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出血患者不安全因素评估及安全管理

2015-03-24贾静刘苏梅王翠萍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安全事件脑出血情况

贾静 刘苏梅 王翠萍

(亳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三病区 安徽亳州 236800)

脑出血患者不安全因素评估及安全管理

贾静 刘苏梅 王翠萍

(亳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三病区 安徽亳州 236800)

目的:对我院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同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从我院近两年住院患者中选取54例,通过随机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并给予对照组常规管理,实验组则根据不安全因素评估结果,给予其相应的安全管理对策,观测两组患者安全事件出现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估结果。结果:对照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为18.52%,实验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为7.41%;实验组在提高生活质量上效果更为显著。结论:根据脑出血临床不安全因素评估,对应提出安全管理对策,可控制不安全事件。

脑出血;不安全因素;安全管理

脑出血是一种较为多见的临床疾病,该病可致患者出现肢体功能障碍,故患者多为肢体瘫痪状态,这使得他们的日常生活能力受限,极易造成各种不安全事件。本次研究通过对我院总结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情况,分析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同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共从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脑出血患者中选取54例住院患者,其中女性患者21例,男性患者33例,患者中最大年龄72岁,最小年龄34岁,平均年龄(43.1±5.2)岁,所有患者均经由CT确诊为脑出血;根据国际数字排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设置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有患者27例,对比两组患者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管理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方法,而实验组则主要通过对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安全管理对策,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2.1 不安全因素:①误吸:误吸主要是指患者在进食过程中,或者非进食情况下,进行吞咽活动时,固体食物或者液体不慎进入到声门以下的气道内,导致患者出现呛咳现象,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严重情况下,甚至还可导致患者死亡。②坠床:脑出血患者不安全事件中,坠床是较为多见的一种。脑出血患者在发生坠床后,可导致其出现进行性头晕、头痛和呕吐症状,并且还可致使患者出血加重、意识障碍等情况。③心理因素:由于脑出血极易导致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这就使得患者的日常生活需要在他人的帮助下才能够完成,这无疑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给病情的治疗和预后造成影响。由于患者心理因素的影响,使得他们在无能为力的情况,经常表现出暴躁情绪,强行将导尿管拔出的情况,致使尿道、皮肤等因此被撕裂[1]。④躯体因素:由于脑出血患者通常会表现出中枢性高热症状,故在护理中,经常会用到冰枕、冰帽等降温处理物品,这非常容易使得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冻伤等情况;由于患者长时间卧床休养,加之进食量较少,他们的神经系统反应非常迟钝,同时肠蠕动减弱,故经常有大便干结或者泌尿道感染等情况。

1.2.2 安全管理对策:①心理护理:在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观察评估,以和善的态度和友好的语言为患者解答各种疑惑,避免引起患者的情绪波动,同时通过为患者介绍成功治疗案例,使患者能够树立起战胜病魔的信心。②呼吸道护理:针对急性期患者,叮嘱其多卧床休息,尽可能减少搬动;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时,需要加强口腔护理,每日必须进行2次护理,若有呼吸道分泌物、呕吐时,须立即清理,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使其呼吸道能够保持畅通;在对患者进行吸痰处理时,应根据吸痰相关规定进行操作,以免出现误吸导致坠性肺炎和吸入性肺炎。针对持续吸氧的患者,应定期更换湿化瓶水以及鼻导管,同时定期对湿化瓶进行消毒处理。为了防止出现交叉感染,应定时开窗,保持空气流通,同时采用0.5%533消毒液对地板进行消毒处理。③肢体功能训练:根据患者情况拟定早期康复治疗计划,运用Bobmh疗法对患者进行物理治疗。若患者在脑出血后5天内病情稳定但无任何进展,则应给予相应的康复治疗,每日进行2次,每次持续40分钟。在康复治疗中主要进行伸屈活动、上下关节活动等,并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来开展,训练中必须由专人陪护,以免出现跌倒现象。④大小便护理: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排便方法。不得过度用力,这可能导致腹压增加,进而致使再出血现象。在医生的指导下,为患者提供果导片,帮助胃肠蠕动,若患者在3日内仍未排便,则需要运用开塞露来帮助通便。若患者表现为躁动不安,则需要控制患者手部,以免将皮肤抓伤或者将导尿管拔出,给尿道造成损伤。⑤坠床护理:为了避免患者坠床,应当安排专人陪护,必要情况下,可运用约束带或者加床档的方式来避免坠床现象。

2.结果

对两组患者出现不安全事件的情况进行分析,其中对照组共出现5例不安全事件,分别为2例呛咳,2例再出血,1例骨折,发生率为18.52%;而实验组则出现2例不安全事件,分别为1例呛咳,1例再出血,发生率为7.41%。另采用Barthel指数对患者进行评估,安全管理前,对照组评估结果为(33.46±8.39)分,实验组评估结果为(34.15±7.54)分;经过3个月的安全管理后,对照组评估结果为(51.57±25.31)分,而实验组评估结果为(75.49±22.06)分;实验组在提高生活质量上效果更为显著,P<0.05。

3.讨论

由于脑出血患者表现出肢体功能障碍,加之患者由于疾病的影响,出现抑郁、焦虑以及急躁等失控现象和心理疾病,使得患者出现坠床、误吸等不安全情况[2]。为此,在本次研究中,我们结合以往脑出血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对不安全因素进行评估,并根据影响安全的各种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心理、身理等各个方面给予患者安全管理,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态,提高身体舒适度和肢体功能。

[1]张朝霞,曾国华.脑出血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管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2):10-11.

[2]刘琼.安全目标管理在肢体偏瘫脑出血患者中应用效果评价[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6(11):1511-1512.

R722.15+1

A

1009-6019(2015)02-0279-01

猜你喜欢

安全事件脑出血情况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2020年度区块链领域安全事件达555起
一周融资融劵情况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新情况新举措
新情况新举措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食品安全事件的价格冲击效应
特殊情况
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