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教学、情感与宗教性分析

2015-03-20陈丽红

武夷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宗教情感教学

陈丽红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艺术系,福建 福州 350001)

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教学、情感与宗教性分析

陈丽红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艺术系,福建 福州 350001)

摘要:对于演奏家与教育家来说,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即是钢琴演奏者进入高级阶段的试金石,也是学生规范技巧,理性思维养成的集大成教材;对于宗教信徒来说,其作品无疑是钢琴音乐的《旧约圣经》;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还首创了调性色彩与情感的对应关系,为欧洲古典和浪漫主义音乐提供了创作范式。通过分析《平均律钢琴曲集》的教学、情感与宗教性三位一体的作品特征,进一步勾勒巴赫作品独特的历史意义与艺术价值。

关键词:平均律钢琴曲集;教学;宗教;情感

音乐家编选音乐曲集的原因有很多:有作为系统的教学用途的,比如车尔尼的系列钢琴练习曲集;有作为宗教用途的,比如弥撒或清唱剧。作曲家经常为特定的目的将一些曲目放在一起形成曲集,这些曲集往往描写一个特定的情绪,很少有作曲家为了三个目的而去汇集成一个曲集,然而,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却做到了,对于演奏家与教育家来说,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即是钢琴演奏者进入高级阶段的试金石,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也是学生规范技巧,理性思维养成的集大成教材;对于宗教信徒来说,其作品无疑是钢琴音乐的《旧约圣经》;《平均律钢琴曲集》还首创了调性色彩与情感的对应关系,作品凸显了教学、情感与宗教性三位一体的艺术价值与历史地位。

一、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的教学价值

1722年巴赫在科腾写成了 《平均律钢琴曲集》上卷,第二卷是二十二年后在莱比锡完成的。《平均律钢琴曲集》是巴赫对音乐科学的创造,是将十二平均律理论上的所有调性开创性地付诸实践。巴赫在《平均律钢琴曲集》手稿的扉页上写着:“献给愿意学习的年轻音乐家,也为了那些已经成熟的音乐家的愉快享受”[1]P31这表明他认为这些作品主要是作为教学用途,其次是为有一定音乐基础的学生的继续学习。

很多人希望巴赫当一名教师,因为他是一个著名的管风琴演奏家和即兴演奏家,但他自己得到的音乐教育却比较少,十岁时他的大哥约翰·克里斯托夫指导他键盘的基本原则,以及如何阅读音乐符号和数字低音,其余大部分是通过抄写大师音乐作品和观摩大师演奏而学习作曲和演奏技巧的,所以他形成了自已的风格和技巧,而这些反过来也影响着他的教学风格。

巴赫的教学方法是先教学生触键的方式,前6个月他只让学生练习手指的灵活性,目的是要弹奏出清楚纯正的声音来。同时巴赫也会让学生在颤音等装饰化音型上加强练习,因为每一个巴洛克音乐家的曲目中都包含这些,这方面的练习对于教授学生作曲也是相当有益的,能够为他们创作多样化风格的作曲提供了一个跳板。

可想而知,所有的这些技巧练习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因此,巴赫创作了一些较短的乐曲,比如他的二部创意曲和小前奏曲,它们揉合了之前的各种练习形成完整的音乐。在他的学生已经充分掌握触键的技能后,巴赫会让他们学习他的比较难的乐曲,其中包括一些后来他收集在《平均律钢琴曲集》的乐曲。这些作品都还属于二部创意曲和小前奏曲的风格,是为了帮助学生练习基本的技巧和模式而作的音乐作品。

在《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许多作品都来自巴赫的教学片段。巴赫将许多的小前奏曲重新改编成较完整的音乐作品之后,再把它们收集到《平均律钢琴曲集》中去。《平均律钢琴曲集》上卷中的C大调、c小调、D大调、d小调,降B大调、G大调等前奏曲均涉及此类情况。此外,《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一些前奏曲是二部或是三部创意曲,这些也来自传统的教学片段,这些作品的大部分最初是写给巴赫的长子威廉·弗里德曼练习用的。

