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水红利”造就美好生活——浙江开化县以水为媒实现转型发展

2015-03-23张佳丽

河北水利 2015年8期
关键词:开化县五水共治钱塘江

□张佳丽

看天,天蓝;看山,山绿;看水,水清。“我们开化的PM2.5小于30Mμ/m3,森林覆盖率有80.54%,出境水水质长年保持在Ⅰ、Ⅱ类。”1连串数字,不但让开化人引以为傲,也让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组的记者们羡慕不已。

绿水青山如何转化为金山银山?面对这一重大课题,浙江省开化县以治水为突破口,逐步释放“清水红利”,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博弈中寻找平衡,探索转型发展的新途径。

坚持“生态立县” 保“一江清水送下游”

钱塘江波澜壮阔,古田山层峦叠嶂,龙顶茶回味悠长…在开化县采访期间,无论是在城区还是在乡村,处处都有绿水青山为伴。“真是来了就不想走,走了还想来!”1句话道出了采访组记者们的心声。

开化县是浙江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和重要的生态屏障,是钱塘江的源头,县内9条河流除苏庄溪流入长江水系外,其余全部汇聚到钱塘江,出境断面水质有280天以上保持在Ⅰ类水标准,是浙江当之无愧的“大水缸”。

“这一江清水得来不易。”开化县县委书记鲍秀英说。据了解,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开化早期的工业经济主要以化工、建材水泥、造纸等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为主,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水质只有Ⅴ类。

1997年,开化提出了“生态立县”的战略目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治山、治水、治污”建设,先后关闭县域范围内小水泥、小石灰窑、小造纸、小化工等工业企业210家。县域内特别是近10年来,“一票否决”248个项目,涉及投资总额20.9亿元。经过10多年的努力,开化县水质逐渐恢复。

“有这么好的环境,开化人肯定都不愿意出去。”记者说。

“恰恰相反,开化35万人有七八万人外出务工。”鲍秀英说,开化85%是山地。随着生态保护目标要求的不断提高和重要生态功能区的划定,很长一段时期开化县都是生态环境里的 “一枝独秀”。

守着绿水青山过穷日子并不是开化人民想要的生活。因错过了发展的机遇,本就属于全省经济“后段班”的开化,与其他地方的差距可能会更大。一边是“一江清水送下游”的重任,一边是地方要发展、群众要致富的强烈呼声,开化面临着考验,生态与发展的权重是否应该有所调整?鱼与熊掌能否兼得?

重重考问下,开化县的“生态立县”战略没有动摇,开化人坚信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生态资本也可以转化为富民资本。

享倾斜政策 打足“生态富民”底气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受重视,开化县的选择得到了各级政府和部门大力支持。

2006年,浙江省印发了《钱塘江源头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省级财政专项补助暂行办法》,按照“谁保护,谁受益”和“责权利统一”等原则,对钱塘江源头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加大了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自此,开化每年都可以收到数千万元生态环保转移支付资金。

2013年年底,衢州市出台规定,对开化县的考核作出重大调整,不再看工业经济和GDP,而是实行以生态为先、民生为重的单列考核。

翻开新的考核办法可以发现,与以往相比,除没了GDP考核和工业经济发展专项外,招商引资的考核分从10分下降到8分,重点项目工作从20分下降到10分。相应地,旅游业和服务业有所增加,特别是生态环境保护一项变化最大:分值由10分增加到30分,“水环境质量”“空气环境质量”“生态环境指数状况”等考核项目首次出现。

利好政策不止这些。2014年年初,浙江省在开化县启动重点生态功能区示范区建设试点,探索建立健全与污染物排放总量、出境水水质和森林质量挂钩的财政奖惩制度。开化县每年排放的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量,需按每吨3000元向省财政上交污染排放费。此外,省财政对开化县出境水水质奖优罚劣。

一系列倾斜政策,让开化县在源头活水的“变现”探索中更有底气和自信。

推“五水共治” “水之利”变成“民之福”

2013年,浙江省吹响了“五水共治”的号角,提出“以治水倒逼经济转型升级”,这与开化“治水富民”的发展理念不谋而合。“我们最大的资本就是水,开化县的‘五水共治’比其他地区更有优势和基础。”鲍秀英说。

“以往说起治水,大多都是砌堤筑坝。我们治水是1村1方案1规划,通过治水育景、治水美村、治水转型,催生‘亲水经济’,增加群众收入。”开化县水利局局长陈哲贤说。

在治水过程中,开化县将水景资源与山林景观、民俗文化资源共同开发,建成了金溪湿地公园、音坑双溪公园、下淤爱情主题公园等12个以水为主题的休闲乐园,开辟了8条亲水游项目,开发了龙门村、桃溪村等30个村庄民宿经济,把“水”字招牌的吸引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音坑乡下淤村,记者遇到了正在河岸游船上打扫卫生的徐桂丹大娘。“我儿子原来在杭州开饭店。这几年村里发展旅游业,好多人都挣了大钱。今年我儿子关掉了饭店,花2万元承包了20m河面,又花五六万元买了10条游船,专门租给来游玩的客人。”徐大娘说。当记者询问起她家的收益时,她高兴地说:“人多的时候租船都得排队,一天就能挣两三千元,估计投的钱很快就能收回来。”

无独有偶,同样结束打工生活,选择“靠水吃水”的还有齐溪镇龙门村的汪茶琴夫妇。经过两年多的持续整治,她家门口30年不能下河游泳的龙门溪,水质一跃提升至Ⅰ类水标准,脏乱的河岸也变成铺着鹅卵石的亲水步道,周边的游客纷至沓来。眼看着村里的旅游业越来越红火,汪茶琴夫妇拿出所有积蓄,又贷款30多万元,在龙门溪边建起了一座三层小楼开办农家乐。“原来我爱人在建筑工地上打工,挣钱不多还很辛苦。现在办农家乐,上半年挣了两万多元。等以后天热了,来旅游的人会更多。”汪茶琴说。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五水共治”开展以来,1大批战略性和前瞻性强、成长性好的项目纷纷落户开化。治水催生的民宿经济、观光经济、采摘经济,让开化人的荷包越来越鼓。

据统计,2014年开化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11亿元,增长6.8%,城镇常住居民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4532元和11920元,分别增长了 9.3%、11.3%。 全县 1、2、3产占比由2013 年的 12.6∶47.2∶40.2 调整为现在的12.1∶46.2∶41.7。

绿水相伴,青山环绕,村美民富,“清水红利”定会让开化的明天更加美好。□

猜你喜欢

开化县五水共治钱塘江
“同题赛场”走进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二)
我在钱塘江边长大
钱塘江观潮
浙江海宁:钱塘江再现“交叉潮”
“五水共治”视阈下高校生态德育建设研究
发挥媒体作用 助力“五水共治”——《绍兴日报》推进河长制报道的实践探索
踏遍青山人未老——记开化县林场退休职工、全国绿化劳动模范余贵顺
优胜选手来自
——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华埠镇中心小学
钱塘江海塘及涌潮景观申遗研究
杭州“五水共治”公众参与调查与对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