日趋变化。2000年绒山羊存栏数为1304.3万只,随后逐步上升至2007年的1898.472万只,之后有所回落,下降至2012年的1689.57万只(见图1)。

2000-2005年为草原生态保护政策提出阶段。截至2002年底,内蒙古12个盟市都不同程度推行了休牧、划区轮牧和禁牧,总面积达2304万公顷,占草原面积的31.4%。其中内蒙古西部以鄂尔多斯市、阿拉善盟、乌海市、巴彦淖尔市为重点实施对象,鄂尔多斯市退牧还草项目涉及8个旗区的42个苏木乡镇。截至2004年,其它3个盟市禁牧面积达174.48万公顷,占3个盟市草场面积的7.08%,休牧面积达34.33万公顷,占草场面积的1.39%。同期内蒙古中部锡林郭勒盟绒山羊饲养量由2000年267.61万只下降到2005年的174.15万只,年均下降8.97%。以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为主要代表的内蒙古东部是羊绒业发展的主力军,绒山羊饲养量由2000年的457.86万只上升到2005年的777.21万只,年均递增11.16%。由于这3个盟市是典型半农半牧区,为增加经济收入,广大农牧民大量增加了绒山羊的饲养量,使得内蒙古绒山羊饲养总量在2000-2004年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以上所谈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这一时间段内,草原生态保护政策的大力实施不但没使绒山羊饲养量降低反使之快速增加的疑点,达到了该政策实施的预期效果,在不损害农牧民经济利益的前提下有效地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2006-2010年为草原生态保护政策改进与完善阶段。2006-2007年,内蒙古绒山羊饲养量增长了36.28万只,2007年达到峰值2237.9万只。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以后,绒山羊饲养量由2007年的1898.47万只下降到2010年的1708.2万只,减少了190.27万只。“十一五”期间,内蒙古加大了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和草畜平衡制度的落实力度,2010年全区禁牧面积达30361.61万亩,休牧面积达37661.38万亩,划区轮牧面积达10046.4万亩。以呼伦贝尔市为例,截至2009年,呼伦贝尔市的新巴尔虎右旗完成禁牧10万亩、休牧110万亩、牧草补播20万亩、草地改良21万亩、人工种草2万亩。一系列保护草原生态政策措施的实施直接导致了内蒙古东部地区的绒山羊饲养量由2006年的862.97万只下降到2010年的769.58万只,减少了93.39万只。以上两大因素使内蒙古绒山羊饲养量在2007-2010年呈现下降的趋势。

2011年至今为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实施阶段。2011年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实施以来,内蒙古已下达资金37.66亿元,惠及农牧民146万户。2011-2012年,绒山羊饲养量下降了8.54万只,其中内蒙古西部绒山羊饲养量下降7万只,中部绒山羊饲养量下降6.47万只。

2.羊绒产量增减幅度变化

内蒙古羊绒产量受草原生态保护政策及市场供求关系影响(见图2)。2000-2007年,绒山羊存栏数和羊绒产量基本呈递增趋势。2007年以后,绒山羊存栏数由2007年的1898.47万只一路下跌至2012年的1689.57万只,下降了208.9万只,同期羊绒产量却基本呈递增趋势,原因是同时期内蒙古对绒山羊进行品种改良,引进产绒量高的辽宁绒山羊,增加了羊绒产量;另外内蒙古于2009年底出台了羊绒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启动临时贴息收储制度,每年收储羊绒6000吨,缓解了国际市场不景气对羊绒业的冲击。

(二)羊绒加工现状

内蒙古是国内羊绒加工大省,年加工能力2.3万吨。深加工方面,内蒙古羊绒加工业无论在颜色、款式、花色、质量还是科技含量方面都领先于行业内的其他竞争对手。已有几家高质量、高产量、高知名度企业,如鄂尔多斯羊绒集团、鹿王羊绒集团、维信集团、达拉特旗东达蒙古王集团、包头戎王集团、内蒙古盘古羊绒制品有限责任公司、赤峰雪原羊绒制品有限公司、萨日朗等八家羊绒加工企业,生产能力占内蒙古整体生产能力的40%左右。

