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丝路带建设与深化对日经贸合作研究

2015-03-26杜颖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绥芬河陆海对华

杜颖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哈尔滨150018)

中日经济关系在中日两国关系特别是对外贸易关系中一直占重要地位。然而,近年来受金融危机持续影响、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实施、日本内政外交政策调整等,中日经济关系受到较大冲击,主要表现在2012 年以来,中日双边贸易及相互投资持续下滑,如何恢复和发展双边经贸合作成为摆在中日两国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适时提出,不仅有利于中国扩大沿边开发开放,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也为深化地方同日本的经贸合作带来新的机遇。

一、中日经贸合作的发展现状

1.双边贸易。中日邦交正常化40 多年来,尽管中日关系出现过较大起伏,但双边经济关系基本保持健康发展。资料显示,中日贸易额从1972年建交时的10 亿美元猛增至2011 年的3 449 亿美元,从2002 年突破1 000 亿美元、2006 年突破2 000亿美元,2011 年一举突破3 000 亿美元。2007 年中国成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2009 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逆境中,中国超过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出口市场。但中日贸易总额与中欧贸易总额、中美贸易总额相比仍有差距,更不抵中韩贸易水平。

近年来,中日经济关系出现了较大的后退。2012 年,中日双边贸易出现3.9%的负增长;2013年中日贸易总额同比下降5.1%;2014 年双边贸易持续负增长,连续三年出现负增长。目前,中国仍是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但第一大出口伙伴的地位重新被美国夺回。从进出口商品看,2014年,日本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是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和化工产品,出口额分别下降2. 2%、3.8%和8. 5%,占日本对中国出口总额的39.3%、10.9%和10.8%;而日本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家具玩具,进口额分别占日本自中国进口总额的45.5%、14.4%和6.0%,机电产品增长3.0%,纺织品及原料和家具玩具下降10.7%和2.3%。中日贸易出现这种徘徊下降的态势,一方面意味着中日贸易进入成熟化和稳定化,另一方面说明中日政治关系等非经济因素影响仍在持续。由于日本政府挑起的“购岛”闹剧,2012 年以来中日经贸合作遭受打击,安倍晋三再次执政以后,并未采取措施改善中日关系,反而进一步强化了右倾化政策,导致中日关系全面恶化,出现“政经双冷”的局面。尽管2014 年中日双边贸易降幅收窄,但由于经济原因、双边政治关系紧张造成的严重影响仍在延续。

2.投资合作。近年来,中日双向直接投资发展较快。从1979 年第一件日本对华投资开始到2011 年底,日本对华投资首次超过800 亿美元。2011 年,日本对华投资同比增长55. 00%,为2005 年以来的又一峰值,大大超过同期外国对华直接投资的增幅;2012 年,日本对华投资73.8 亿美元;2013 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70.64 亿美元;2014 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43. 3 亿美元。截至2014 年底,日本累计对华投资998.9 亿美元。日本是中国第三大外资来源地,中国是日本第二大对外投资对象国。

从对华投资领域看,以机械、电子等制造业投资为主,对零售业等非制造业投资呈扩大趋势。从投资地区看,出现了以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为中心逐渐向内陆地区扩展的趋势,如在东北地区的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日资企业呈增加态势。松下、东芝、日立等日本知名大企业纷纷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在零部件、原材料采购,以及销售方面的“本地化”也较以往取得明显进展。日本在华企业的直接投资大部分获得丰厚利润,有力地支持了日本国内的经济复苏和增长。同时,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建设也提供了资金来源,并对优化中国贸易结构、引进技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扩大就业等做出了贡献。另外,在“走出去”战略下,中国企业也加快了对日投资步伐,改变了过去日本对华单向投资的局面,但总体看进展缓慢,与日本对华直接投资规模并不相称。

由于同样的原因,近年来,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也出现下降的趋势。2012 年,日本对华投资保持16.3%的增速,与2011 年的50%增长率相比增速大大放缓,日本对华投资总额占其对外投资比由上年的12.7%下降到11%;2013 年、2014 年日本实际对华直接投资继续下滑,同比分别下降4.3%和38. 8%,与2012 年的16. 15%、2011 年的55%形成巨大反差。据日本国际协力银行调查投资意愿调查显示,“岛争”事件后,日企对华投资意愿有所降低。2013 年,日本中期看好中国作为投资市场的得票率从此前的60%下降到44.9%,从连续多年的首位退居到印度尼西亚、印度、泰国之后,经济合作的数量和规模总体减弱。

