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建本科院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实证研究*
——以成都大学为例

2015-03-25刘佳磊

关键词:保障体系成都教学质量

苏 蓉 张 弘 刘佳磊

(成都大学, 四川 成都 610106)

·教育研究·

新建本科院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实证研究*
——以成都大学为例

苏 蓉 张 弘 刘佳磊

(成都大学, 四川 成都 610106)

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新建本科院校不断增长,教学质量问题随之增加,亟需通过建设和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其自身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本文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核心,客观分析了成都大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举措、取得成果及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其质量保障体系改进与持续建设的思路与方法。

新建本科院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成都学院

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3年12月,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已有358所,占全国普通本科院校的55.6%。教学质量是高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尤其对这些新建本科院校来说,由于其科学研究和地方服务能力较弱,教学质量就显得更加重要,成为新建本科院校提高办学水平、提升社会满意度的重要手段。要提升教学质量,就必须积极探索和实践契合校情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一、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内涵及构建的必要性

(一)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内涵

对高校而言,提高教学质量是为了“满足两个需求,达到两个满意。即满足社会需求和人的发展需求;达到学生对学习效果满意,用人单位对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满意”[1]。要保证教学质量,就要构建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应当以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为基础,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信息采集、监控与反馈,确保人才培养能够达到预期目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要不断对教学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和反馈,加强教学质量管理的全过程性,以此提高教学质量,促进高校教学理念、内容和方法不断更新并适应社会需求。

(二)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1.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需要

提高教学质量是国家高等教育战略的重中之重。教育部、财政部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实施的本科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的核心目标就是提升本科教学质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出了“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1〕9号)也指出:“切实推进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是教学评估的目的。继合格评估之后,《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教高〔2013〕10号)明确指出“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及运行情况”、“教学和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是审核评估的范围和重点之一。

2.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客观需要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新建本科院校迅速成长。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建校时间短、师资力量弱,教学观念相对陈旧,教学质量相对较低,无法完全满足高等教育的要求。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必须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高等教育发展新时期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采取有效措施,发挥特色优势,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确保教学质量。这既是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赋予学校的义务,也是历史赋予学校的责任。

3.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需要

2014年初成都大学提出了“第三次创业”的号召,并提出了“十年跨越三步走”的发展目标,即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实现精细化的学校内部管理,到2025年建成有影响力的城市型综合大学。为实现这一目标,需构建一套科学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从理念到制度再到行动上树立起科学的质量观,发挥学校在教学质量管理和人才培养上的优势与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教学质量持续提升的需要

要实现“十年跨越三步走”的目标,实现第三次创业“内涵式发展”与“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教学质量就一定要得到保证,而现有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存在着制约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同类型高校在教学质量上不断改进和改革,使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要追赶这些高校的发展,就必须对现有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行改革,破除阻碍教学质量的环节,构建以“大质量观”为指导的全方位的质量保障体系,制定教学质量标准,识别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点,明确学校员工在质量保障中的职责,通过质量保障体系的实施,确保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二、成都大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成都大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不仅是为了满足学校本科教学改革的需求,同时也是为了适应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同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对高校教学质量提出了具体要求。在此背景下,成都大学启动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工作。

成都大学以2012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为契机,调整了教学管理部门职能,在四川省新建本科院校中率先成立“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该机构在对日常教学进行监控的同时,还主要从事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工作。

(一)成都大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成果

以“迎评促建”为契机,成都大学重建设、抓落实,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促进教学规范,广泛宣传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引起了全校师生的重视。

目前已形成《成都学院(成都大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纲要》,《纲要》针对学生对教育服务的要求、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提出了成都大学教学质量目标及内涵,并将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纳入到教学质量工作小组中,明确各个相关职能机构的保障教学质量职责与权限,旨在通过教学质量过程控制的方法和手段,逐步实现教学质量保障目标。

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个主线,成都大学构建了较为科学的教学质量标准,标准中包含5个管理维度、24个一级指标、46个二级指标。经过两年的探索和实践,学校初步建成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质量观念仍然不够

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以及相关职能部门人员没有广泛树立起科学的教学质量观,缺乏加强质量管理的意识和动力。注重外部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忽视了内部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估,满足于“责任的完成”,而不注重“持续的提升”,存在“准备文件本身比实际的工作重要”的观念。

