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最关爱学生的大学”理念下的辅导员工作研究
——基于“书院制”的教育管理模式

2015-03-20邱开玉吴永芳廖梦雅

武夷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书院制辅导员

邱开玉吴永芳廖梦雅

(1.丽水学院 商学院,浙江 丽水 323000;2.丽水学院 生态学院,浙江 丽水 323000;3.丽水学院 民族学院,浙江 丽水 323000)

“打造最关爱学生的大学”理念下的辅导员工作研究
——基于“书院制”的教育管理模式

邱开玉1吴永芳2廖梦雅3

(1.丽水学院 商学院,浙江 丽水 323000;2.丽水学院 生态学院,浙江 丽水 323000;3.丽水学院 民族学院,浙江 丽水 323000)

摘要:“书院”是高校育人机制的一次创新。辅导员在该机制中践行“打造最关爱学生的大学”理念,着力点在于通过“书院”建构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新型良好关系:做学生的“好邻居”、“好伙伴”、“好导师”。

关键词:辅导员;打造最关爱学生的大学;书院制

自1999年我国普通高校实行扩招以来,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至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685万,毕业生人数达到700万左右,约为2000年招生、毕业生人数的3倍和7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学生规模迅速增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观念、各方面素质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办学理念、学生管理模式已很难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近年全国多所高校曝光的多起严重安全事故,更是凸显当前高校发展和学生管理的困境。新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的探索与试验已是刻不容缓。

正是在此背景下,作为新建的地方性本科院校丽水学院依据自身发展特点,提出“打造最关爱学生的大学”的办学理念,同年实行“书院制”的教育管理模式,把所有学生公寓划入四大书院,从而开启丽水学院本科教育发展的新篇章。同时,也为国内同类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打造最关爱学生的大学”释义

每一所大学都拥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一所大学科学发展的灵魂,是指引办学者如何办大学和办什么样大学的灯塔。大学办学理念的核心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1]

(一)“打造最关爱学生的大学”的源起

从本质上而言,大学就是育人的地方,一所大学只要在正常运转、发展,就体现着对学生的关爱,这种“关爱”是大学的自然属性,无需人为的推动和实行。而关键在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思潮的演变,学生意识结构的变化,在实际的育人工作之中,学生已经不再满足于一般的被“关爱”,而是渴望拥有可以满足更多发展的可能性、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更高级别”的“关爱”。而这种实际的需求,也推动着高校不断调整办学理念和育人模式。[2]

2009年,杭州师范大学率先明确提出“创建最关爱学生的大学”的办学理念。这一理念认为,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决定了“关爱学生”是无限的,也是没有门槛的:重点大学可以做,一般院校也可以做,在“关爱学生”中,大学之间并没有“贫富贵贱”之分。因此,“创建”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在自身条件和能力的基础上,强调的是精神上的不断追求和尽心尽责的态度。

(二)“打造最关爱学生的大学”的内涵

“打造最关爱学生的大学”从本质上说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观念的践行。“关爱”学生其实就是为了更好的“育人”、“德育”。

在实际的办学和教学过程中,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学生第一”的理念。强调关爱学生,不仅仅是只看到学生,还应看到学生背后的“人”,广义的是指高校中一切与学生相关联的人,狭义的是指与学生关系最密切的教职工。因此,“以人为本”就不仅仅是以学生为本,而是以全体师生员工为本,通过理顺关系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3]具体的是指在教学与科研中坚持学生和教师两个主体,一方面发挥教师在教学、科研中的主体作用,把“打造最关爱学生的大学”的理念注入育人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另一方面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的主体感受性。

“学生第一”是指高校实际育人工作“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教学上,教师要精于教学,要给学生“最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还要提供学生选择和再选择的机会,并且重在培养学生选择的能力,以确保学生质量第一[4];在管理上,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注重学生的合理诉求;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既要符合时代的特征,又要贴近学生实际,能引领学生朝着品学兼优的创新性人才方向发展。丽水学院学生可“自由”转专业和校长接待日就是“学生第一”理念的具体体现。

二、“书院制”与“打造最关爱学生的大学”的关联

学生管理体制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中的重要环节,与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思想品德等息息相关。因此,学生管理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稳定运行、未来发展以及学生的人格塑造。

(一)“书院制”的概述

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一种独特的教育组织和学术机构,融藏书、刻字、祭祀、教学、研究与议政于一体,对我国古代教育和学术文化的发展曾产生重要影响。[5]

本文所说的“书院”不同于我国古代的书院,二者之间既是继承,又是创新的关系。当前我国部分高校实行的“书院制”,全称为“书院式学生管理体制”,其本质上是一种学生社区生活管理模式。[6]这种模式的特点:它汲取我国古代书院制的精髓,同时借鉴国外宿舍管理的先进方式,结合高校的具体发展情况而形成的一种学生管理模式,该模式把宿舍作为开展活动和进行管理的平台,大力开发各类宿舍资源,把学生公寓当作一种特殊意义上的“社区”。在“书院”中通过各类隐形课程以及活动拓展学生的素质,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和隐性教育,以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通过“书院”这块阵地,学生的碰撞与交流增多,他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成长。