为分散投资风险,日本政府多年来一直推行“中国+1”的政策,在劳动力成本上升和政治关系恶化等因素叠加影响下,出现了部分日企撤往东南亚的现象。但研究认为,鉴于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入世以后服务业市场进一步开放等因素,日本对华金融、零售、房地产、租赁等服务业明显增长,特别是在华投资企业生产经营的“本地化”,使日本企业不会轻易“去中国化”[1]。譬如,优衣库、永旺、全家、吉野家等日本知名零售、餐饮业企业在钓鱼岛事件后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但依然表示不会放弃在华扩大投资计划。这表明,维持中日经贸关系仍是目前日企的主要行动方向,鉴于中国市场的成长性、生产规模、廉价劳动力、产业集群等因素,中国依然是日本企业中期看好的投资地。

二、中日经贸合作发展的新机遇

1.国家开放力度加大。2013 年8 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些为地方政府集中精力,充分发挥地处东北亚腹地和对俄开放桥头堡的地缘优势,扎实推进外经、外贸、外资一体联动,进一步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指明了方向。而国家《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发布则是黑龙江省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具体实践的指导纲领。黑龙江省制定的《推进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工作方案》明确了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规划工作目标。同时,近期实行的“东北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以及2014 年9 月实行的黑龙江绥芬河综合保税区海关复制推广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14 项海关监管创新制度等,都为黑龙江省实施“中俄蒙经济走廊”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支撑。

2.外部发展环境向好。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潜力巨大,但由于政治、历史等因素影响,发展进程一直比较曲折。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各经济大国对合作必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日本提出“重返亚洲”,韩国则把加强与中国经贸合作放在首位[2],中日韩三国在自由贸易协定(FTA)的谈判框架下进行了深入交流。中韩自由贸易协定(FTA)的正式签署,为中日韩FTA 谈判积累了经验,也将促进中日韩FTA 的谈判进程。另外,中俄经济合作尤其是中国东北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济合作已经以两国协议的形式确定下来。在《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及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和俄远东和贝加尔地区2025 年前的发展战略框架下,中俄两国正在积极推进俄远东地区和中日韩等周边国家的交通、投资、能源、旅游、农业等多个方面的合作。这表明,在推进对俄合作中,深化与日本的合作同俄罗斯远东地区面向中日韩的全方位开放高度契合。

3.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按照《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精神,构建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首先要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做起,完善黑龙江省对俄铁路通道和区域铁路网,以及黑龙江省与俄远东地区陆海联运合作,以建设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目前,黑龙江省在建的哈尔滨—牡丹江、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绥芬河的客运专线,以及规划建设的沿边铁路将构成黑龙江省新的铁路快速通道,建三江、五大连池、绥芬河等机场即将开工建设,这些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将为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强力支撑。而新通道的建设不仅将加大边境地区经济社会综合承载能力,更好地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也能不断提高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综合能力,巩固对俄“桥头堡”和“枢纽站”地位,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做出贡献。值得一提的是,绥芬河口岸扩能改造工程完成后,将把绥芬河铁路口岸过货能力从目前的1 200万吨提高到3 000 万吨,这将有利于通往日本海的物流通道建设。通道的贯通不仅能使港口运输量增长,也将使日韩等国与中国东北之间的经贸交流更加紧密。

4.地缘交通优势凸显。在“中俄蒙经济走廊”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黑龙江省对俄“桥头堡”地位日益凸显,特别是边境口岸城市绥芬河因其东北亚区域物流枢纽和产业集聚中心的地理条件和交通条件,被赋予开发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战略节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支点定位。为推动大通道便利化,绥芬河市联合俄、日、韩专家和交通主管部门多次洽谈,协调解决港杂费、定期班轮、运输规范和货物跟踪体系等方面的制约瓶颈;绥芬河在俄、日、韩设立了办事处,积极参与推动交通部国际司主导的中俄日韩国际大通道会谈与协议签署;发起成立了中俄日韩物流协作论坛。目前,通过绥芬河口岸,向东经由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纳霍德卡等海港,陆海联运货物可直达日本,不仅改变了东北地区只有通过辽宁大连港才能实现对日本海运的现状,也打开了东北新的出海口。绥芬河通道优势的形成无疑有利于黑龙江省扩大同日本的物流合作,也有利于形成新的增长极。