巴赫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将 《平均律钢琴曲集》的曲目运用在他的教学中。有时他会在开头为他的学生弹奏他从《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精心挑选的乐曲,因此,学生在双手接触键盘之前他们的耳朵能够先辩别那些音。戈伯是巴赫在莱比锡的学生,他的儿子回忆道:“在上第一节课时,巴赫将他的创意曲放在我父亲面前,等他将这些研究透彻了,之后是一系列的组曲,最后才是《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作品。然后,巴赫用他无人匹敌的高超艺术,将这所有曲目弹奏三遍。当巴赫无意继续上课时,便随意坐在一台钢琴旁,把难耐的钟点变成轻快的分秒,这时是我父亲觉得最美妙的时光。 ”[2]P31

《平均律钢琴曲集》体现二重教学目的,不但是钢琴技术教科书,也是作曲的教科书。钢琴家从中获取提高弹奏技术的手段,作曲家从中学习作曲技术。巴赫认为复调作品中的每一个声音都有它自己特定的线,平均律中的赋格曲证明了这个目标,每一个编织在结构中的音都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

二、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的宗教性

巴赫也打算将《平均律钢琴曲集》用于宗教用途。作为一名虔诚的新教信徒,巴赫认为所有的音乐作品都应该赞美上帝。而他也确实这么做的,他的音乐作品处处渗透着他的宗教准则:上帝就应该被赞美。在巴赫的那些专门赞美上帝的声乐和合唱作品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他的宗教信仰。当然,在他的非宗教音乐作品中也能看到他的宗教信仰。

巴赫的宗教信仰影响他的乐器作品,因为他是尽可能地创作完美的音乐作品。巴赫受当时音乐百科全书编撰家约翰·内斯廷克托里斯的影响,这位编撰家认为上帝没有见过不完美的著作,上帝最满意完美的艺术,因为上帝本身创作了最完美的作品。因此,巴赫作为音乐家必须努力创作最完美的音乐,这种影响可以从不断修订和完善的《平均律钢琴曲集》作品中看出。巴赫的宗教信仰也影响他的作曲,在这些乐曲中他渴望创作能覆盖所有事物的音乐,无论是一个流派、风格、乐器还是音调符号。他渴望做上帝最好的服务者,认为自己的创作才能是上帝赐与的,因此,他想创作出伟大的杰作来展示他所服务的上帝是多么的伟大。《平均律钢琴曲集》就是一个这样的例子,巴赫不仅使用了所有的调性,而且运用了所有可用的风格和流派(从旧的固定旋律到新的咏叹调旋律)。“毫无疑问,《平均律钢琴曲集》)是作为音乐定律的一个阐述:展示这些定律是如何被练习,可以如何练习和加强这些定律,而不是受限制的音乐精神……这个定律不是教科书的梗概,而是给被造物主赋予有才华的人的一种真理,造物主希望音乐家能够充分发掘他的潜力。”[3]P46尽管《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前奏曲和赋格曲没有具体的文本材料表明巴赫的宗教信仰,但在巴赫时代,宗教即是生活,宗教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包括最不起眼的说话方式,所以宗教渗透人们的创作思想就一点也不足为奇了。巴赫的宗教信仰不但影响着他的许多键盘音乐特点的形成,同时也影响着巴赫的人格。用欧文博迪的话来说就是,“一个人越伟大,就越无法避免对他创作思想的渗透,即使是日常生活中的最不起眼的说话方式。因此,一点也不足为奇,巴赫的宗教信仰影响着他的许多键盘音乐特点的形成,同时也是巴赫的整个人格的基础。”[3]P241

演奏或欣赏过《平均律钢琴曲集》的许多人认为,这些音乐能够提升自己的灵魂,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例如第一首C大调前奏曲开头平衡安静,音乐纯净得像圣母一样,无论是弹的人还是听的人都感觉自己好象置身于教堂之中。后来有人把它改编成声乐曲,名字就叫《圣母颂》,流传甚广。不仅仅音乐家能感受到巴赫音乐中的神圣,罗杰弗莱,一个英国艺术家,曾说过,“巴赫几乎说服我成为一名基督徒。[3]P20可见《平均律钢琴曲集》所蕴含的宗教性。

