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疼痛的影响及效果

2015-03-24张学珍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伤口剖宫产产妇

张学珍

(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 山西太原 030012)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疼痛的影响及效果

张学珍

(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 山西太原 03001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患者疼痛的原因、护理干预及护理效果。方法:对238例剖宫产手术的患者评估疼痛级别,分析疼痛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评价效果。结果:238例患者中有206例患者疼痛症状减轻,有效率达96%。结论:对剖宫产手术的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术后疼痛,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干预;剖宫产术;疼痛的影响;效果

我国有很大比列的准妈妈在生产时由于对分娩过程的心理畏惧而采用剖宫产手术。剖宫产术是在分娩过程中,由于产妇或胎儿的多种原因无法使胎儿自然娩出,而由医生采取的一种经腹切开子宫取出胎儿及其附属物的过程。剖宫产术后大部分患者会产生疼痛的症状,疼痛的主诱因是由于腹部切口和子宫收缩。疼痛不仅影响产妇术后康复,而且影响产妇休息和睡眠,还可引起产妇交感为神经兴奋,抑制催乳素分泌,使乳汁分泌减少而影响早期哺乳。剧烈的疼痛不仅给产妇带来极大痛苦,还可导致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因此,如何有效、快速、准确地控制新妈妈们的产后疼痛,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缓解产妇痛苦,是广大妇产领域医务工作者长久以来通过不懈努力以求解决的一个共性重要问题[1]。我院对剖宫产术后的产妇进行疼痛评估,分析患者疼痛的原因,有针对性的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有效的控制了产妇术后的疼痛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科自2013年1月到12月,共收治剖宫产手术的患者238例。年龄段为20-46岁,平均年龄为27.6岁;初产妇125例,经产妇103例;单胎婴儿234例,双胎婴儿4例;合并高血压患者51例,合并糖尿病患者5例;住院日数为3-10天,平均住院日为5.3天。

1.2 疼痛评估:根据主诉疼痛的程度分级法(VRS法),共分为四级。0级:无疼痛。I级(轻度):有疼痛但可忍受,生活正常,睡眠无干扰。Ⅱ级(中度):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镇痛药物,睡眠受干扰。Ⅲ级(重度):疼痛剧烈,无法忍受,需用镇痛药物,睡眠受严重干扰,可伴自主神经紊乱或被动体位。

1.3 方法:对手术后的病人进行疼痛评估。评估后分析患者疼痛的原因。剖宫产术后患者疼痛的主要原因包括腹部伤口疼痛、子宫收缩引起的疼痛,患者情绪紧张、周围环境因素等。通过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然后再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观察干预效果。

2.结果:

通过护理干预,有206例患者疼痛症状较前减轻,有效率达96%。

3.护理干预:

术后镇痛不仅旨在减轻患者手术后的痛苦,而且在于提高患者自身防预手术期并发症的能力。术后镇痛可避免体内高凝状态的出现,减少了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血体引起的肢体缺血现象的发生。术后镇痛要根据病人的个体需要,定时评估和调整镇痛方案,采用相应的镇痛方法。

3.1 药物止痛:产后药物镇痛是必要的,但这并不仅仅意味着只提供充足的镇痛药物,重要的是如何使药物镇痛恰好满足不同个体病人的需求,且副作用最小,但要注意不服用阿司匹林或含有水杨酸制剂的药物。在无痛和较为舒适的状态下度过术后阶段会令病人及其家属满意,尽可能使病人参与疼痛治疗方法的选择。一旦病人及其家属理解了医护人员为减轻其术后疼痛为目的所做的努力,他们的满意度和配合度则会大大提高。

3.2 心理护理:患者心理情况尤为重要。及时评估患者心理状况,向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剖宫产术后产妇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同时产妇对切口瘢痕的忧虑,对新生儿状况的担心,以及母乳喂养的担心等因素促使产妇容易背负心理负担。加之长时间卧床,产妇出现腰酸、背痛、焦虑、焦躁、失眠等心理波动,随之对疼痛的耐受程度会降低。略有一点疼痛就会对产妇产生影响。做为护士应主动进行宣教,安慰患者,消除产妇的紧张情绪和顾虑,使其在心理上获得满足及安全感,增强产妇的自信心,从而调整产妇的身心康复处于较佳状态。术后可以转移注意力,让新妈妈尽可能与新生宝宝呆在一起,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有助于缓解紧张、焦躁、焦虑情绪,如听听音乐,多和丈夫、朋友聊天以转移注意力,以减少疼痛的感受强度。还可以改善环境,保持室内空气良好、光线柔和,避免噪音,保持床单被褥的整洁、干燥,避免受凉。这样也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

