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药炭疽病和黑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2015-03-26

农家科技 2014年8期
关键词:黑斑病块根炭疽病

一、山药炭疽病

1.山药炭疽病症状。山药炭疽病主要为害山药的叶片和茎秆,叶片受害,发病初期产生褐色下陷的不规则小斑,之后逐渐扩大成黑褐色,边缘清晰,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形成直径约0.5毫米的病斑;后期病斑中部灰白色,上有不规则的中心轮纹,病斑周围的健叶发黄;茎部受害,初期产生褐色小点,之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或棱形黑褐色病斑,病部略下陷或干缩,造成病部以上的茎叶生长不良和干枯。天气潮湿时,病部可产生粉红色粘状物,后期部分病斑穿孔,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在病叶越冬,6~8月发病严重,常造成山药植株枯黄、落叶。

2.防治方法。①种薯消毒。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浸种,或把山药的伤口放在干草木灰中蘸一下。

②冬季收获时清扫落叶,减少越冬菌源。挖山药之前将地上部茎叶清理干净,集中烧毁。

③增加架高。有利于改善通风条件,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病原。并开好四周排水沟,有利于雨后迅速排水,利于减轻大田发病率。

④药剂防治。发病前可喷1:1:100波尔多液保护。发病初期用70%代森锰锌500~6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6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700~800倍液药剂喷雾,每次喷药间隔7~10天,共喷2~3次。

二、山药黑斑病

1.山药黑斑病症状。山药黑斑病在山药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生。在高湿季节的初秋开始表现症状。块根中下部先呈现淡褐色小点,后发展为椭圆形深褐色病斑,并逐渐扩展成片,成不规则褐色病斑;地上部表现为叶色淡绿、植株矮小、重则茎叶变黄,提前枯死。块根贮藏期条件适宜,病斑继续扩展蔓延,后期病组织失水干缩、表皮龟裂。黑斑病是由一种短体线虫为害造成的病害,该线虫是一类无色、透明、不分节的无脊椎动物,一般体长在1毫米之内,幼虫在10℃以下停止活动,主要分布在20厘米深的土层内。线虫为害块根,其侵入点留下伤口,为其他病原的侵入创造了条件,因而线虫病常与其他土传病害一起发生而加重损失。

2.防治方法。①注意选种。山药黑斑病主要通过土壤和种苗传播,远距离传播途径主要为种传,因而选择无病种苗很重要。通常在每年秋冬选择纯正、无病、健壮种苗(底部钝圆、颈部粗短、毛孔稀疏),忌用毛孔外凸、颈部细长、底部尖细的多代退化种和黑斑病种苗。最好每年选用无病繁殖田繁殖的一代优质无病种苗种植,再结合种苗和土壤药剂处理,这样可以连茬种植3年以上仍很少发病,无需每年换茬深翻。

②合理轮作。合理轮作换茬可以有效减轻和避免山药短体线虫病为害。3年以上的轮作,尤其是水旱轮作,防病效果好。

③药剂防治。山药新区栽培,播前将种段用40%甲基异柳磷600倍液或50%辛硫磷1000倍液浸泡48小时,其间上下翻动2~3次,捞出后在切口处蘸上石灰粉,晾干后催芽。浸泡过种苗的残剩药用于沤泡饼肥。病区栽培,除药液浸种外,播前还须结合翻土,每亩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750克,也可以用3%米乐尔或5%灭克磷颗粒剂5千克,加水喷拌湿润细土100千克,开沟均匀撒施在种苗两侧,或者掺入腐熟饼肥等有机肥中,均匀撒施,浅翻入土(深25~30厘米)可杀灭短体线虫,以遏制黑斑病的发生。

3.优化栽培。选择地势高燥、肥沃疏松的无病沙质土壤,冬前深翻,冬冻春晒。深沟高畦种植,雨季结合浚沟排水。播前施足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每亩施腐熟饼肥200千克、优质三元复合肥50千克,增强山药抗病能力。栽培上坚持提前双膜催芽,地膜覆盖,以利于争早促发,提前上市,减轻病害(采收愈迟、线虫为害愈重)。

413100 湖南省沅江市农业局

李翠英endprint

猜你喜欢

黑斑病块根炭疽病
碧根树黑斑病的识别方法和控制措施
草莓育苗炭疽病防治关键因子研究
杉木种子园下套种三叶青的块根产量分析
桂北山区红阳猕猴桃花腐病和黑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多黏类芽孢杆菌HT16对梨采后黑斑病的抑制效果
枯草芽孢杆菌对板栗采后黑斑病的抑制效果
云南河口地区香蕉炭疽病的发生危害动态研究初报
金荞麦不同种植密度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