“书院制”模式在学生宿舍的实行,是高校学生管理的新模式和新途径。香港中文大学是世界上较早实行书院制的高校之一。西安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是大陆地区较早试行书院制的两所高校。近年,全国陆续又有多数院校开始试行“书院制”这一管理模式,而他们的实践在很大程度上也证明了这种模式存在的合理性以及可行性。

(二)“书院制”与“打造最关爱学生的大学”的契合

早在二十世纪初,陈衡哲、任鸿隽夫妇联名发表《一个改良大学教育的提议》,特别标举中国的书院精神,希望将其与欧美大学制度相结合,“我们可以兼采西方的导师制。就是一个书院以少数教者及少数学者为主体;这个书院的先生,都有旧时山长的资格,学问品行都为学生所敬服,而这些先生也对于学校(生)的求学、品行两方面,直接负其指导陶熔的责任。”[7]取大学管理之组织与书院教学之精神,二者合而为一,这一主张,与胡适、梅贻琦等人不谋而合。他们在二十世纪,为中国高等教育,提出了一道“出路”:借书院改造大学,或重建已经失落的书院。

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限制,无论是“借书院改造大学”,还是“重建书院”都没有成功。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书院”完全不可取,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本主义的兴起,当人们反思现在的大学制度时,发现“以人为中心”的书院精神必不可少,因此“书院制”管理模式应运而生。

书院制的教育管理理念是“以生为本”。学生是书院的主体,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秉持“以生为本”的信念,书院制下的宿舍管理更偏重服务性和人性化,师生之间更多的是一种平等的关系,通过交流和沟通而非命令与传达。宿舍管理强调的不是规则和制裁而是示范和引导。[8]在具体的工作之中,更注重的是教师的专业能力、人格魅力和管理艺术,而不是单纯的使用角色权力。书院鼓励大学生以主人翁的心态和身份参与公寓区的文化和生活环境建设,营造民主、自由和开放的氛围,从而达到通过自主构建书院文化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管理的目的。“书院制”教育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尝试,它符合当前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需要。

三、构建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新型良好关系

当前教育饱受批评的一点,在于教育理念的“固化”和教育方式的“机械化”——以外在的概念、标准来定义人、衡量人,而不是以人的方式去理解人、对待人和关怀人,从而造成教育中人的主体性缺失。这种缺失无疑加剧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高校与社会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在彰显人的主体性的现代社会,学生不断增强的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已经让原有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在新形势下步履维艰。

在高校教育管理中,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最多、交流最多、工作最直接,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9]“书院制”教育管理模式,从制度和根本上强化了辅导员的作用。该管理模式的一大特点,在于要求辅导员在书院办公,并入住学生公寓,成为专职书院辅导员。因此,辅导员要在打造“最关爱学生的大学”中发挥更好的作用,着重点是在书院的机制上,建构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新型良好关系。

(一)做学生的“好邻居”

在“书院制”教育管理模式下,辅导员在书院上班,在书院值班,同时也在书院作息,与学生几乎24小时接触,俨然成了学生的“邻居”。

“邻居”是辅导员全新的角色。古诗云:“两心宜一体,同舍又同邻。”要有和睦的邻里关系,必须要“两心一体”。首先,辅导员要转变自我角色认知。在书院,辅导员与学生不是完全的师生关系,而是相对平等的邻里关系。辅导员要敢于放下自己的教师身份,打破师与生身份的“隔阂”,就会更容易亲近学生,走进学生的世界。若不能正确的对自己角色进行认知,辅导员就有可能陷入自我贬低或自我存在感不强的状况,不利于辅导员工作开展和自我成长。其次,在工作方式上,辅导员的工作方式就要更灵活、更有人情味和艺术性,而不是简单的监督、说教或者批评。维吾尔族有句古谚: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莫把邻居当作盗贼。另外,因为和学生离得更近,接触的更多。辅导员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被放大,受到学生的观察和评价。所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就变得更加重要。最后,让学生作自己的主人。邻居之间是相对独立的,过多的干涉会导致二者之间关系紧张甚至对立。因此辅导员在学生事务管理中,就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知情权、决定权、参与权和选择权,能给学生自己做的事,辅导员就不要揽过来做;能让学生自主决定的时候,辅导员就不要替学生做决定;能让学生提意见的时候,辅导员就不要限制学生的“发声权”;不要怕学生做错事、提意见,甚至要搭建更多的平台,开拓更多的渠道,让学生去做事,去提意见,相信学生,信任学生,引导学生。

