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凌海市治涝工程现状及其对策

2015-03-21康满生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5年4期
关键词:凌海市暴雨乡镇

康满生

(凌海市水利勘测设计处,辽宁 凌海121200)

1 涝渍状况

1.1 涝渍区域分布

凌海市地处辽宁省西部,辽西走廊中部。全市有耕地面积933 km2,其中易涝耕地面积323 km2,涝区分布在大、小凌河下游沿河两岸16个乡镇,除西北山区5个乡镇外,其他乡镇均有不同面积的涝片存在,其中谢屯、金城、右卫、安屯、新庄子、闫家、西八千、大有、建业9个乡镇为基本纯平涝洼区,白台子、石山、三台子、余积、大业、大凌河、双羊7个乡镇为半丘陵半平原涝区。平洼区涝片高程一般在海拔15 m以下,半丘陵、半平原涝片高程一般在海拔10 ~50 m。

1.2 涝渍类型划分及自然特点

凌海市涝区各排涝干沟大都直流入海,只有牛心河、尚岗河、大业河、荒地河4个涝片排入大凌河。涝区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11 mm,汛期有暴雨易造成涝灾。凌海市涝区大部分属于平洼型,高程一般在15 m以下,靠近沿海及个别乡镇有部分盐碱地。涝区内棕壤土和草甸土占92%,盐土占3.6%。涝区内大部分土壤pH 值为7.0 左右,个别地块稍高或稍低,但最大不超过10.0,最小≥6.0。该区下部为卵砾石组织的含水层,透水性极好,为完整的第四纪含水层,岩石颗粒由北向南逐渐变细,同时含水层厚度由北向南逐渐加厚。地下水位60—70年代由南至北为逐渐降低,多年来,由于开采地下水和修建排涝工程,地下水位逐年下降。

1.3 涝渍灾害成因及特点

凌海市涝灾主要由暴雨产生。凌海市涝区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南来温暖气团与北来大陆气团交错影响及季风环流影响,夏季多雨炎热,雨量集中,常有暴雨形成,暴雨主要受华北气旋、台风及低压冷空气影响形成,多发生在7、8月,因暴雨强度大,来势猛,超过排涝工程设计标准,因此造成涝灾。近10 a中,1991年、1994年、1998年均是典型的丰水年,其间有几次大暴雨,均给凌海市造成涝灾。涝灾的另外原因是排涝工程标准低,至今尚有百水壕、潮沟等7个涝片的6 920 hm2易涝耕地未达到10 a一遇,其次是排水站工程老化失修,排水效率降低,达不到设计排水标准,抗灾能力低,因此造成涝灾。

1.4 典型涝渍年分析

1998年是凌海市典型涝渍年,全年降水量933.5 mm,是多年平均降水量的1.5 倍,是凌海市自1960年有降雨记录以来的最大值,该年7月22日、24日和8月10日先后3 次遭受大暴雨及洪水的袭击。该年的气候特点是汛期来的早,降雨频繁,暴雨来势猛,而且强度大。8月10日暴雨降水量50 ~294 mm,凌海市的大业河、牛心河、荒地河、锦盘河、大中河、潮沟等大型排涝沟均全线漫堤出槽,平地水深0.5 ~2.0 m,大凌河凌海站洪峰流量6 200 m3/s,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353 km2,其中成灾面积273 km2,减产粮食12.4 万t,冲毁桥、涵、闸等排涝建筑物120 座,全市总经济损失2.68 亿元。

2 治涝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治涝工程标准

治涝工程标准主要有以下4 种:①排涝设计标准≥10 a一遇,主要建筑物防洪设计标准不低于10~20 a一遇;②排水系统健全,排水出路通畅,排水渠系断面及坡度设计合理,桥、涵、闸等建筑物配套,末级固定排水沟的深度和间距,应根据当地机耕作业、农作物对地下水位的要求等综合因素确定[1]。排水工程设计:旱作区一般采用1 ~3 d设计暴雨,从作物受淹起1 ~3 d排至田面无积水;水稻区一般采用1 ~3 d设计暴雨,3 ~5 d排至耐淹水深;③有渍害的旱作区,在设计暴雨形成的地面明水排除后,应在农作物耐渍时间内将地下水位降到耐渍深度;水稻区在晒田期3 ~5 d内将地下水位降到耐渍深度;④改造盐碱地要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统,在返盐(碱)季节前将地下水位降到农作物生长的临界深度以下;在农作物播种出苗等生长关键期,控制0 ~20 cm表土层的含盐量,以不危害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为限。