三、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的调式情感

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也用不同的情感去影响听者。这一观点来自于巴赫那个时代的主流哲学:情感教义,这一教义是巴洛克时期形成的,它规定音乐应该让听众引起不同的情绪或情感。通过感受一系列的情感,他们觉得,听众会成为一个更健康,更平衡的人。因此,许多作曲家创作乐曲时会采用一系列的对比情绪、音乐手势、不协和音、不同音调和其他音乐观念。

巴赫的 《平均律钢琴曲集》用到了所有的24个调,所以他有足够的空间去探索每一个调的感情。特别是他用前奏曲——赋格曲成对大调与小调的方式来编排《平均律钢琴曲集》,这种方式会让人有非常不同的情感。比如,他的C大调前奏和赋格(第一卷),是田园风光的、轻松的、充满欢笑和乐趣的。简单又悲伤的c小调前奏和赋格紧紧跟在其后面,这两首曲子像是快乐和悲伤的两个世界,有着截然不同的情感。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C大调前奏曲和赋格曲都是清晰而简单的。巴赫经常在琴键上使用琶音或音阶片段,这也与他这一曲集的教学目的息息相关。简单又有变化的琶音构建了一个祥和宁静的世界,听众深感陶醉。c小调对巴赫来说是一个较强的调性,常常渗透着自信和勇敢。例如,在上卷中,这个调的前奏曲是托卡塔,这让听众感受到一种像飓风一样的力量。

巴赫觉得升C大调是精湛技巧和才华横溢的一种调,《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前奏曲和赋格曲是巴赫用这个调性作曲的唯一一部著作。巴赫给升C大调注入了一定轻快和大胆的情感,这不同于他用C大调作的作品。另一方面,升c小调具有反省性和质问性,这是另一个巴赫很少使用的调,但当他用到它时,听众感受到音乐中所表达的至深的情感。在第一、二卷中用这个调作的前奏曲听起来让人深思,让他们通过悲伤来进行心灵的沟通。

D大调是巴赫最喜欢的调之一,用它来表达欢喜快乐,不管是狂喜还是庄严高贵。巴赫在上卷的D大调赋格曲和第二卷D大调前奏曲中使用了法国序曲风格的元素,另外他使用了许多吹奏风格因素,比如二卷中的D大调前奏曲和赋格。d小调往往是黑暗的、戏曲性的,不是内心混乱就是外在的愤怒。巴赫在上卷的d小调前奏曲中,使用了大量新奇的和弦,这在那个年代,是个非常罕见的创举。

巴赫常用降E大调来表达尊严、自信和幸福。这个调传统上也是象征这三个情感。降e小调或升d小调通常是情感强烈的,在上卷中,巴赫在前奏曲中用的是降e小调,相对称的赋格曲用的是升d小调。在第二卷中,前奏曲和赋格曲都是升d小调。巴赫的降e小调前奏曲是在他第一任妻子去世后所作的,以一种平静、低调的方式表达了一种痛彻心扉的悲伤。

E大调在早期巴洛克被认为是最高的音,是属于天堂的调性,巴赫也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也用类似的方式使用它。例如,《平均律钢琴曲集》上下两卷中,巴赫在所有4首E大调乐曲中使用的主题能从听觉上提升人们的情绪。巴赫赋于e小调阴沉的情绪,上卷中的e小调赋格曲和第二卷中的e小调前奏曲都是这种情况,这是巴赫个人的创作风格。

传统观念上,F大调通常是用来唤起田园情感或是和平心境的。巴赫却对这进行了逆转,用F大调来表达威严,展示活力和技术技巧。上卷中的前奏曲把颤音延长,像快速的十六分音符一样,展现了演奏者的技巧。f小调是巴赫另一个最喜欢的调性,他用这个调表达深刻的严肃和悲伤。在《平均律钢琴曲集》上下卷中他就是这样做的,f小调前奏与赋格的主题和运用不断下降消失的第7导音是来表达痛苦情感的符号。