3.3 伤口护理:剖宫产术后,麻醉药作用逐渐消退,下腹部切口痛觉开始恢复,且常伴有子宫收缩疼痛,一般术后24 h内最为明显[2]。所以,对于产妇而言,要特别注意腹部伤口愈合及护理,避免关节、肌肉疲劳。身体处在侧位时,可以在腰部放一个枕头,支撑患处肌肉张弛度以减轻疼痛;注意咳嗽时用手压住切口部位,防止缝线断裂,通过减少震动而减轻疼痛。如果出现感染的迹象,包括伤口发热、发红或肿胀;伤口部位有渗出液;出现恶化或突然性疼痛;或者全身发烧(即使你的伤口看上去很好)等病症,要及时就诊。手术后切口的结痂不宜过早地破损或揭开,过早揭痂会把尚停留在修复阶段表皮细胞带走,甚至撕脱真皮组织,并刺激伤口出现后续刺痒,疼痛。

3.4 尽早离床活动,预防血栓性静脉炎:孕晚期和产后比较容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剖宫产术后更易发生。引发此病的危险因素包括肥胖、不能早日下床活动、年龄较大、多胎经产妇等。临床表现为下肢疼痛、压痛、水肿、心跳及呼吸会加速。剖宫产术后双脚恢复知觉,就应该进行肢体活动,肢体活动24h后应该练习翻身、坐起,并逐步锻炼下床慢慢活动,当导尿管拔除后应多走动,这样不仅能增加胃肠蠕动,还可预防肠黏连及静脉血栓形成等。下床活动前可用束腹带绑住腹部,这样走动时就会减少因为震动的关系触碰伤口而引起疼痛。

3.5 预防便秘:剖宫产术后,由于伤口疼痛使腹部肌肉不敢用力,粪便不能顺利排泄,易造成尿潴留和便秘,若伴有痔疮,情况将会变得更加严重,故术后产妇应按平时习惯及时自行大小便。术后尽量避免摄取容易在肠道产气的食物,其他则依个人喜好适量摄取。避免油腻和刺激性的食物,多摄取高蛋白、维生素和矿物质食物以帮助组织修复(如鱼、鸡肉)。此外多摄取纤维素以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4.小结:

产后疼痛是产科临床最频发常见的临床症状,属于急性疼痛,尤以剖宫产产妇居多。剧烈的疼痛不仅给产妇带来极大痛苦,还可导致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因此,如何有效、快速、准确地控制疼痛,最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缓解产妇痛苦,是长久以来医务工作者不懈努力以求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3]。研究表明,手术后早期的疼痛才是围术期病人的主要痛病诱因。因此,临床麻醉和术后镇痛是一个不可分隔的整体,术后镇痛是提高围术期病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理应予以重视。它不仅给产妇造成痛苦,给产妇身体带来不适,还带来心理和生理双重损害、产生不良情绪,影响母乳喂养和母婴早期交流,危害母婴健康。另外,不良的情绪影响产妇休息、进食,可导致母乳分泌量减少,影响产妇哺乳及产后恢复。因此,研究剖宫产术后疼痛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对于缓解产后疼痛,促进产妇身心恢复和母婴健康有着积极的重要意义。积极有效的临床护理对产妇术后镇痛效果显著,减轻了剖宫产术后的疼痛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促进了剖宫产产妇术后早日康复。

[1]程建红,剖宫产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分析[J].健康必读,2012,6 (5):89-90.

[2]黄雪梅.剖宫产术后疼痛控制护理进展[J].现代中医医结合杂志,2009,20(3):56-57.

[3]张凤玲,韩霞.剖宫产术后疼痛控制与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09,10(3):1734-1735.

R473.71

B

1009-6019(2015)02-0207-02

猜你喜欢

伤口剖宫产产妇
为什么伤口愈合时会痒?
为什么在伤口上撒盐会疼?
分娩活跃期产妇应用分娩球助产的效果及对产妇满意度的影响
孕期运动对产妇分娩有好处
那只给我带来伤口的大橘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剖宫产之父
孕期运动对产妇分娩有好处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
伤口“小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