三、中日经贸合作发展的重点方向

中日之间进一步加强经贸合作,对于改善两国关系、促进两国经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广阔前景。在“中俄蒙经济走廊”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黑龙江省应从以下几方面扩大同日本的交流与合作。

1.绥芬河综保区等项目建设中的资金合作。绥芬河市作为龙江陆海丝绸之路建设的“桥头堡”和“枢纽站”具有极其重要的地理优势。但机场等大型基础设施的改建和扩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撑,破解资金瓶颈是绥芬河建设遇到的一大难题。通过招商和宣传推介绥芬河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积极吸引日本资金的参与是黑日合作的有效途径。目前,签约和入区的物流企业规模尚小,且缺乏现代物流技术支撑,与跨国物流企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陆海联运大通道运营未常态化、本地产业尚未规模化等制约了保税区物流流量的发展。

2.农业和食品加工领域的合作。黑龙江省是农业资源大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业领域是日本投资黑龙江省的可行且颇具潜力的项目。日本现代农业发达,小型农业机械、土地改造、品种改良等技术一直居世界前列,特别是日本在开发北海道农业建设过程中所积蓄的高寒、高温差农作物技术特别适合黑龙江省的气候条件,加之日本农业专家曾经参与黑龙江省的土壤改良,中日加强农业领域的合作不仅前景广阔,也符合黑龙江省的资源及省情需要。此外,黑龙江省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具有发展绿色农业的突出优势,农产品具有国内竞争力。在黑龙江建设对日出口绿色农业基地、扩大对日出口货源、促进龙江丝路带建设等对于从中国进口农产品限制较为严格的日本来说具有现实可能性。

3.木制品及其副产品深加工领域合作。日本企业十分关注黑龙江省进口木材的资源优势,并有在木材的深加工领域参与合作的需要,如木屑、木炭等都是日本近年具有合作意愿的方面。目前,日本对中国木制品领域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广东、上海等地,究其原因是上述地区具有技术、劳动力、物流等产业集聚优势。近几年,黑龙江省在木材制品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加工技术等方面产业集聚优势有所体现,加上陆海联运优势显现,对日产业合作已经具备充足条件。

4.旅游合作。旅游对增进不同国家人民之间互相了解、推进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有直接作用。黑龙江省具有独特的生态优势,同时又因具有边境要塞这一对日本来说极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因此,开展旅游领域的对日合作具有一定的优势条件。目前来黑龙江旅游的日本客人尽管数量不多,但是具有相对稳定的客源,这为扩大对日旅游合作打下了基础。

5.养老产业合作。近年来,中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养老产业发展备受关注。日本是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也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目前已有企业来华考察养老产业的发展情况[3]。对中国企业来说,同日本的养老产业合作不仅包括养老机构的合作,还应包括设备器具、人才培养、医院食品等各方面的合作,合作前景看好。在国家扩大沿边开放的背景下,黑龙江省应抢占先机,积极在中心城市及有需求的口岸城市推进与日本的养老产业合作。

四、深化对日经贸合作的对策建议

1.政府相关部门定期组团访日、积极宣传推介。为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大战略的实施,国家旅游局将2015 年确定为“美丽中国—丝绸之路旅游年”。以此为依托,国家旅游局与地方旅游局联合在各主要客源国开展了文化旅游资源推介活动,自2015 年1 月起,先后举办了“陕西旅游说明会”(日本)、“河南省文化观光周”(东京)、“河北省观光说明会”(东京)。同时,“河北旅游(东京)推广中心”宣布挂牌成立,大连市副市长率团访问了日本福冈。建议黑龙江省在有其他省份先行的背景下,认真研判中日关系的新情况、新变化,及早谋划赴日事宜,并组织相关部门以及各地市组团宣传推介黑龙江省各地观光资源,结交人脉,促进相关经贸合作。

