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吗啡与氯胺酮联合持续静脉泵入在癌痛控制中的效果

2015-03-24张峰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泵入氯胺酮吗啡

张峰

(浙江省平湖市新仓医院 浙江 平湖 314205)

癌痛为癌症晚期患者一种主要的临床症状,一般情况下通过正规三阶梯镇痛法能够缓解60.0%到80.0%的癌痛,但是由于长期使用大剂量药物导致产生各种不良反应。因此,急需寻找一种更有效的治疗药物。本文将探讨吗啡、氯胺酮联合应用在癌痛控制中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1年2月到2013年10月共收治晚期癌痛患者43例,均为经过三阶段镇痛法治疗不佳者。4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22例)和观察组(n=21例)。观察组中,男性:女性=14例:8例,年龄在31-65岁间,平均年龄(49.2±4.0)岁。对照组中,男性:女性=13例:8例,年龄在31-63岁间,平均年龄(48.9±3.7)岁。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两组药物均采取静脉持续泵入治疗。对照组给予5mg氟哌利多+100mg吗啡+生理盐水,溶液最终为100 mL;观察组给予5mg氟哌利多+100mg吗啡+50mg氯胺酮+生理盐水,溶液最终为100 mL。两组首次剂量为2 mL,其背景剂量为2mL/h,其单次按压剂量为0.5mL,锁定时间为15min。治疗4d后,更换一次性镇痛泵。在第2d起,开始调整持续泵入量、追加量,依据当天的吗啡追加剂量、VAS评分情况,增加大约25%到50%的24h总泵入量。

1.3 观察指标:(1)病人疼痛程度采取VAS评分法评定,0分-10分疼痛感依次递增[1]。(2)统计吗啡用量和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本文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 17.0,计量资料以方式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方式表示,以X2方法检验。当P<0.05时,为数据具有统计上的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疼痛评分及吗啡用量的比较:观察组治疗前、治疗30min、治疗1h、治疗5h、治疗24h以及治疗48h的疼痛评分分别为9.2±1.2min、7.3 ±1.1min、5.1 ±1.4min、1.3 ±0.3min、1.5 ±0.3min、1.5 ±0.2min,而对照组则分别为9.1±1.4min、7.4±0.9min、5.3 ±1.3min、1.4±0.2min、1.6±0.4min、1.6±0.6min,两组各个时间点的疼痛评分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吗啡用量分别为21.7±1.2mg、53.8±2.5mg,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不良反应的比较:对照组的便秘发生率为42.9%(9/21),恶心呕吐发生率为47.6%(10/21),皮肤瘙痒发生率42.9%(9/21),而观察组则分别4.5%(1/22),9.1%(2/22),9.1%(2/22)。观察组在便秘、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明显地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吗啡是临床癌痛治疗的首选药物,然而吗啡对于神经源性疼痛不敏感,容易导致便秘、幻觉、嗜睡、皮肤骚扰等各种不良反应。氯胺酮为一类NMDA受体拮抗剂,具有以下功能[1-2]:(1)具有镇痛效果;(2)能够有效地抑制病人中枢感受器的敏感程度;(3)有效地消除外周传入有害刺激;(4)有效地增强阿片类药物的镇痛作用;(5)小剂量氯胺酮在持续性静脉泵入时,可以产生抗痛觉敏感过敏作用,有效地降低吗啡使用量。本文观察组的吗啡用量、不良反应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小剂量氯胺酮能够增强吗啡的镇痛效果,有效地减少吗啡用量和不良反应率。

综上,吗啡、氯胺酮联合用药在癌痛治疗中的镇痛效果佳,应广泛推广应用。

[1]呼群,张嘉玲,苏依拉·其木格,等.甘露聚糖肽联合吗啡对癌痛治疗的临床研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2):143-145.

[2]王凯国,李浩,王宝胜,等.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PCIA对顽固性癌痛的镇痛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46):59-60.

猜你喜欢

泵入氯胺酮吗啡
勘误: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褪黑素和吗啡联合使用能提高吗啡镇痛效果
氯胺酮及其异构体和代谢物抗抑郁研究进展☆
戒毒瘾丸对大鼠吗啡戒断症状的影响
氯胺酮对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持续泵入刀口冲洗对于预防封闭负压引流堵管的应用研究
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普通肝素微量持续泵入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作用
μ阿片受体在吗啡镇痛耐受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