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窥镜治疗胃肠道息肉33例临床效果分析

2015-03-24张佳师水生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电凝癌变内窥镜

张佳 师水生

(山西医科大学 山西 太原 030000)

胃肠道息肉是由粘膜慢性炎症引起局部粘膜增生肥厚而形成的粘膜隆起样病变,具有起病隐匿,病程长的特点,同时由于该病多无任何临床症状,因此在临床中较易误诊和漏诊。而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该病的检出率不断提高,同时以内窥镜为主的手术疗法也成为该病的主要方法,本文就内窥镜下治疗胃肠道息肉的临床应用进行观察,并探讨其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胃肠道息肉患33例,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大便带血和黏液,次数增多,和不同程度的腹部不适和消瘦、贫血等全身症状,其中17例患者因肠道功能不良或直肠出血就诊时发现,11例患者因体检时偶尔发现,5例患者因便血或息肉本身症状而就诊,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表现、X线检查以及内镜检查等明确诊断。33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16~67 岁不等,平均年龄(37.2 ±4.9)岁,镜下检查息肉直径0.5~2.0cm,平均直径为(1.2 ±0.4)cm;33例患者中共37 枚息肉,其中无蒂息肉18 枚,有蒂息肉10 枚,亚蒂息肉9 枚;大肠息肉20 枚,小肠息肉12 枚,胃息肉5 枚。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内窥镜下行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33例患者术前均行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酶时间、心电图等,并行胃镜和肠镜病理检查,以排除恶性病变。所有患者术前前1 晚禁食,术前5h给予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口服,以彻底做好肠道清洁准备。具体手术方法:患者取左侧卧位或截石位,缓慢插入内窥镜,寻找息肉,找到息肉后根据息肉的形态、大小、数量以及蒂的有无、长短粗细采用不同术式,对于多发半球状小息肉可行高频电凝灼除法,直接应用电凝头进行烧灼,并保持内镜头和息肉的距离,切不可接触周围黏膜,待凝切至息肉切除完成;对有蒂息肉行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法,在内窥镜下对息肉根部注射少量1:10000肾上腺素+0.9%氯化钠混合溶液,待局部黏膜发白后,用套圈套住息肉底部稍上方,并缓慢收紧,通电后行电凝电切将息肉切下;对长蒂大息肉,难以悬于肠腔者采用大息肉行"密接"肠壁电凝切除法。操作完成后检查是否有出血发生,若发生出血在镜下行电凝止血。所有患者术后均绝对卧床休息,并禁食1~2d 或食少许流质食物,同时常规给予止血、抗感染(选用针对格兰阳性菌的抗生素)、保护肠黏膜(如蒙脱石散剂等)以及补液等治疗,同时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

2.结果

本组33例患者37 枚息肉均一次性全部成功切除,且术中未见大出血和肠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术后腹部不适等消化道症状基本消失,大便习惯改变、大便带血和黏液等症状体征明显缓解,术后无剧烈疼痛主诉。术后对所有患者随访1 个月时,37 枚息肉均完全愈合,且截至到2014年10月的随访,所有患者中未见息肉复发。

3.讨论

胃肠道息肉是消化科的常见疾病,可单个发生,也可是几个或几十个发生,多数有蒂,少数是广基的,因大多数无临床症状,因而不易引起注意,仅在进行其它肠道疾病检查时发现,而近年来随着内窥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临床检出率不断上升。胃肠道息肉分为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儿童型息肉、腺瘤以及家族性息肉病等,其中增生性息肉一半无临床症状,多在进行内窥镜检查时偶尔发现,同时由于其不具有癌变的可能,因此无需治疗,但是炎性息肉和腺瘤均具有癌变的可能,尤其是炎性息肉随着病程的增加,癌变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1]。而腺瘤临床一般也主张手术摘除治疗,若有恶变可能,则应及早行局部肠段切除;家族性息肉病多呈多发性,为肿瘤样息样,并可伴有变血、腹泻和消瘦等临床症状,且最终会发生癌变,因此对于该类息肉临床主张行手术切除治疗,因此综上所述,胃肠道息肉虽然为良性病变,但具有癌变的可能,而清除息肉是防止癌变的关键,因此临床通常行手术治疗以预防癌变[2]。

内窥镜是一个配有灯光的管子,其可经口腔进入胃内或其它天然孔道进入体内,随着内窥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作为一种微创术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因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内窥镜下高频电切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术式,因其微创优势,被广泛用于胃肠道息肉的治疗中[3]。在本研究中,对33例胃肠道息肉患者行内窥镜手术治疗,结果显示33例患者37 枚息肉均全部一次性切除,所有患者术中均无大出血和胃肠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所有患者疼痛较轻,无剧烈疼痛主诉,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 个月~1年的随访,1 个月时所有患者的息肉均全部愈合,且截至到2014年10月的随访,无一例患者复发,整体疗效显著,提示内窥镜下治疗胃肠道息肉效果显著,并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并发症少、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但是内窥镜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设备,在临床进行应用时应严格按照微创要求进行操作,首先术前应做好充分的肠道清洁准备,置入内镜对息肉进行观察,根据息肉形态、大小、数量以及有无蒂选用不同的处理方式,一般对于无蒂或较小息肉可行高频电凝灼除术,有蒂或亚蒂息肉行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法,对长蒂大息肉行大息肉密接肠壁电凝切除法;其次在行行高频电凝圈套切除前,应在内窥镜下对息肉根部注射少量1:10000肾上腺素+0.9%氯化钠混合溶液以预防出血和肠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其作用机制主要是由于肾上腺素可起到收缩血管、膨胀组织的作用,从而阻断息肉血供,预防出血的发生,且在药物注射后还加强对肠道深层组织的保护,有助于预防穿孔的发生。术后还应加强对患者的临床护理,包括绝对卧床休息、禁食以及给予止血、抗炎和保护肠粘膜等治疗,在抗炎的治疗中应选用针对革兰阳性菌的抗生素,以更好的提高抗菌效果,防止感染的发生,并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和密切观察,对发生出血、穿孔等征象的患者应及时处理,保证患者安全,顺利度过围手术期。

综上所述,内窥镜下行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胃肠道息肉疗效显著,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并可降低复发率,临床应用效果显著,但在临床应用中还应加强术前、术中和术后整个围手术期护理,以更好的保证患者手术安全,提高手术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1] 塔娜.内镜下电凝电切胃肠道息肉220例临床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01):145.

[2] 王昌泉,李跃川,李泽民,等.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胃肠道息肉35例[J].临床荟萃,2010,25(20):1807.

[3] 李冰.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结肠息肉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11,24(02):418.

猜你喜欢

电凝癌变内窥镜
一种具有附加内窥镜功能的医疗管
电子内窥镜临床评价要求探讨
内窥镜技术研究进展
胃镜电凝止血联合镜下蒙脱石散创面给药治疗胃溃疡出血的疗效分析
电凝止血和缝合止血对腹腔镜卵巢成熟畸胎瘤剥除术患者卵巢储备功能影响观察
下咽癌的区域癌变现象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
双极电凝联合五黄油纱条鼻腔填塞治疗鼻出血的效果
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双极电凝止血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
鼻内窥镜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作用
Eag1 在大鼠口腔舌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