2.互设“经贸代表处”“驻在事务所”等常设机构。目前,黑龙江省及所辖各市在日本尚无作为交流窗口的代表处,在信息、人员的交流上十分不便。绥芬河市曾提出在日本开设经贸代表处的计划,但未能实现。另外,吸引日本的各种团体机构在黑龙江省开设事务所也十分必要。日中经济协会、日中东北开发协会、北海道银行等一些颇有影响的社团、经济机构在沈阳均设有事务所,极大方便了辽宁省同日本的交流,也正是得益于这些团体机构驻沈阳事务所的牵线搭桥,辽宁省的对日交流成果丰硕[4]。近几年,环日本海沿岸的日本各县对绥芬河市推动的经由俄罗斯远东港口的陆海联运大通路建设颇感兴趣,在将来的规划建设中,在绥芬河市经济转型升级、以木制品为中心的产业集聚地建设过程中,势必也需要扩大对日交流。因此,建议黑龙江省积极致力于吸引日本的各种团体机构在黑龙江省开设事务所。

3.大力吸引日语及日本研究的各类优秀人才。在长期的对俄合作中,黑龙江省培养和造就了大批研究俄罗斯的专家学者和商贸实务人才。与此相比,黑龙江省对日交流则面临高端人才匮乏等问题。一些地市在同来访的日本代表团交流时,有时因日语翻译人才缺乏受到制约。黑龙江省因“二战”后中国养父母收养日本遗孤和残留妇人等独特的历史因素以及地缘优势,长期以来颇受日本各界的关注,而日语交流人才、专门商务人才的匮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同日本的各领域交流与合作。因此,建议引进国内外优秀的日语及日本研究相关人才,以此提升对日交流与合作的整体水平。

4.积极承办有日方参加的各种东北亚经济合作会议。黑龙江省地处对俄合作前沿,在边境城市举办对俄边境合作会议具有便利条件,也有利于提高该地区的知名度以及经贸合作的可能性,如在绥芬河市举办的一些会议,因其在东北亚经济合作中的地位颇受日方关注。据笔者了解,一些与东北亚经济合作相关的各种国际会议已经多次在对日交流较多的地方举办,举办方也在积极寻找新的举办地,这其中也出现过日本有关方面人士想来参加却无人介绍而断念的情况。建议有关方面致力于承办包括东北亚名人会、涉及双边和多边谈判的国际会议在内的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次区域经济合作、政治文化交流等各种国际国内会议,积极搭建便于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相关人员参与的交流平台。

5.吸引日本客商经由俄罗斯远东口岸进入黑龙江省旅游。黑龙江省东宁、绥芬河等地遗留许多“二战”时日本关东军修筑的要塞,是吸引日本游客的重要旅游资源。而符拉迪沃斯托克在日本也广为人知,很有人气。所以,应积极推动日本游客经由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通过绥芬河、东宁进入黑龙江省观光旅游,从而促进黑龙江省旅游服务业的创新发展,为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营造人文环境。最近,俄罗斯将把符拉迪沃斯托克市作为自由港对外开放,对外国人实行免签入境。目前,日本人进入俄罗斯时签证申请烦琐,如果利用这一免签制度,日本客人可经由符拉迪沃斯托克经绥芬河口岸等直接进入黑龙江省观光旅游。

[1] 江原規由.中国の対外開放新戦略としての21 世紀シルクロードFTA 建設[J]. 国際貿易と投資,2014,(96).

[2] 杜颖.黑龙江省与日韩经贸合作分析与预测[R]//黑龙江经济发展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3] 严蕾.日中养老产业加强合作是双赢之举——访大阪商工会议所国际部长丸山新二[EB/OL]. (2015-01 -30)[2015 -03 -30]. http://japan. people.com.cn.

[4] 笪志刚.瞄准新一轮沿边开放,龙江起舞弄潮正逢时[N].黑龙江经济报,2015 -02 -05.

猜你喜欢

绥芬河陆海对华
陆海之纵
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今年开行破1000班
“八仙”过汉,转战龙江
绥芬河
什么是绥芬河
美行业协会众声反对白宫新的对华关税威胁
商务部:中方欢迎欧盟终止对华光伏双反措施
国务院批复首个外币使用特区
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对华和解政策探析
一种奇巧的测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