但在羊绒深加工产业链条中,牧民处于链条最上游,牧民为羊绒收购和初加工企业提供原绒,经过羊绒深加工企业和销售流转环节,才到下游的消费者手中。在这种利益联结中,牧民处于最上端即最没有保障的地位,获取的收益也是利益链条中最低的。企业和牧户没有真正建立起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低水平、小规模的重复建设仍存在,低质的羊绒制品冲击市场,严重损害了我区羊绒制品的整体形象。

(三)羊绒市场贸易发展现状

内蒙古羊绒贸易以出口为主,羊绒衫年出口能力达450万件以上。2000-2003年,原绒对外贸易出口由178吨增长到1368吨,年均增长97.34%。随着羊绒加工技术的改进,对外贸易由原绒出口转为羊绒制品出口,2004-2007年,羊绒毛纱线出口由987653千克下降到700858千克,下降了187795千克,原因是受到即将爆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内蒙古羊绒出口量接近历史最低点。2009-2012年,内蒙古羊绒产量占我国羊绒产量的比重由44.47%下降到42.41%。2012年,内蒙古外贸进出口总额从年初到年末下降了5.6%,因此,内蒙古羊绒市场贸易情况不容乐观。

以上所谈是以草原生态保护政策实施的不同阶段为出发点,分别阐述了各阶段草原生态保护政策对内蒙古羊绒业发展的影响。尽管内蒙古羊绒业的发展在自然状态下(即不受任何外在因素干预)的发展路径可能与草原生态保护政策实施时的发展轨迹有所不同,但通过以上分析,草原生态保护政策对羊绒业发展的作用是重大的,其影响不容忽视。

二、结论与对策建议

长期以来,内蒙古绒山羊饲养以传统的放牧方式为主,虽然节省人工、成本低,却对草原植被有很大破坏。气候环境不稳定尤其是干旱使农牧民尤其是半农半牧区的农牧民将维持生计的重心转移到畜牧业方面,其结果必然是使绒山羊饲养量增加,在草场既定的前提下增加牲畜饲养头数无疑使草场压力过大,加剧了草原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因此,如何解决绒山羊养殖与生态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保护草原生态的同时又能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是现阶段亟需解决的任务之一,基于此,特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一)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

目前,内蒙古牧区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数仍以一家一户为主,生产方式粗放,牧民增收主要依靠牲畜饲养数量的增加,随着禁牧、休牧、草畜平衡制度的实施,畜牧业饲养成本不断加大。需要政府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加强牧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牧民加入合作社,在生产技术上给予更多支持,使农牧民尽快了解全新的生产技术流程与管理,建立更加规范高效的畜牧业生产方式;在项目上给予更多的支持,现有的项目要向牧区倾斜;在产品销售上,要加大宣传力度,培育当地的自有品牌,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改变广大农牧民生产的现状,提高其生活水平。

(二)制定完善的价格稳定机制,发挥行会作用,加强对市场的管理

建议在对我国绒山羊绒生产成本和收益情况监控的基础上,根据产业发展状况和市场动向,建立有效的山羊绒行业协会,使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及自主权,健全民主管理,保障会员利益,统一行动,有效防止价格无序竞争。在出口方面要加强行业协会的组织领导工作,由协会与进口国商会进行对话交流,建立起以协会为主导的价格对话机制,在统一的规则下,提高出口议价能力。

(三)构建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

针对当前羊绒业发展过程中养殖户与企业之间缺乏诚信机制的情况,应建立以诚信服务为本的营销策略,在羊绒制品营销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树立企业、经销商诚信可靠的形象。比如,在羊绒制品标签上,应明确标明羊绒等级、含绒量、羊绒制品的羊绒总重量等,促销手段应体现在保证质量、售后服务方面,牧民也可以以各种形式组建牧民专业合作社,全面实施“公司+基地+牧户”的模式,企业和绒绒山羊养殖户之间应建立更为紧密的关系,走出一条与牧民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的可行之路,形成可靠的利益联结机制。

(作者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代建明

猜你喜欢

饲养量绒山羊羊绒
新华指数 新增岢岚绒山羊
全国家蚕发种饲养量超1千万张(盒)以上的9对杂交组合
羊绒鼯鼠新物种被发现
单笼饲养量对山麻鸭生产性能的影响
全国各蚕桑产区饲养量、产茧量及推广品种10年间的变化
内蒙古白绒山羊的饲养管理措施
绵羊绒不等于羊绒
至柔羊绒
金寨县动物防疫管理新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