一些高职高专合并进来的专职教师对专科与本科教学的区别,以及本科教学质量如何提升等方面缺乏认知,面对本科教学,其自身思想和能力准备都不充分。而学校一部分从事教辅和后勤工作的教职工对提高本科教学质量问题更加困惑[2]。

缺乏全员质量意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工作主要是学校、教务部门推动,在基层效果不明显,部分教职工对质量管理的全员性认识不足,行为被动,一线教师更加关心如何完成“规定动作”和避免出现教学事故,导致教学质量监控效果不佳以及实际教学质量下降。

2.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仍需改进

教学质量监控存在很多问题。学校重视对教学质量的监控,但监控的范围较小。针对教学秩序的监控相对完善且运行较好,但对其他影响教学质量的环节和方面如教学大纲的制订与执行、教学内容的合理性等重视不够。另外,对于实践教学的监控也存在很大不足,主要是由于实践教学的实施时间、场地等存在特殊性使实践教学的监控存在困难,导致对学生知识的考核较重视,而对提升学生动手水平的实践教学环节考核研究不足。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也不够全面,评价主要依靠学生评价、教学督导评价和同行评价,而未将满足社会需求的相关指标纳入评价体系中;同时,评价过程中存在主观因素较重的问题,导致评价难以科学、客观地进行,导致评价指标与教学质量监控契合度不够,影响了对教学质量的监控。

3.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问题尚未解决

学校各学院及部门工作重心长期放在科研论文、“排行”以及各类基金项目上,不重视甚至弱化本科教学,导致一线教学教师多为中级职称教师,教学工作任务繁重,而部分高职称专职教师专心于校外兼职或疲于完成科研任务,对本科学生的教学工作变成了应付差事。

4.办学经费、学校教学基础设施建设虽有稳步的提高,但投入的增长远没有学生规模增长的速度快

如表1所示,成都大学在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和纸质图书数据方面皆与教育部指标存在一定的差距,学校部分专业只能在实践教学环节上降低要求,有的专业只能开设基础性实验项目,并且还不能够完全满足教学需求,很多实验只能通过演示草草结束,而由于实验设备的紧缺,较复杂的实验只能通过课堂授课进行演示,而不能实地操作,这就对教学质量带来了很大影响,势必降低教学质量。

表1 成都大学生均占有资源数据

5.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过程中“以人为本”的思想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与体现

当前,学校内部对教学质量的监管过程行政化、权力化成分过高,个别教学督导专家督导的内容多为形式化和表面化的内容,忽视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的灵活性以及学科的差异性,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往往以完成评教任务和给出评教分数为最终目的,而很少以促进教学改革为最终目的去评价教师,缺乏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对学生平时的学习质量评估,也主要是监测出勤率和考试分数。

6.大学利益相关者参与学校质量管理的权力未得到有效保障

从成都大学的管理体制来看,教师参与学术科研管理、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和自主选择如何学习的权力未得到充分保障,教师和学生只是教学质量的“被监督者”、“被管理者”和“被评估者”,丧失了其质量主体地位。

7.信息系统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与教学质量有关的信息数据没有得到准确、有效和及时的收集,没有及时建立现代化的信息收集系统。一旦学校需要采集某项数据,便要依靠通知各学院各部门在短时间内人工采集并完成上报工作,效率低下且数据可靠性较差。信息收集完成后也没有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无法对教学质量提高起到推动促进作用。

三、完善成都大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措施与建议

为确保成都大学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得以实现,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提升教学质量为主线,围绕四方位目标导向继续建设和完善,即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将努力实现四个目标:一是让教学管理更加流畅;二是让全员参与更加自觉;三是让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四是让学生、社会更加满意。

质量保障体系四方位目标导向

(一)以管理创新保障教学质量

树立全面、全员和全程的“三全”质量管理观念,创新学校教学质量管理模式。系统考虑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贯穿教学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将每一位教职员工、学生都纳入质量保障体系中,从而将“教学工作是学校的核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以管理创新保障教学质量”的核心命题落到实处。

教学督导明确要以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为最终目的去评价教师,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建立互动关系,允许被评价教师对评价结果质疑与申诉。增强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民主化和科学性,引导教师与学生从“要我如何”向“我要如何”转变;管理者要成为教学改进工作的支持者与服务者。