2.2 治涝工程现状

凌海市有涝片35个,易涝耕地32 333 hm2。其中自排易涝耕地面积29 100 hm2,自排涝片28个,以排涝干沟为区域分别是干沟子、长湖沟、胜利沟、邢家沟、四沟、楞鲅沟、喜鹊沟、龙王庙沟、尚岗河、北洼子、东风河、丰屯河、铁道西沟、百水壕、东沙河、西沙河、老机排沟、牛心河、大业河、荒地河、铁南干沟、天桥河、鲤鱼河、大中河、赵官河、锦盘河、潮沟、老潮沟,自排干沟28 条,长423.31 km,排水流量2 688.07 m3/s,支沟246 条,长491.5 km,斗农沟2 625条,长1 418 km。机排易涝面积32 km2,机排涝片7个,机排干沟7 条,排水站7 座,排水流量21.42 m3/s。排涝沟共有桥、涵、闸916 座,其中干沟172 座、支沟326 座、斗农沟418 座。达10 a一遇自排干沟20 条,达10 a 一遇自排易涝耕地面积222 km2;达5 a一遇自排干沟7 条,达5 a一遇标准自排易涝耕地面积69 km2;机排涝片7个,机排干沟7条,机排涝片及干沟均达到10 a一遇治涝标准,达10 a一遇机排易涝耕地面积32 km2。

2.3 治涝工程存在的问题

治涝工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4 点:

1)治涝工程标准低。凌海市治涝工程自70年代初,动员社会力量开始大面积治理,先后在大凌河两侧修建了锦盘河、丰屯河、潮沟、喜鹊沟、邢家沟、胜利沟、长湖沟、干沟子等大型排涝骨干工程及机排站,为凌海市的经济振兴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至今仍有部分排涝工程标准偏低,还有7个涝片69 km2的易涝耕地达不到10 a一遇治涝标准,需要进一步治理。

2)治涝工程老化失修。凌海市有机排站7 座,均建于70年代后期,至今运行已有近30 a,工程严重破损、设备老化,基本上都是带病运行。

3)没有配套工程资金,涝区桥、涵、闸配套工程配套不完善。凌海市当前治涝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涝区排涝沟上的桥、涵、闸配套工程跟不上,加上近几年水毁工程未修复,配套工程欠帐太多,近10 多年来省市投资很少,地方自筹能力有限,所以始终未得到根本解决,给涝区的村民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严重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此当地村民呼声很大,村民上访也时有发生。

3 治涝工程改造对策

3.1 治涝工程发展规划

为巩固治涝成果,提高治涝标准,完成涝区规划和改扩建工程,充分发挥治涝效益。凌海市计划在3 a内,结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计划把涝区内7个涝片的69 km2的5 a一遇易涝耕地提高到10 a一遇标准;改扩建工程全部完成,涝区桥涵闸配套工程基本完成,改善易涝面积215 km2。

3.2 治涝工程技术管理对策

凌海市对每项治涝工程都进行技术论证,项目实行建设项目法人制、项目招投标制、合同制、监理制。施工中严把工程质量关,坚持设计标准,工程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及监理制度,责任到人。水利工程建设中,建是基础,管是关键,用是目的。工程建成后由市及乡镇水利部门共同管理,乡镇水利站负责直接管理。排水站、水闸设专人管理,并建立管理规章制度,汛前进行检修,并试车运转,汛期有乡镇领导和技术人员值班,遇有暴雨洪水,及时开机排水。排涝沟在管理范围内不许种庄稼,汛前进行清淤,拆除阻水鱼鲶,保证汛期排水畅通。水利局设有水政科,对破坏排涝工程的犯罪分子坚决打击,保护排涝工程不受破坏。

[1]于正兵. 丹东市治涝工程现状调查及对策[J]. 东北水利水电,2004(06):48-49.

猜你喜欢

凌海市暴雨乡镇
“80年未遇暴雨”袭首尔
暴雨
当暴雨突临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亩产过万斤的希森6号马铃薯在凌海市试种成功
辽宁省凌海市大刘台山遗址金代遗存发掘简报
暴雨袭击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党委重视 人大尽责 乡镇人大立出新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