(二)做学生的“好伙伴”

在心理学范畴里,伙伴是一种朋辈关系。朋辈在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成才中起到重要作用。

书院中的辅导员大都较年轻,无论是外在形象还是内在心理都和学生较接近,与一般教师相比,更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建立伙伴关系。据了解,很多辅导员在这个岗位上,都有和学生成为终生好友的经历。书院,无论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为辅导员和学生建立伙伴关系提供条件。理解是沟通的基础,沟通是教育的基础。辅导员与学生之间亦师亦友的关系,决定了辅导员在与学生交往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和尊严,在思想上把学生当作一个平等的主体来看待,在行为上要尊重、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因此,辅导员要经常性的走出办公室,深入学生班级、宿舍,了解学生情况,熟悉学生的生活,掌握学生的话语,理解他们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接地气”地交流对话:能和学生说上话,学生乐于跟你说话,能说到学生心坎里的话。真正的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汇,是灵魂对灵魂的告白。

(三)做学生的“好导师”

无论是在学院还是在书院,无论与学生是“邻居”还是“伙伴”关系,其实都无法改变辅导员是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这一本质。但在书院,我们强调辅导员要做学生的“导”师,而不是“教”师。前者重在引导、辅导;后者重在教说、教导。

1.做学生思想的引导者。随着学分制的实行,班级作用被进一步弱化,专业和公寓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强化。学生公寓是学生在校所待时间最长的场所,学生在公寓中休息、娱乐,同时也在学习,接受着大量的各界信息,因此公寓逐渐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和教育引导的主阵地。“书院制”中的专职公寓辅导员往往要求具有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相关的研究生学历,因此相比较一般的公寓管理者而言,可以更有效的在公寓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做学生人生规划的咨询者。学生的成长成才,关键在于学生内在的动力。从高中“受迫式”的学习方式直接到大学“自主性”的学习方式的转换,往往让很多学生不适应,造成学习方法不当、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等现象,甚至引起一定的学业和心理障碍。辅导员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对新生进行教育引导的同时,也要提升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咨询的专业技能,在公寓中设立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室,对有需要的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引导以及就业和择业指导;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人际交往、恋爱等方面的问题,寓教育管理于人本价值之中。

3.辅导员要做书院文化的建构者。“书院”育人作用的发挥,关键在于书院文化的建设。辅导员应根据入住公寓的学生组成成分及专业的特点,大力开展富有教育、引领意义的社区文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的先进办学理念以及新鲜有趣健康向上的先“思潮”融入公寓文化之中,打造学生“喜闻乐见”的书院文化,达到育人成才的目的。

4.辅导员要做学生生活学习的服务者。辅导员办公和住宿都在书院,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辅导员离学生更近,对学生的思想动态、突发事件等能及时发现,并作出反应,对学生的生活可以进行更有效的服务和监督、对学生的困难和诉求可以更好更快的回应。

参考文献:

[1]王慧.大学办学理念研究述评[J].黑龙江教育,2007(7):17-19.

[2]徐青,丁东澜.创建“最关爱学生的大学”的哲学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0(9):35-36.

[3]冯洁玲.基于品牌管理的大学精神建设研究[D].西安:西安交通大学,2009:11-13.

[4]李汉荣.大学理念与人才培养—以中山大学为例[J].思想理论研究,2011(13):92-95.

[5]李翠芳.书院制:学生管理体制的新探索[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9:6-7.

[6]黄汉昌.大学生参与的“书院制”宿舍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2):175-176.

[7]陈衡哲,任鸿隽.一个改良大学教育的提议[J].现代评论,1925(39):42-45.

[8]黄汉昌.大学生参与的“书院制”宿舍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2):175-176.

[9]沈雪妹.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关系的和谐构建[J].高校教育管理,2009(6):76-79.

中图分类号:G645.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09(2015)04-0095-04

收稿日期:2014-12-18

基金项目:丽水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SZ201315)。

作者简介:邱开玉(1987-),男,汉族,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A Study on Counselor's Work under the Concept of Creating the Most Caring University Students——Based on the Education Management Mode of Academy System

QIU Kaiyu1WU Yongfang2LIAO Mengya3

(1.School of Business,Lishui University,Lishui,Zhejiang 323000;2.School of ecological,Lishui University,Lishui, Zhejiang 323000;3.School of Nationalities,Lishui University,Lishui,Zhejiang 323000)

Abstract:Academy is an innovation of education mechanis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n the mechanism,counselors are supposed to practice the concept of creating the most caring university students",the focus is to construct the new relationship between counselors and students by the Academy:what is become to be a good neighbor,partner and teacher.

Key words:counselor;the most caring university students;the academy system

猜你喜欢

书院制辅导员
光荣啊,少先队辅导员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试论书院制背景下的高校辅导员角色重构
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初探
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初探
“书院制”模式下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若干思考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