(二)制度化和程序化的管理理念

落实依法治校,树立制度化、程序化的管理理念,构建明确、科学的现代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认清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在教学质量管理中所处的位置和承担的责任,并通过纲领性、程序性和工作性文件,实现教学质量管理的制度化、程序化,保障教学质量目标实现。

(三)PDCA教学质量保障管理模式

“P(Plan)”代表教学质量保障事前计划;“D(Do)”表示教学质量保障计划的实施;“C(Check)”代表对教学质量保障实施检查;“A(Act)”表示教学质量保障活动总结,是教学质量保障的升华[3]。依据PDCA循环实施闭环管理,确保教学质量目标的分级逐步完成。

(四)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方式

教学质量的好坏,来源于教学活动全过程的保障,而不是教学质量管理部门的监测。为达到学校教学质量要求,将影响教学质量所涉及的若干过程形成一个教学质量管理总流程。流程中反映影响教学质量的环节和过程,通过对每一个环节和过程的管理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五)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障教学质量

进一步推动教师的引进和培训工作,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重视人文关怀,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特别是青年教师的素质,使青年教师在教学质量观念、师德师风、教学业务能力等方面得到不断提高,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打造专业化的教学管理队伍,加强培训,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素养和专业化水平,提高教学管理人员对教学质量监控和反馈的水平。

(六)继续加大办学经费投入,注意办学规模适度化

多渠道加大本科办学经费投入,加强协调与管理,使有限的经费发挥出更大的效用。合理配置学校内部资源,合理控制办学规模,在保证教育质量前提下使学校资源获得充分和适当的使用,促使生均基础设施各项指标达到甚至超过教育部相关指标水平。

(七)不断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科学探索适合学校发展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建立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断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同时逐步完善对学生的监控评价体系,对实践教学的监控评价力度须进一步提高。

(八)提升相关信息系统的作用

建立并不断完善相关教学质量信息收集系统,完善分析与反馈机制。收集信息不能停留在数据存档备查或“发现问题”上,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收集的信息数据加以有效分析以解决问题。

(九)进一步推进教学质量保障文化建设

教学质量保障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不仅是教师“教”和学生“学”质量的反映,也是学校管理者领导和管理教学质量的反映。教学质量保障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从理念、行为、视听觉等方面促使全校师生形成教学质量意识和观念,重视教学质量,不断反思与改进,推进教学质量持续提高。

四、结论

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各项措施的落实是关键。落实的方法在于点滴调整和不断改进。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落实保障措施,各项制度与文件的执行效果将大打折扣。当前高校的教学质量问题很难在较短时间内完全解决。以往存在的教学质量问题解决后,新的教学质量问题又会显现,改进质量对于任何一所高等院校都是永恒主题[4]。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是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构建一个动态的、不断改进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以严谨、科学、负责的态度公布评价指标、方法、监控程序和结论,准确地界定现存的教学质量问题,合理地制定改进问题的措施和目标,依据科学严谨的方式、指标和流程查验改进的效果,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内容与实施效果,才能达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王昆仑,汪娜,徐娴.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合肥学院学报,2014(24):41-45.

[2]李德春.对新建本科院校提高教学质量问题的思考[J].吉林工商学院报,2013(29):100-102.

[3]郑力乔.PDCA循环管理理念下新建本科院校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琼州学院学报,2013(20):115-116.

[4]邹晓平.本科教学质量:高等学校如何报告?[J].高教探索,2013(2):82-83.

(实习编辑:郑 舒)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in Newly Establish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TakingChengduUniversityasanexample

SU Rong, ZHANG Hong, LIU Jialei

(Chengdu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106)

Accompanied by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newly built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will continue to increase, and the problems of teaching quality are also on the rise.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its own survival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it is urgent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by constructing and perfect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This paper,focusing 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objectively analyzes the measures of constructing the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achievements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Chengdu University.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ideas and method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and continuous construction.

newly establish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quality assurance system;construction;Chengdu University

2015-04-02

四川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新建院校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项目(项目编号:XJYX2013D01)研究成果。

苏 蓉(1961-),女,成都大学研究员。

G642.0

A

1004-342(2015)04-114-05

猜你喜欢

保障体系成都教学质量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我国生态安全保障体系的研究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穿过成都去看你
勇立改革开放潮头 创新粮食保障体系
ETC关键设备准入标准及运行保障体系构建
数看成都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