巴赫用升F大调创作的唯一乐曲就是《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前奏曲和赋格。他用明亮和精致的轻快灌输这个调性。同时巴赫认为升F大调是一个较柔和的调性,是在私人,亲密的特殊时刻才使用。此外上卷中的升f小调前奏曲与上卷中的升C大调赋格曲具有相似的旋律理念,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相似性,“就像一个景观,第一次在春天欣赏,然后秋天又重新欣赏,虽然特征没有变,但空气中的音色和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3]P54因此,巴赫能够用相同的旋律理念,仅改变调性的使用就转变了它的情感。

G大调对于巴赫来说是洋溢喜悦的一种表达。G大调前奏曲和赋格曲都充满着跳动的十六分音符,同时,所有的这些乐曲都分别用三拍子的形式:6/8,3/4 和3/8。有助于乐曲的跳跃和活力感觉。g小调是巴洛克音乐家表达痛苦最喜欢用的调性。巴赫增强了这个调性的情感,用它来表达深沉的痛苦和悲伤。例如,上卷中用g小调所创作的赋格曲就充满了痛苦和悲伤的情感。

A大调是另一个三位一体的象征,用的是三个音升高半音的音调符号。巴赫以神圣的方式运用这个调性,同时结合许多象征。例如,上卷中的A大调前奏曲,巴赫就用了三种截然不同的旋律:舞曲旋律(象征快乐),降半音音阶(象征痛苦),和叹息主题(象征渴望)。所有这三个一起构成一个强有力的基督徒生命的象征。a小调对于巴赫来说是一个自信和充满力量的调性,他常常赋于这类调性乐曲中超人的、节奏感强的能量和动力,例如第二卷中的a小调前奏与赋格曲就属于这种情感。

巴赫觉得B大调具有乐观和优雅的特征,例如上卷中的B大调前奏与赋格曲就表达轻快和魅力,第二卷中的B大调前奏曲用快速的十六分音符来表达喜悦与欢乐。b小调被认为是巴赫一生中最喜欢的调性,因为他在许多的伟大作品中都使用了它,包括《b小调弥撒曲》。在他的两卷《平均律钢琴曲集》中都将这个调放在结尾,足见巴赫对b小调的喜欢程度。巴赫从多方面使用b小调,大多数是围绕精神强度和苦难。在上卷中,他的b小调前奏曲和赋格曲是最长的,强度最重的,表现出痛苦的严肃性和强度。但在第二卷中,对于这世界的黑暗,他的b小调前奏曲和赋格曲用的是一种更暖和、更憧憬的方式。这样,通过多变的情绪和情感,为这个曲集提供了一个完美的结尾。

结语

《平均律钢琴曲集》这部作品中,巴赫不仅为他的学生创作出了迷人的乐曲,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更好教导他们,而且他也创造了赞美上帝的音乐榜样和难以置信的情感的多样性,调性色彩与情感的对应关系为欧洲古典和浪漫主义音乐提供了创作范式。这样巴赫不但创作了一部伟大的作品,而且在作品中完成了教育、宗教和情感三个目的,促进了欧洲音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雅芬.巴赫的键盘作品[J].钢琴艺术,2001(10):30-31.

[2]房龙.巴赫传[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3]Peter Williams.J.S.Bach's Well-Tempered Clavier:A New Approach[J].Early Music,1983(1).

中图分类号:J62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09(2015)04-0075-04

收稿日期:2014-11-13

作者简介:陈丽红(1970-),女,汉族,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音乐学。

The analysis of instruction,affection and religiousness in Bach's Well-Tempered Clavier

CHEN Lihong

(Fujian Preschool Education College Arts Department,Fuzhou,Fujian 350001)

Abstract:For instrumentalist and instructors,Bach's Well-Tempered Clavier is not only the touchstone of the pianists into advanced stage,but also is the teaching material of the students to standardize skills and develop rational thinking;for religious believers,the work undoubtedly is the piano music of the Old Testament;Bach's Well-Tempered Clavier also pioneered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 of tonality color and affection,and provided the European classical and romantic music with paradigm.This paper further draws the outline of Bach's unique historical and artistic valu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Well-Tempered Clavier.

Key words:the Well-Tempered Clavier;instruction;religiousness;affection

猜你喜欢

宗教情感教学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人间佛教的社会功能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